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刀雪融士人心

2024-06-23 23:03:33王安卫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4年8期
关键词:刘禹锡白居易百姓

王安卫

国泰民安,金瓯无缺,岂容贼寇践踏分裂?唐代李靖雪夜奔袭定襄,活捉敌首;高仙芝远征西域,攀越雪山危崖,奇袭功成;李想雪夜入蔡州,神兵天降,生擒元恶,万民欢腾。王建《赠李想仆射二首(其一)》生动描述了平蔡州时的战斗场景:“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那些被贬的正直官员,恨贼忧时,闻胜则喜。他们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心念社稷,情系百姓,表现出崇高的家国情怀。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

[唐]白居易

闻停岁仗轸皇情,应为淮西寇未平。

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

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从来妄动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

中唐时期,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淮西吴元济举兵叛乱,藩镇势力派刺客暗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书请求缉拿凶手,严惩不贷,结果反遭贬谪。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春,白居易身居贬所江州。

岁仗是新年大礼,皇帝主持朝会并接受来自四方的参拜和朝贺。诗人听说朝廷停止了岁仗朝会大典,他猜测应该是由于猖狂嚣张的淮西叛军尚未被剿灭。作者对此感到无限忧愤,心中的不平之气和无名怒火油然而生,从而借助诗歌来倾诉心声,以置酒自饮的形式来排遣情绪。诗人忽然想要迅速传檄声讨,请缨上阵,驰骋沙场,表达了为王先驱、平定叛乱的决心。但他冷静一想,这样的想法实在是轻率鲁莽。联系当时际遇,他轻轻一笑,自我解嘲:如此莽撞,什么时候把事干成了?

全诗一气直下,流转自如,不同于他大多数诗歌的平和朴实,是其诗歌中难得的“变奏曲”,展现了诗人远居江湖、心忧社稷的赤胆忠心。

平蔡州三首(其二)

[唐]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运筹帷幄,派智勇双全的李想率军雪夜袭取蔡州。“时大风雪,旌旗裂”,李想率精兵走险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蔡州,生擒割据抗命的吴元济。刘禹锡当时被贬为连州刺史,“久辞朝列,恭守遐藩”。他闻知此大捷,喜不自胜,立即向朝廷上了《贺收蔡州表》,并写下《平蔡州三首》。

蔡州,天宝时为汝南郡。诗人用“汝南”之称,包含着思念昌平盛世的意思。大军雪夜奇袭,翌日晨鸡啼鸣时成功,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百姓一觉醒来,天光一新,重得太平。李想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所以往日那悲切惊心的鼓角之声,百姓现在听起来竟觉得柔和平顺了。吴元济叛乱持续多年,官军讨伐,屡屡失利,以致任李想为将时,“军中承丧败之余,士卒皆惮战”。这首诗,诗人没有选择描写奇袭的艰险、将士的智勇,而是摄取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镜头,曲径通幽,更有张力。

“路旁老人”,在夹道欢迎官军。“忆旧事”,指从天宝盛世的太平,到安史之乱的烽烟,再到吴元济的叛乱。“皆涕零”,表现出百姓对平叛事业的拥护,对国家统一的热烈向往。“收泪”一曰“收泣”。李想雪夜入蔡州,“城中皆不之觉”,也就是诗中所说“官军入城人不知”,其神威可见。从天宝末到元和十二载,已历六十多年;“忽惊”“重见”,表现历经沧桑的老人的欣喜之情:能活着目睹此乐事、大事,无比欣慰快意,对唐王朝的中兴“承平”充满了期待。诗人以速写的方式在歌颂中收笔,戛然而止,余音袅袅。清人翁方纲说,刘禹锡此诗“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可谓切中肯綮。

用削藩的方法维护国家统一,是刘禹锡一贯的政治主张。此类诗发自肺腑,不同于虚假的歌功颂德之作,说明他身居海隅,心系朝廷,情在黎民。

猜你喜欢
刘禹锡白居易百姓
ART IN THE FIELD
汉语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48
早冬
早春(节选)
不让百姓撇嘴骂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百姓记着你
青年歌声(2020年10期)2020-10-23 10:05:12
赏牡丹
儿童绘本(2020年8期)2020-04-27 08:50:07
百姓看家“风”
《刘禹锡 陋室铭》
中华诗词(2017年3期)2017-11-27 03:44:00
即事
茶博览(2017年1期)2017-02-27 06:49:09
刘禹锡与《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