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雄
摘 要:在社会经济繁荣的背景下,我国市场呈现规范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关注资金流向与成本效益,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通过建立制度体系、强化风险防控、做好内部监督等方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奠定企业发展的财务基础。本文针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提出建设性建议,旨在促进企业尽快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引言
早在2008年,我国有关部门便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开始试行。截至今天,内部控制这项管理工具已经在各行各业中普及应用,解决企业内部治理方面的诸多问题。但随着市场变迁、企业规模扩张以及新兴技术的出现,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财务为核心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实现对资金、资产和数据的控制,即提高资金流动性、资产完整性和数据信息可靠性,满足企业当下的管理需求,更好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
(一)保证企业经济财产安全
财产安全是企业运行的基础,而财务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财产安全的手段之一。企业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以从根源上防范员工违规操作、财务欺诈等行为,从而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例如,企业基于审计制度和监督制度,可以实现对资金流转过程的动态跟踪与定期审查,从而规范财务流程、限制财务审批权限,保证资金安全运作[1]。此外,财务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资金收入、资金支出、物资采购等内容,因此,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相当于对企业一切经济事项的流程重新梳理,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从制度上“查缺补漏”,同样能够保证企业经济财产安全。
(二)提高财务信息准确性
财务信息是否准确可靠不仅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合规性,还会间接影响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投资者的信心。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核算与内部审计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企业对财务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报告过程进行实时监管,从源头上确保数据真实可信。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具有二次复核财务数据的功能,即复核报表勾稽关系,减少错记漏记等人为失误,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目前,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基础不健全的问题,严重阻碍内控制度落地与执行。首先,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大部分企业存在组织扁平化问题,即企业往往采取权力下放的方式提高组织效率,但因决策权分散,可能会引发财务越权审批、决策流程混乱等问题。同时,在扁平化的组织中,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之间权责关系划分不清晰,容易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等现象[2]。其次,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部分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仅围绕基础的财务工作展开,内容包括核算、报表、预算等,没有体现内部控制在业务流程再造方面的作用。最后,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引入了内控工具,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得业务人员多数认为财务内控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在实践中不重视或不参与财务内控工作,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二)财务风险管理效果不佳
通常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涉及资金流动性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目前,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关注了财务风险,但考虑管理成本等原因,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在风险预警方面,企业未能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无法及时捕捉和识别风险因素。例如,企业未能将客户信用纳入风险预警范围之内,无法利用系统监测客户付款能力。一旦出现款项延迟支付,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此外,在风险应对方面,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团队,在风险应对措施制定上没有经验,容易出现风险预防不及时的现象,甚至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3]。
(三)财务管理活动缺乏科学性
在财务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管理活动一般包括收支管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在收支管理方面,部分企业未针对支出事项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在实践中存在“先支付、后申报”的现象,在后期引发了资金浪费、费用超支等问题。同时,部分企业未能实时监管下游客户的付款进度,大规模挂账占用了企业流动资金。尤其在应收账款无法按时回收的情况下,将会引发坏账、烂账等风险。在预算管理方面,企业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不严。例如,一些部门虚报支出增加收入,但为了完成预算目标又在年终“突击花钱”。这种行为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造成大量资金浪费,甚至影响企业资源分配。在资产管理方面,部分企业财务部门未能参与资产盘点环节,使得资产账目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更新,企业管理层也不了解资产价值变化情况,出现了随意购置、残余价值未能回收等问题。
(四)内部监督和审计有待优化
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和变革,使得内部监督和审计工作过于僵化。例如,在审计方法选择方面,企业仍旧采用以往的书面资料审查法,即对财务部门提交的财务报告进行复核,监督审计范围比较狭窄,且效率低。同时,在审计团队建设方面,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置审计部门,审计工作通常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牵头开展。这种“自查自纠”的方式使得监督审计工作缺乏客观性,且无法落实到位。此外,在审计工作完成以后,企业虽然会对内部监督审计的成果编制审计报告,但监督审计结果仅应用于部门绩效考核,没有作用到制度建设、管理完善等过程中,存在整改不及时的问题,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思路
(一)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在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过程中,企业要从管理意识、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要关注全体员工的意识提升,即通过多种方式向员工传达财务内部控制的思想精髓与核心目标,包括加强培训、促进沟通、建立奖惩机制等,使员工能够了解自身在财务内控中扮演的角色,并积极参与财务内控工作。同时,促进财务与业务融合,加强部门沟通,并搭建多个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业财信息共享,发挥部门协同效应[4]。其次,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企业应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建立财务管理章程,制度内容一般包括会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税务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采购与支付流程、销售与收款流程等,全面覆盖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事项。最后,在管理结构方面,建议企业建立垂直化的管理体系,将不同职能和专业领域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并依据管理层级设定审批权限,层级越高则权力越集中。通过这一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各部门权责对应,提高其信息传导和工作效率,还能实现资源集中与优化利用。同时,在垂直管理模式下,企业还需要完善决策议事机制,即企业在处理特殊事项,以及大规模投资项目的决策环节,应采取集体决策、专家论证、技术咨询等措施。例如,对于重大经济事项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在董事会的参与下集体决策,并落实决策联签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二)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这三个环节。其中,风险识别是指企业应从定量和定性分析角度,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定量分析一般用于对资产负债率、资金流动比率这一类指标的分析,而定性分析则涉及资产安全、资金流程等。对此,企业应在专家的协助下建立财务风险清单,对常见的风险类型进行分类、整理,提前预测各类风险的具体表现与影响程度,并定期更新清单,为风险识别和分析提供支持。风险预警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针对资产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经营性现金流比率、负债总额与净资产比率、营业利润率、库存周转率等设置预警指标,由系统进行动态监测。一旦发现比率低于标准值,则直接发送警示通知,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反应速度。在风险应对环节,企业应依据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如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以固定资产为例,对于大额购买的固定资产,考虑到资产维修需要花费的成本较高,企业可以对高价值资产购买保险,以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风险案例库,将风险应对措施与影响后果等整理成经验,录入案例库中,为后续风险管理与应对提供参考经验。
(三)加强财务管理活动控制
针对上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梳理和再造财务流程,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在收支管理方面,企业要建立明确的支出审核程序与支出额度标准,确保支出事项符合预算方案与制度要求,并通过设置审批节点、严格核验发票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将客户信用管理纳入财务管理范畴,实时跟踪客户的经济状况,并分析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监控客户的付款进度。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针对不同账龄的客户采取差异化的催收方式,确保资金及时回笼,降低坏账风险。在预算管理方面,预算执行控制松弛是导致企业财务内控流于形式的关键。因此,企业应明确预算执行的主体与程序,由预算办公室定期组织各部门召开预算分析会议,了解各部门或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深入调查预算执行进度过慢的部门,并向部门领导追究责任。或者,企业也可以采取按月拨款的形式,将预算指标细化为月指标、周指标,按既定的目标拨款,有效治理突击花钱的问题,提高预算执行率。在资产管理方面,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盘点制度,在财务部门的参与下定期对资产开展盘点核实,了解资产状态,将已经废置的资产从账目中删除,或对高价资产进行价值盘点,并及时更新资产账目信息,在盘盈盘亏的基础上确保资产账实一致。针对资产采购、使用、维护和处置等环节建立严格的监管程序,既要避免资产盲目购置、长期闲置等问题,还要降低资产残值损失风险。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加强对财务活动的控制,严格管理资金与资产,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5]。
(四)改进内部监督和审计
为提高财务监督与审计的质量,发挥其在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企业应不断推动审计方法创新。在这一背景下,首先,企业需要引入现代化的审计技术和工具,包括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等,改变传统审计工作中纸质文档审计效率低等现状,提高审计效率。建议企业采取实地调查、抽样审计等更为综合性的审计方法,对财务报表、会计处理方式、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情况、交易业务等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方法科学性与审计内容全面性。其次,在监督审计环节,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审计岗位,配备更专业的审计人员,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企业需要针对企业人员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相关的知识,还要了解法务、财务、业务等知识内容,不断提高其技能和水平。最后,建立健全的审计成果监督和跟踪机制,以审计报告为依据,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建立跟踪督导机制,督促问题整改。此外,审计结果应当向公司内部所有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合作伙伴公开,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层、股东、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等。透明的审计结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声誉,增强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度。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将日益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财务内部控制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还能降低企业运行风险。对此,企业必须从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入手,通过夯实内控环境基础、实现财务风险防控、加强财务活动控制和落实财务监督与审计这几个方面出发,不断优化管理措施。同时,企业应将财务内部控制作为战略性工作之一,并持续关注和改进,以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晶.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可行措施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2(28):147-149.
[2]于河.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探讨[J].经济管理研究, 2022,4(06):38-40.
[3]叶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学, 2022,5(06):1-3.
[4]庞明,李丹.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C公司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01):107-108.
[5]王珊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创新实践及研究[J].营销界,2023(13):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