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K.219)(以下简称“五协”)是莫扎特最为优秀的弦乐作品之一,在这首作品中,充分地展示了他对小提琴音乐创作和演奏技术的认知高度。本文以此曲第一乐章为例,在探讨其音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演奏实践谈谈音乐表现的问题。
关键词:莫扎特 《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音乐分析 演奏表现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艺术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近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不仅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上发生了诸多重要的变革,同时也产生了众多名垂千古的音乐家。莫扎特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性人物,在其短暂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为后世留下丰厚的艺术遗产,其中在他创作的弦乐作品中,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艺术质量方面与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可以说无出其右。《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K.219)(以下简称“五协”)是莫扎特最为优秀的弦乐作品之一,在这首作品中,充分地展示了他对小提琴音乐创作和演奏技术的认知高度,尤其是此曲的第一乐章,至今为广大习琴者津津乐道,成为高等音乐院校小提琴教学以及音乐比赛、音乐会舞台上的常用曲目。本文以此曲第一乐章为例,在探讨其音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演奏实践谈谈音乐表现的问题,以期能够对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一、《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音乐作品的创作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一则是作曲家的创作意识的“觉醒”和独特的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意识;另则为受到时代背景、艺术思潮的影响。从而在这种自律与他律的相互交融中构成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五协”是莫扎特于1775年在萨尔茨堡时所创作的一部作品,与之前所创作的四首协奏曲统称为“萨尔茨堡协奏曲”。从此曲的创作背景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演奏家的角度考量创作技术。莫扎特在萨尔茨堡期间主要担任宫廷小提琴手的工作,音乐创作并不是他的主项,作为当时著名的小提琴手,在演奏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到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和其中所蕴含的无穷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在曼海姆乐派创作和演奏风格的影响下,给与了莫扎特丰富的创作激情。曼海姆乐派在器乐方面最大的成就在于成立了当时整个欧洲最具实力的管弦乐队,特别是在交响曲、室内乐、协奏曲等器乐体裁的创作中达到了欧洲的最高水平,特别是斯塔米兹家族等人的独奏与乐队的协奏曲创作对莫扎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扎特通过对他们作品的演奏和学习,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因而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莫扎特通过对演奏实践的总结,创作了五部小提琴协奏曲,而每一部作品都印证着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创作技术的成长。
二是集中地体现出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音乐中古典主义思潮的产生正处于欧洲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双向性发展以及音乐家独立自主创作地位的彰显使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反映在音乐方面,既有着庄重、典雅、匀称风格的遗留和保持,又有着个体情感意蕴的展现,这在“五协”中可以说有着十分明显地体现。首先,从此曲的结构看,具有古典协奏曲三乐章的体量特征,按照快、慢、快的速度布局以及多样性曲式的运用使主题在不断的呈示和变化中展开。其次,从旋律上看,呈现出莫扎特对光辉理想的追求,以传统大小调式为基础的主调和声手法表现出舒畅、优美、歌唱性的旋律,洋溢着青春般的火热激情。
三是呈示出莫扎特的独创精神。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既有着对传统创作技法的继承、对前人创作经验的借鉴,也有着自身的独立思考。除了体现出小提琴所独有的歌唱性、抒情性魅力之外,在乐队的创作上也力求使音色完善化、织体多元化。使独奏小提琴与乐队形成一个逻辑关系紧密的艺术结构,并使两者在碰撞、交流、互融中共同塑造出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熔铸出发自内心的挚情。在“五协”中,通过对欧洲民间元素的运用和异域风格情调的语言化处理,赋予了此曲典型的古典韵味,澄明了作曲家独创的艺术精神。
二、《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一)双呈示部中形象与性格特征
双呈示部是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结构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一般先由乐队演奏第一呈示部,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均建立在同一个调性上,然后由独奏乐器演奏第二呈示部,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呈现出从主调向属调转换的调性关系。从“五协”第一乐章结构看,开始处的呈示部就采用了此种双呈示部的结构形式,乐队呈示部共有39小节,开始处以A大调主音和属音构成的五、八度音程进入,然后音乐以主和弦分解的织体和跳音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音乐情绪,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副部主题在调性上与主部保持了一致,由前八后十六音型与带有休止的平八音型构成了充满律动性的节奏,通过级进、模进的旋律进行透露出一种不事雕琢的生活意趣,以山水田园般的静谧明秀的美让人心神驰往。从乐队呈示部中两个主题的关系看,用衔接和层递的手法强化了音乐形象,凸显出乐曲抒情化的风格,丝毫没有戏剧性的夸张对比。第二呈示部由独奏小提琴担纲,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在调性上为主—属关系,即由A大调转向了E大调,其中主部主题从高音区上开始,以A大调主和弦分解作旋律发展的动机,其中附点音型、带休止的平十六音型的组合深化了乐队呈示部主部主题的音乐形象,旋律的歌唱性和抒情性更加突出。副部主题引用了主部主题中的音乐材料,在属调E大调上陈述,通过弱起节奏的运用以及平八音型、平十六音型与前八后十六音型的组合将抒情的力度加浓,其流动的音符与平静的乐队之间形成了静态和动态的生动对照。
(二)调式调性布局
在音乐创作中,调式与调性作为重要的音乐表现要素,主要是通过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塑造形象和表现情感。从此曲第一乐章的调式调性看,整体上建立在主调和从属调上,具有古典协奏曲调式调性布局的一般特点。如在乐队呈示部中,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均建立在A大调上,在独奏呈示部中,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之间的关系为主-属关系。在再现部中,副部主题则与主部主题保持了一致,均建立在主调A大调上。在展开部分中,作曲家有意识地融入了小调的色彩,其音乐中的部分主题在升c小调上发展,与明亮的大调色彩产生鲜明的对比性,但是从音乐性格上看,其戏剧性的冲突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在调性调式的变化上也处于近关系转调的范围内容,从这一角度也能够充分地说明莫扎特对古典主义音乐均衡性风格的坚守。
(三)旋律音高材料
古典主义音乐在形式和风格上均属于传统大小调体系范畴,无论在调式调性还是在和声、织体等方面都集中地体现出传统大小调体系的规范,即使在旋律的构成上也受到这一风格的影响。从第一乐章旋律音高材料的运用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以主调主和弦作为动机材料。以独奏小提琴的主部主题动机为例,该动机由七拍构成,其中前四拍建立在A大调主和弦的分解上,以三度上行与下行的进行表现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从旋律的发展看,也主要是以主和弦构成核心的三音列,其它旋律音围绕这三个音而有序地进行发展。二是注重三度音程上、下行模进的进行。模进是古典主义音乐创作中最为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又称为移位,指的是将旋律中的乐汇、乐节或者短小的乐句分别在不同的音程上进行重复,或上行、或下行,构成一种充满动力性的音乐进行效果。此曲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就是在E大调基础上,以重复性的属音作为动机,然后在三度音程上进行上行、下行,表现出了流畅活泼、风趣幽默、率直酣畅的音乐情绪特点。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五协”第一乐章在音乐创作手法上明显地体现出了古典协奏曲的特征,也说明了莫扎特对古典音乐创作传统的继承。在音乐风格方面,则高度地体现出了莫扎特在音乐语言表达上的独创性,即在无标题的音乐体裁中力求去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和表达出富于个性化特点的音乐情绪,所以此曲第一乐章的创作昭示出莫扎特在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上的风格特征。
三、《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表现
演奏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是联系作曲家、作品、演奏者以及欣赏者的枢纽环节。首先,演奏的前提是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进行把握,有助于形成演奏思维,也是运用演奏技巧的基础,体现出了技巧与表现的统一;其次,演奏者对作品的诠释活动,既体现出了对作曲家、观众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是个人艺术驾驭能力的集中体现。“五协”作为一首无标题音乐作品,在演奏此曲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文字标题作为阐释,所以在对音乐的理解上主要依赖于演奏者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修养能力。笔者认为,对于此曲第一乐章的演奏表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关注:
(一)节奏与音准
节奏是重要的音乐风格表现要素,在音乐中,不同的音型相互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节奏形态,并在一定的速度规定下表现出特定的情绪。在演奏时,通过对节奏的表现,可以有效地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情感。以第一乐章展开部为例,此部分建立在4/4拍上,从节奏形态上看,附点四分音型与四分休止的组合运用表现出一种逸兴遄飞、心闲笔畅的情态,在节奏的把握上,可以先通过唱谱获得对音乐情绪的把握,然后在演奏时根据内心节奏处理好按弦与运弓的关系,在速度上不宜过快,要求神闲气定。其次,还需要注意音高的准确把握。在附点四分音型的演奏上,乐谱上明确地标记了小二度回音的技巧,如在第121小节上,小二度回音标记在升C的位置上,在第123小节上,则是标记在升F的位置上,所以在演奏时应明确回音的起音、过程音和本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在正确把握节奏时值的同时强调对音准的处理。
(二)力度与音色
力度指的是运用强弱来表现出音响的层次性变化,在小提琴演奏中,以不同的演奏力度与音乐相契合,不仅能够形成听觉与视觉上的通感,运用联觉想象力将有声的音响转化成有色彩的画面;同时也能够以丰富的音色去展现音乐的风格和情绪。在第一乐章力度和音色的表现上,需要演奏者要有着较强的运弓能力。以副部主题为例,74~79小节是主题第一乐句,在六个小节音乐进行上,经过了mf-p-mf-p四种力度的变化,从74~75小节的进行看,音乐从E大调属音开始,演奏时需要采用连续分弓的技法将这两个音拉奏清晰,形成一种动力感,要通过肩部、肘部的带动,将发力的集中点放在前臂上,在75小节第二拍处,为重复性的高八度属音,演奏时应注意将力量适当的放松,将力度控制在p上,与开始处的动机进行在音色上形成从实到虚的变化,有助于形成气象玄远、风云幽邈的意境。
(三)揉弦与颤音
揉弦与颤音是重要的小提琴左手技巧,具有声腔化艺术的效果,是小提琴歌唱性、抒情性风格的重要表现性技巧。从小提琴揉弦的分类看,由于在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区别,所以也分成了指揉、腕揉、臂揉等不同的类型。在揉弦技巧具体的应用上,需要根据音乐的风格表现而进行选择。如在独奏小提琴呈示部引子的演奏上,笔者理解为好像一位抒情女高音在轻柔地歌唱,犹如从内心发出的对纯洁爱情的互换,或者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揉弦的表现上要寻找一种歌唱性的感觉,可以运用指揉技巧细腻地表现出“女高音”此时的心境。颤音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性技巧,主要是通过本音与上方二度音的连续交替而形成一种波浪式的音响效果,如同歌唱中声带颤动表现出来的花腔效果,通过对颤音的运用,可以使旋律表现得更加活泼、富于律动性和生命力。如在第145~146小节中的两处颤音,需要通过左手手腕力量的带动手指的关节,在本音上方的二度音上快速、均匀地进行颤动,由此而表现出一种密集性的波浪式音响,塑造出自然生动的音乐形象。
结语
通过对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与演奏表现可以看出,此曲在创作风格上体现出了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然而在古典主义共性风格呈现的同时,也展现出了莫扎特独特的音乐理解和艺术魅力。在演奏表现上,无论是从音乐表现要素的角度还是从演奏技巧运用的角度,都需要建立在音乐分析的基础上,从音乐形象的塑造和音乐情感的表达上去科学合理地运用技巧,还需要演奏者以丰厚的艺术修养去观照作品和演奏技巧。浪漫主义时期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说过“我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我把这种方法适用于我的作品是很好的,因此如果我演奏其他作曲家作品的话,我也要使它适应我自己而必须对它加以修正”。所以作为一名小提琴演奏者,在对作品的诠释上既需要从真实性的角度把握风格,又需要从个性化表现的角度去关注演奏,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艺术传承者。
参考文献:
[1]张彤彤、万书亮小提琴情感体验及其教学效果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0(7).
[2]刘洪.20世纪西方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文献评述[J].音乐艺术,2016(9).
[3]袁怀湘.浅论莫扎特音乐创作中的美学思想[J].艺术评论,2009(5).
作者简介:王露微,韩国庆南大学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