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信阳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大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但还远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把信阳市城乡基层治理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的农村社会发展中的进行研究,找出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城乡治理出现的问题,并以此给出信阳市城乡基层治理长效机制的主要对策,以为城乡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提供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信阳市的广大农村地区虽然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城乡基层治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仍然较大,不同地区的城乡治理仍然不平衡。如何解决这些差异是信阳市实现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方面。
信阳市乡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些年,信阳市在面对经济转型等宏观经济压力下等挑战,但是信阳市农村经济在压力中迎难而上,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运行。
信阳市农村社会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3 064.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两年平均增长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1.29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 064.75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 398.92亿元,增长7.8%。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9.6:34.7:45.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 345元,比上年增长7.1%。
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上涨迅速
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948元,比上年增长9.5%;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 689元,增长11.3%。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595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 258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 480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 137元,增长8.9%。
农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
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取得新突破,“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进展有序,村庄绿化水平大幅提升。通过同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评价,有效实施了"三同时"制度,大幅提升了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水平。村庄亮化工程稳步推进。
农村改革事业持续深化
信阳市作为革命老区,近些年来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信阳山区面积广大,积极探索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对农村宅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进行改革试验,不断创新新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信阳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信阳市农村居民的收入,充分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通过土地承包,使得信阳农村土地实现了有序流动,土地经营权向种植大户、公司、头部企业集聚,形成了基地、产业和结构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农村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信阳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党建联席会”“党建共同体”“戴畈模式”等有效模式,“‘阳光村务网络平台”“村民代表提案制”“聘请‘名誉村委主任”“五老四员”等工作法,“成立孝善理事会”“设立孝善敬老基金”“快乐星期天”等好做法,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村民自治体系有序推进。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加速培育,涌现出一批入选“感动中原”的人物,“信阳好人”品牌不断打响,信阳德治建设和文明创建在全省乃至全国走在前列,农村德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县、镇综治中心平台效能加快升级,行政村图像监控系统不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乡村治安防控网络扎实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加强。
信阳市城乡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首先,地理环境导致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农村基础设施长期缺乏有效的规划,加上风俗习惯的影响,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更新换代较慢。维护全靠政府,基础设施维护主体单一;信阳市大部分地区村集体经济落后,导致其修建无法获得该有的资金问题。最后,信阳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好的基层治理做法在信阳并未获得良好应用。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限制农业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会上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优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抓好乡村振兴工作,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信阳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科技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信阳市农业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缺乏,尤其缺乏高水平科研院所。现有的评价体系严重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农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低和产业链延伸短,对各类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人才吸纳承载力不强。二是大部分村干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党中央涉农政策认识不深刻,对党中央相关涉农相关补贴政策的认识出现偏差,忽视农村产业的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相互融合,也忽视了农村特色产业和品牌的培育,导致农村品牌竞争力不足。三是农民科技意识较为薄弱。一方面,大多数农村的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对于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接受度也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信阳地区大多数农民年龄较大,思想观念更新较慢,对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认可较慢。
乡村人才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事关乡村人才的去留,然而目前乡村在薪酬待遇、人才激励和晋升、乡村基础教育、乡村医疗条件等方面落后于城市,从而导致乡村发展环境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难以留住乡村人才。具体来看,一是乡镇基层工作人员任务重、人员少、工资低;二是乡村人才晋升机会较少,晋升空间有限,职称评定难度大。乡村人才无论在职务晋升或者是职称晋升上都面临着“天花板”,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工作动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也浇灭了他们想要留在基层扎根的决心。三是乡村基础教育水平较低、乡村医疗条件薄弱、农村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硬件设备缺乏。
乡村生活环境欠佳
乡村生活环境欠佳主要体现在乡村基础设施不尽完善、乡村用水质量有待提升、乡村用电设施有待完善、乡村中存在着诸多用电安全隐患、乡村取暖环境不佳、乡村取暖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乡村网络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信阳城乡基层治理长效机制研究的路径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首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全方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工作中正确引导农村和农资要素资源的合理分配,不断完善分配制度,积极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力度,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其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转变农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积极发挥集体经济和农民的积极作用,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开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农产品信息交易平台,积极与市场联动,减少信息差。不断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要求,国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时,都需要坚持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将二者兼顾,同时保护环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结构和生产效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必须把提质增效的绿色发展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方向,由粗放型粮食增长转向提高粮食质量。
培育新型集体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培育城乡治理实施主体。在城乡治理过程中如何改变单一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格局,实现城乡之间劳动力的双向流动,需要加快培育留住劳动力的各类主体。一是培育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新型职业化农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中的老一代农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农村的土地的耕种率越来越低。因此,培育新型的职业化农民就更加迫切。要尽快打破传统关于农民的观念,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人走入农业,加快建立稳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二是培育各类集体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挥村集体的作用,依靠村集体自己的认识自主开发、自我奋斗,培育各类集体新型经营主题,带动农民共富,实现城乡共治。三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用社会资本引导农村产权市场的发育,用社会资本带动各类集体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四是进一步引导社会爱好农村,愿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的人才下乡。
实施招才引智工程
积极发挥政府在乡村招才引智的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进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一是充实乡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中的规划专业技术人员,村民委员会要设立住宅建设兼职协理员,强化农村住宅建设管理队伍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展乡贤经济。引导信阳籍在外创业成功企业家回乡创业。三是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尤其是懂农业的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每年从省内外高校选调一批有坚定理想信念,愿意为乡村振兴作贡献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地区锻炼,以此促进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
首先,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不断充实壮大乡村治理班子,对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予以指导,支持和鼓励他们将乡村治理任务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完善从他们当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机制。引导和扶持一批农村致富能手、外出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乡贤人才返乡回乡参与乡村治理工作,从而挖掘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乡镇基层治理人才。
其次,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通过开展两委干部业务培训会定岗实习等不断提升乡镇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提高基层干部对农业经济、乡村治理、党纪国法、政策措施、乡村振兴、廉政建设的认识。加强对乡镇基层干部服务意识的培训,通过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教育、群众观念教育、创新理念教育增强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以及群众意识。
最后,探索乡村本土人才远程教育模式。创新乡村本土人才远程教育方式。积极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发挥远程教育在乡村本土人才培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乡村本土人才自主学习,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交互的优势,开设微课程等网络教学。
强化政策和制度保障
制度是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21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以上政策文件对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乡村的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一环。城乡共治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信阳市作为作为稻米和弱筋小麦的主产区,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有着巨大的责任。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后,城乡治理必然成为信阳市农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城乡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城乡治理中的各种挑战,应首先积极实施乡村产业升级;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招才引智;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推动本土的均衡发展。来确保信阳市乡村振兴的发展,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