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犯罪学视域下的公共安全防治体系完善

2024-06-24 11:15张余璐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犯罪学犯罪预防看守所

张余璐

“安”字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的高频字。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成为新征程上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安全是题中之义,只有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基础更安稳,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是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

一、环境犯罪学理论基础

对于社会的治安防控,中外一些学者提出了环境犯罪预防理论。基于这些理论,衍生出了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即通过对空间环境进行设计,调整相关因素的变量,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

(一)防卫空间理论

“可防御空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犯罪学家和行为建筑学家奥斯卡·纽曼在1972年的同名书中。随着城市犯罪问题的不断增加,这个包含犯罪理论元素和一套城市设计原则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美国学者简·雅各布斯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不可分,他的理论和设计原则中有四个关键概念,即地域性、监视、图像和环境。纽曼建议,可以设计物理空间来创建具有领土影响力的区域,物理元素或标记可用于定义私人或半私人空间,鼓励居民对这些区域承担比完全公共空间更多的责任。

(二)防卫环境设计理论

美国犯罪学家克拉伦斯·雷杰弗利受防卫空间理论的启发,提出了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 Design,CPTED)理论,即通过设计建筑环境以创造更安全社区的方式。犯罪防控需要将犯罪行为发生时周围的环境情况、与行为人之间的互动情况等因素加以考量,从而指导相关部门进行城市建筑设施规划和设计。这种被动式的干预手段可以给犯罪分子更多的威慑作用,并影响犯罪心理、减少犯罪倾向。同时,可以一定程度减少人力监督的成本,对城市有更好的规划和设计,并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CPTED理论有助于增加领域内居民人际交往互动,创设和谐融洽的氛围,减少违法犯罪刑事案件的发生。

(三)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将重点放在了探寻“犯罪如何发生”这一难题的答案上,其核心内容是在无序、违法和犯罪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前者依次成为后者的诱因。破窗理论认为如果环境中存在不良现象,倘若无人进行纠正管理,会给人一种安全保卫状况很差的表象,潜在违法行为人在这种“助纣为虐”的心理暗示的驱使下实施违法行为,且转化为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从而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破窗理论诠释了混乱的社区、颓废的情境与增长的犯罪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上述环境犯罪学的三大主要理论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层层递进,从犯罪行为发生时周围环境状况的角度分析研究犯罪,证明了不良的环境因素可促使犯罪行为产生,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以及通过环境控制减少犯罪的可行性。

二、传统公共安全防治模式现状

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关系逐渐陌生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人口流动愈发频繁,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加大了社会关系陌生化程度。原有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进行转变,通过血缘关系维持社会稳定性的纽带逐渐消失,社会结构稳定性有所影响。

(二)智慧警务相对滞后

一是发展资金存在缺口。目前,我国智慧警务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投入。虽然整体上有较为明确的长期规划,但是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后续发展资金不到位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相关数据的升级利用,严重限制智慧警务的发展。

二是数据资源未完全整合。由于现实警种多、层级多,各部门所使用的数据类型不同,密码等级也不同,这导致在目前的智慧警务体系中难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同时,可能会出现数据资源不详细、接人数据有延时、无法及时访问数据资料等现象。

(三)群众工作存在短板

一是社会群众参与程度不高。少数地方政府可能出现未充分把握住社会治理的群众性基础,一贯地使用行政手段对社会治理事务进行包揽的情况。这可能使得社会力量缺乏相关参与平台和有效引导机制,这种越位、错位现象导致一些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增加了社会治理防控成本。

二是工作重心存在错位。公安部多次强调社区警务的重要性,推动警力资源向基层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社区前置。但是,少数地区明显存在工作重心错位的现象,少数基层民警甚至没有正确认识到新的阶段公安工作的价值目标及工作重点,在实际中存在重打击防控、轻群众服务的现象,往往更注重违法犯罪及治安要素的管控问题,未有效加强群众服务工作。

三、环境犯罪学理论

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实例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普及,我国环境犯罪学研究逐渐增多,方法和视角也逐渐丰富。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犯罪预防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更好地制定防范措施。

(-)CPTED理论社会治理模式

以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看守所为例,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西安市雁塔区看守所设置与环境犯罪学理论的高度契合性。西安市雁塔区雁展路250号是西安市中心的繁华地段,以看守所为中心,向外发散的辐射范围得到增加,能够尽量影响更多的区域。其辐射区域增加以后,能够更好地发挥看守所对社会公众的威慑作用。雁塔区看守所威慑作用体现最明显的区域应当是西安万象天地居民区,相当于小区隔壁设立看守所,居民居家时随时可见看守所,警戒居民规范自身行为,远离犯罪。对于区域内其他人来说,雁塔区看守所则成为民众在此路段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标性建筑,每当接近这一区域时,雁塔区看守所自然而然地会出现在社会公众的头脑中,提醒他们规范自身行为,远离犯罪。

(二)荷兰创造“活跃空间”

荷兰的大多数现代化城市由于住宅区和产业区相对过于集中,潮汐现象频发,在工作时间住宅区出现白天无人现象,而夜晚办公区域则出现“空城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荷兰以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实践突出了整合社区公共设施的思路,鼓励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空间使用,将运动场和公园引进社区之中。多元化的社区构成有利于维持城市全天候的活力,为社区和居民社交提供环境基础,促进人们对公共空间逐渐产生责任感,形成“活跃空间”。

四、公共安全防治体系模式构架

(一)物质环境设计方面

一是网格化管理。推行“枫桥经验”四防并举,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控制社区规模与居住密度。社会因素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邻里间的交往和互助,这有利于提高居民对私人领域的掌控力以及监视。网格化管理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网格管理员的作用下,社区交往日益密切,邻里之间彼此熟悉,非正式监视的效果越来越好,陌生者进入居住空间后易被察觉。此外,通过划分网格来控制社区规模,小规模邻里有助于居民间有更多的社会交往和控制,并产生熟悉感,有利于构建有序熟悉的社会环境,从而有效抑制破窗效应的发生,降低社会犯罪现象发生概率。

二是天网工程。牢牢把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智慧警务实战化、民生警务便捷化,完善公共监视设施,推进“天网工程”精细化运作。当前,西部一些城市在城市治安防控与犯罪预防体系建设上与东部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西部城市除了推进公安平台自建视频监控项目建设外,还要全面推进城市街口、巷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如学校、交通枢纽等地区的监控建设,对特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完成对城市治安防控与犯罪预防体系的精细化建设,充分发挥公共监视实施的作用。天网系统可将闯入“社区”的人和潜在的犯罪者置于监视之下,增加对公共空间的监视机会,改善公共空间环境的品质,从空间环境角度减少和抑制犯罪,以及相关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二)社会环境改善方面

一是社区警务。重视警务室的前沿阵地作用,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社区警务模式通过最大限度实现基层警力配置的最优化,有效克服了警力不足的瓶颈问题,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机活力,筑牢了平安根基。公安机关要积极引导居民群众作为第三方独立警务主体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共同维护社区环境,使社区时刻处于居民群众的监视之下,挤压犯罪空间,减少犯罪机会,共同致力于城市治安防控与犯罪预防工作。

二是居民群众自治。破窗理论告诉我们,要形成“凡事必须从小处着手,以防患于未然”的观念。社区居民是最能观察当地社会脉动、发现社区出现治安问题、注意周围环境变化的关键力量。政府应当重视民众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激发基层主体的动力。通过环境设计来预防犯罪,只能创造有利于犯罪预防的环境,而最终在预防犯罪上发挥作用的还是居民群众,因此要注重增强居民的责任感。推进居民群众自治,要保证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中,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调动积极性,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完善,从而有利于矛盾化解,维护良好的社区氛围和秩序,促进城市的长治久安。

结语

社会的公共安全一直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国家在社会治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网格化管理、平安建设、天网工程、“枫桥经验”等。基于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在环境犯罪学的视角下,利用基于CPTED理论等犯罪预防模型,探究可以实际应用于我国社会治安和犯罪预防的具体模式和可行措施,将国家政策与环境设计相结合,有利于推动城市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将新的公共安全防治模式扩展到我国各个城市具体适用,推动全社会的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公共安全法学院)

猜你喜欢
犯罪学犯罪预防看守所
学校生态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与犯罪预防研究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预防进路——以新型政商关系为视角
中国犯罪学家推介
——许春金先生
中国犯罪学家推介
——张荆先生
中国犯罪学家推介
——张荆先生
情境犯罪预防本土化研究进程及展望
中国犯罪学家推介
——张黎群先生
PPP项目常见犯罪预防
看守所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调查分析
今年前两月全国看守所安排律师会见20 余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