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固根铸魂

2024-06-24 02:48欧阳瑾琛
村委主任 2024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农民农村

欧阳瑾琛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因此,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针对我国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对策,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通过发展乡村文化,可以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农民的全面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就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尤为重要。

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促进农民主体性的觉醒

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是农民,而农民能否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农民主体性认识成为关键因素。而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有利于促进农民主体性的觉醒,助力实现乡村振兴。马克思认为,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人从事文化的生产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发挥好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深入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尊重农民的文化意愿,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如果农民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在乡村文化发展中的所处的重要位置,那么乡村文化发展就会缺乏持久性和创新性,最终将会阻碍乡村振兴的实现。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农业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农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梁漱溟指出,“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也就是说中华文化来源于乡村。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千百年来,不同地域文化的乡村人民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在生产劳动与合作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同时又具有其他地域风格的农耕文化。在这种农耕文明中,人与自然成为乡村文明永恒的主题。在年复一年的精耕细作中,总结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将自身的生命周期与自然规律结合,蕴含的最朴素的辩证思想,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体系。在农耕文明的熏陶下,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辛勤劳动,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些文明历经岁月变迁,在新时代的中国,仍然焕发生机与活力。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传承和弘扬,使得中华文明永葆生机与活力。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乡村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整个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发展乡村文化,有利于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在地方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需求下,农村地区将其当地风俗习惯和人文特色与旅游资源发展相结合,如一些地区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及剪纸、陶艺等的传统手工艺,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旅产业,形成农村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其次,发展乡村文化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带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农村地区由于地域偏僻,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较为固化。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民的思想水平没有跟上,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行为和现象,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使得经济和文化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显著,同时,乡村精神文明程度和思想文化水平提升较快,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效。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当下的乡村文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乡村文化振兴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水平不高

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首先,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要。其次,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低,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乡村文化站仍有42.4%的工作人员是临时聘用的,他们大多缺乏乡村文化建设的专业化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难以实现乡村公共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尽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投入乡村建设中的资金逐年增加,但仍然无法满足乡村文化建设的需求。在资源较好的农村地区,可以依靠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带动经济增长,但是对于一些偏远又缺乏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农村地区来说,无法依靠自身发展带动当地文化建设,只能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难以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农民主体性的缺失

人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但是乡村发展中,人却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首先,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乡村的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快。由于留守农民群体的身体条件、知识素养及思想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乡村文化建设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的状态。其次,农民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足,参与度和积极性都较低。相较城市而言,农民的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他们更多地关注到经济或者物质层面的提高,对于文化或者精神层面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最后,一些地区领导干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过于急于求成,忽略了乡村的实际情况,无法很好地发挥出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始终是乡村文化建设的被动参与者,这些因素都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无法发挥农民主体的积极作用。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科学技术应用率低

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整体提升,农民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但现实问题是,农民对于文化产品的需要与文化产业供给的文化产品不相匹配,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的一面。首先,乡村文化产业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个人的思想水平和认知也在不断发展,而乡村提供文化产品不合乎当下农民的思想和认知水平;加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意识薄弱,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农民对于乡村文化产品的认可度不高。其次,乡村文化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振兴背景下,一些农村地区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文化旅游,如千篇一律的农家乐、“人造景观”等,尽管这些举措在短时间内能够吸引游客,提高当地经济收入,但是长时间来看,由于缺乏当地的特色和文化底蕴,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最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科技应用率低的困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先进技术在城市文化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乡村地区,科技应用却相对滞后。这导致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为了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的科技应用水平。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解决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又要改善农村居民的精神风貌,整体上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使得乡风文明焕发生机与活力。

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但是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首先,建立完善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反映制度。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受益者是农村居民,因此,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必须反映农村居民的需求。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听取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满足其合理需求,建设真正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要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者素质。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因素,要将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完善乡村人才保障机制,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可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提供实习岗位,鼓励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吸引有相关经验的学者专家和外出求学的学生回到家乡,参与家乡的建设,从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最后,政府要鼓励和引导市场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要扩宽融资渠道,提供一系列财税政策,吸引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使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摆脱资金短缺的困扰。

增强农民文化主体意识,激发乡村文化建设内生动力

农民积极性的提高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增强农民的主体性意识尤为重要。首先,要完善农民的物质基础,农民只有在物质基础获得满足的前提下,才会对文化有所需求,从而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因此,各地区需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农村产业的升级转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其次,要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农民自身的认知水平影响着乡村文化建设的质量。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民当中的引领作用,帮助农民克服思想上的狭隘和其他不良思想,使其以更加热情、积极、饱满的状态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的动力。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契机,可以将农村文化资源、文化产品与科学技术、数字技术相结合。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相比,数字化、网络化传播的范围更广,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生机,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在虚拟世界中感受乡村文化产品,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例如,湖南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VR+美丽乡村”“南岭风”文艺汇演等,实现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创新性发展。利用“互联网+”农产品工程,开展直播电商助农活动。进行乡村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通过建立乡村电子图书馆,加大人工智能的投入,努力提升乡村阅读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强数字化人才建设,对原来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适应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到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有利于实现乡村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增强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文化产业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