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出京味:“塑说”老北京市井风情

2024-06-24 11:15李传云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泥人糖葫芦泥塑

李传云

他是下岗工人,因自幼酷爱泥塑,用10年时间,捏出了早已消失的“老北京360行”系列作品,并写出了《老北京风情泥塑》一书。没想到,泥塑作品《老北京360行》在全国民间艺术展中斩获最高奖——“奇品奖”。近年来,他建立了老北京风俗泥塑博物馆,还与国内一些博物馆、航空公司和银行合作,通过泥塑艺术传播老北京文化。

从小喜欢泥塑

吴德寅于1962年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工人。他家四代都是北京人,他小时候就住在西单商场后面的罗家大院。

吴德寅至今都记得童年时的不少趣事。比如,跳长绳的姑娘们是胡同里最美的“风景”;鸽哨“嗡嗡嘤嘤”由远及近袭来;“冰糖葫芦儿哦——”的吆喝声,隔着几条巷子打着弯儿传来。老胡同里的气息,让他非常怀念。

那时,吴德寅喜欢玩泥巴,整天脏兮兮的,但他总能捏出一些动物的造型。虽然起初不太像,但他捏着捏着就有了手感。7岁那年,他随手捏了一尊泥人放在窗台上,造型憨态可掬。邻居们看到后颇感惊讶,都夸这孩子有天赋。

吴德寅动手能力特别强,因此也没少挨打。比如,家里长条的肥皂,他照着图片用刀子在肥皂上刻古代仕女图,最后肥皂都没法用了。就这样,他成了人们口中的“泥巴奇童”,捏出来的动物和器具十分逼真,成了左邻右舍争抢的“收藏品”。

但家里没人支持他钻研艺术,哥哥接了爸爸的班进了铁路系统。后来,吴德寅考入北京化工学校。20岁毕业后,他进入一个有4000名员工的国企,福利待遇都很不错。

吴德寅26岁时当上车间党支部书记了,受到不少女孩的青睐。上班没几年,他就娶了漂亮贤惠的媳妇。有一次,他陪妻子看展览,途经一处卖紫砂壶、黄黏土的摊位,见师傅正在捏泥塑。他媳妇和游客们一样,聚拢在师傅周围看得入了神。

吴德寅却悄声对她说自己也会捏泥人,妻子瞥了他一眼说吹牛。回到家后,吴德寅像画素描一样,让妻子坐好,然后照着她的模样捏了一个泥人。因吴德寅将泥人的神态捕捉得非常到位,媳妇一看颇感惊讶,不由对他猛夸了一番。这让吴德寅很开心,似乎又找回了儿时玩泥巴的乐趣。

后来,孩子出生,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吴德寅37岁那年,工厂倒闭,他失业了,拿了工龄买断金,回到了家里。

为了养家糊口,吴德寅在朋友的帮助下先到上海卖鞋,又去广东开鞋厂,一直干到2012年。身在异乡的他,对北京的怀念也与日俱增。他清楚,这份情愫不单单是对亲人的怀念,还有老胡同里留下的童年记忆,尤其是他念念不忘的捏泥塑。

吴德寅攒了些钱,就回到北京和朋友开办了一家鞋厂。有一次,吴德寅和妻子开车进山的时候,偶然发现一大片黄胶泥,这是捏泥塑的上好材料。于是,夫妻俩徒手挖了大半袋子黏土带回家。吴德寅一有空就开始捏泥塑,开始随心所欲地玩泥巴,想到什么捏什么。比如,老北京人都爱听相声,他就捏出了马三立、侯宝林的造型。

吴德寅最喜欢“泥人张”的作品,并认真琢磨和借鉴其技巧。他说,在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就更是差着十万八千里。吴德寅经常研究“泥人张”的作品,在创作上受益匪浅。

10年打造“老北京360行”

有趣的是,他办公室里的展品架本来是展示鞋的,后来每捏成一个泥塑,他就取下一双鞋换上一个泥人。他不断地给泥人腾出位置,不知不觉就有上百个。上门找吴德寅谈鞋生意的企业家,聊泥人的话题反倒多了,而且签单也顺利。

见这么多人对泥塑感兴趣,吴德寅想确定主题,做出一个系列。他想,老北京的风俗,就是北京的符号。因此,吴德寅选择了“老北京360行”作为主题。老北京的饮食、风情、天桥文化等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吴德寅说,泥塑的重点在于故事。为了捏出更真实的泥人,他查看了大量的参考资料,走访胡同,与八九十岁的老北京人聊天,聊北京过去的生活形态。

他是先考证人物的背景,再给每个人物写故事脚本,最后才动手捏。比如,一个行当,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什么讲究?服饰和工具什么样?为什么手里要拿这件东西?有时,他要花一两个月搜集材料和考证。

其间,吴德寅发现不少有趣的事情。比如,一个卖糖葫芦的老匠人,手上拿的掸子却不是掸灰尘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粘糖葫芦水平高。糖葫芦是黏的,而老人敢拿掸子就说明他的糖葫芦是脆的、不黏。

住在胡同里的人家,但凡听到胡同里传出“嗡嗡”声,就知道来了走街串巷的剃头匠。剃头这行不吆喝,全指着手里的响器“唤头”揽客。吴德寅的泥塑《剃头匠》就表现了这一情景。

更有意思的是经营“瞪眼食”的,店主煮一锅肉,不按斤卖,按块收费。吴德寅说老板的眼力和记性都特好,谁夹了两块谁夹了三块,最后一算你给三毛他给五毛,绝对不会错。吴德寅一琢磨,这跟现在的吃麻辣烫数扦子的方法一脉相承。

吴德寅越考证兴趣越浓厚,接着他开始研究起行当的前世今生。以前的老行当现在真的都消失了吗?他发现其实老行当是有发展延续的。

他说,别看现在的外卖很流行,其实早在百年前北京城就有了。而且过去的饭馆不止送几个菜,还送酒席,用盒子将着,一层一层的,有饭有菜还保温。

吴德寅把对老北京的一腔情感揉进泥土之中,用一抔土、一双手再现老北京的市井文化。400多个市井小人物,在他的一双巧手下陆续登场。搜集行当的过程中,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也被吴德寅记录下来,《吴大少的糖葫芦》是其中一个。吴大少在西城住,家里富裕,可他就喜欢做糖葫芦,买了材料自己做,其实就是为了过把瘾。如今在糖葫芦里夹核桃、夹豆沙,还有山药糖葫芦,都是他发明的。

为了使作品坚固持久,不易破碎,吴德寅根据泥塑不同部位的特殊需要,加入沙、麻、纤维物、水性黏合物等。之后,他通过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出形象,晾干后再作防水处理。

近10年时间,400个泥人,1200多种道具。吴德寅系列泥塑作品“老北京360行”终于问世。通过这些市井人物泥塑,商贩、店主的伶俐,车夫的辛苦……老北京各色人物、五行八作生动再现。

捏好这个主题泥塑后,十几万的相关文字也出炉了,吴德寅又顺理成章地出版了《老北京风情泥塑》一书。

此后,吴德寅从鞋厂的业务抽身出来,转型传统文化和创意设计。2008年,他的泥塑作品《老北京360行》在全国民间艺术展中获得了最高奖——“奇品奖”。当初吴德寅进入这行时,别人都有师承,一说是谁的徒弟,距离拉近不少。而吴德寅第一次参加业内的比赛就拿了大奖,圈子里的人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此人的来历。

下岗工人成了泥塑艺术家

2008年,吴德寅的泥塑工作室被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国际新闻中心确定为“奥运艺术家庭”。2009年,他又建立了老北京风俗泥塑博物馆。

此外,吴德寅一直思考怎样才能把传统文化带人百姓的居家生活中,而不是遥不可及。他的做法是,把老北京文化的符号抽取出来,与实用器物相结合。除了泥塑外,他还做过一把京味铁壶。壶身是老北京传统服饰马褂儿的造型;壶盖为六合网帽;壶的腰部有一圈浮雕,描绘老北京的市井人物——有遛鸟的、卖茶汤的、烤白薯的、焊洋铁壶的……

有一次,吴德寅的一个老哥们发“朋友圈”,说跟歌唱家杨洪基老师在一起喝茶。吴德寅一看照片里用的那把壶,就让朋友找找落款。一会儿,朋友把照片发过来了,说:“原来是你做的呀!”他告诉吴德寅,杨老师当时说了,这壶从造型到图案都是老北京文化。

吴德寅的这套茶具作品一共7件套,他把放壶盖的盖置设计成门楼造型,上面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文字。他把置物器做成网形的影壁墙;盛洗茶水的建水有城墙的元素,体现了老北京城门文化的内涵;杯托的图案造型为“福燕”和芭蕉扇子;壶挑是一只变形的京燕……

整套茶具充满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在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国匠杯”评选中,这件作品获得了银奖。

泥塑在吴德寅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承载着他的梦想和初心。除了“老北京360行”系列外,吴德寅还创作了老天桥新老“八大怪”系列、旧京风情系列等。他的泥人也从来不单独售卖,而是以文化合作项目的形式出现。

博物馆和吴德寅合作最多。他给山东威海大型渔村博物馆做场景造型,有300多个泥人和房子;还有北京公交博物馆1949年修电车的场景。吴德寅系列泥塑作品被很多人看好,北京一家餐饮企业负责人提出用重金买走他的“老北京360行”系列,结果被吴德寅拒绝。

令大伙不解的是,2021年6月11日,吴德寅却将“老北京360行”310件泥塑作品捐赠给了北京市档案馆。不舍是难免的,但他觉得,再好的东西捂在自己家里都没什么意思,别说泥塑了,人家国宝级的宝贝最后不都捐给国家了吗?这才叫格局。

吴德寅将老北京市井百态融入泥塑作品中,其作品《拔牙》《窝脖儿》《京燕茗春》等,无不“塑说”着老北京的历史风情。这些“小人物”泥塑惟妙惟肖、憨态可掬,再现了老北京传统市井风情。每一个泥塑作品都是一个已经消失的老北京行当。

面对这些泥塑作品,北京市档案馆的专家们如获至宝,赞叹不已。有人将“老北京360行”系列作品比喻为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

为了解决老北京风俗泥塑博物馆的资金开支问题,吴德寅又把原材料从泥改为铜,开发了茶道、香文化、文房四宝等50多种文创产品。这些老北京味十足的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一些航空公司和银行纷纷找上门来和他合作,为客户定制礼品,而且数量都很大。其实,他更看重的是传播老北京文化,说:“你看一场有关北京文化的展览,可能只有来北京才能看到,但商品是全国流通的,附着在商品上的文化元素甚至可以走向世界。”

今年,他还计划到一些大城市举行个人泥塑展,让这个非遗文化项目得到更好的推广和传承。

从下岗工人到泥塑艺术家,吴德寅跨界“动作”有点大,以至于偶遇昔日化工厂的老同事,对方都不敢相信。不过,他庆幸自己听从了童年梦想的召唤,从滋养他的老北京文化中吸取能量,在安身立命的同时,带给大家一份浓浓的文化情怀。

猜你喜欢
泥人糖葫芦泥塑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我是“泥人罗”
糖葫芦
捏泥人
糖葫芦真好吃
糖葫芦
Tang' Roulou,la marque chinoise d’un duo de designers frança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