郧建国 曾利娟 黄淼
高职院校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挖掘每门课程的德育元素,与每门课程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根据调查研究,许多高校都制订了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如《浙江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全面地介绍了该校课程思政的含义、目标、内容、原则、要求和方法。项波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中详细地介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定位、体系、课程、考评四个维度。刘广明的《高校课程思政效能评价的“三层四维四度系统评价”模型》强调了“立德树人效能评价是影响高校课程思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上研究都强调了高校课程思政效能评价的重要性,但是,都缺少具体的开展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如何制订一个既科学、规范,又简便、易于操作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关系到高校课程思政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在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进行了实践应用。
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作用
评价标准是一套用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和效果的标准。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期望,并以此为指导制定教学策略。评价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和各项指标,可引导教师更加准确地培养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师课堂绩效的评价,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建立评价标准有助于明确对教师绩效的要求,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制定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更系统,决策更科学。
二、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
建立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指引下,教师将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不改变专业课程本来的属性,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炼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专业课程中有机地融入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具有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课程思政不是每门课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教学应贯彻按课程性质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原则,以适应课程个性化教学需要。学校按照思政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分类,并给出三类课程不同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两种育人功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思政课程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牢筑理想信念;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同时,根据授课对象,挖掘专业元素,结合专业体现立德树人思想。在融合方面,将指导社会服务、第二课堂活动及党课、党团活动、党建项目等纳入评价标准中。
通识课程要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根据授课对象,挖掘专业元素,体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强化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养成。在融合方面,将指导社会服务、第二课堂活动、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纳入评价标准中。
专业课程要注重以专业技能为载体,传授技术知识,挖掘思政元素,着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体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将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突出价值引领与工匠精神的契合,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树立大国工匠的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合方面,将指导考证、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第二课堂、社会服务、教改与科研等纳入评价标准中。
根据以上分类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过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强调了教书育人,体现职业性,突出能力培养,在课程思政方面强调不够。目前,在原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基础上,根据课程思政特点,增加了教学特色评价(增值评价),构建了一套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加强对学生根植正确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如表1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21-2022学年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三、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应用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明确教书育人的职责,体现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中。其次,坚决改变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确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努力挖掘思政元素,突出德育功能,通过执行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让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要求更加明确、清晰,更加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历史责任,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在评判课堂教学效果时要关注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真正做到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将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考证、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党团活动等也纳入课程思政范畴,根据教师在课内、课外融合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判。另外,仅凭听一次课来评判教师的课程思政应用情况也不够全面,因此,需要结合教师的教学文档,如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等综合评价,真正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情况。
我们要做好课程思政评价的顶层设计,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师课堂评价标准为手段,以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对学生培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监控,建立起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因此,根据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采取多元评价机制,将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等“四方教学评价”作为课程思政效能评价的方法,按照学生评教占40%、同行评价占20%、督导评价占30%、领导评价占10%的比例给每位教师进行定量评价;为保证各个工作环节的教学质量,要从每一项教学工作入手进行诊断和改进,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等教学文档与教学环节,因此,还要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文档进行检查,将课程思政作为首要因素和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审核“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课程思政的观测点放在“育德效果”的内容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定性评价,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监控与考核结果相结合,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职业教育中,评价标准和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密切相关,评价标准的实施是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标准为考核教师绩效提供了依据,而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是顶层设计,其保证了全校教学运行平稳、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评价是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内部质量监控的基础和前提,是检验内部质量监控优劣的依据,而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则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实施和完善提供了系统的支撑。
内部质量监控体系需要一个教学质量评价机构来运作,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价机构由学校领导、教学职能部门和督导办公室组成,对评价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从而不断完善评价标准的指标,确保评价标准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了确保评价标准的有效实施,我们需要建立信息化平台来进行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在学校构建的“基于 PDCA 的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循环部分占据重要位置,如图1所示。教学质量评价机构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为学校策划教学管理实施计划和方案提供可靠、科学的建议。其次,由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制定的目标、方案和实施改进计划,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后,根据学生、督导、同行和领导共同参与的“四方教学评价”方法,依托“南洋智慧校园生态体系”,引入PDCA 先进管理模式,通过“教学评价 PDCA 循环”对课堂评价和文档检查进行数据处理,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监控与考核结果相结合、综合课堂评价和文档检查结果相结合,给每一位教师评出分数和等级,并及时反馈整改建议。同时,依据处理结果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进行反复修正和完善,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课程思政要求,真实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情况,对学生培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监控。
根据《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全校开展挤“水课”,育“金课”工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从2019年开始立项44门教学改革课程,并陆续进行课程改革项目结项验收,其中25门课程改革项目符合要求通过验收。这些课程均按照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听课评价,都能将课程思政和一流课程建设有机结合,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所谓“金课”是建立在立德树人基础上的新时代精品课程,“金课”的核心与关键是课程思政。根据各门课程自身特点,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反向设计,改革创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将价值引领作为灵魂贯穿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之中,达到“如盐入汤”的课程思政融入效果。每个课程改革项目组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讨论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方式,总结课程思政的成效得失。学校组织“金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示范观摩课活动,重点分享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的经验。学校全面推广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将优秀案例、课件和教学文档纳入课程思政资源库。
四、结束语
总之,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我们要根据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对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修订、补充,从而促进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立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虽然已经制订了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对课程思政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研究与实践,形成稳定的、常态化的工作程序。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有效督导与监控,促进“多维跨界,岗课融通,场景互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持“一好三高” 的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沃崇娜.浙江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浙江工业大学网站,2020(7).
项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4):152-155.
刘广明.高校课程思政效能评价的“三层四维四度系统评价”模型.蒲公英评论网站,2021(10).
郧建国.基于PDCA模式的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研究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
基金项目: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22年度“创新强校工程”项目(项目编号:NY-2022CQ-JG003);广东省职业院校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教改项目立项(项目编号:GDZG-2022-25)。〗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