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歆舒
如果将一个人比喻为一株植物,许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最终收获果实。但这样的目标未免缺少魅力,使人生变得简单、直接而功利。人毕竟不是植物,人的一生倘若只为收获果实,这与一株没有思想的植物何异?即便是一株植物,在它的生长过程中亦会享受花开的美丽。难道就因为看似无用,就要将“开花”的过程从人的生命历程中删去?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开花是结果前必不可少的过程,植物通过开花引来蜂、蝶传粉。而人类选择“开花”,正是为了让人的个性之美得到彰显,让我们的生命过程满含诗意。
柏拉图有言:“美,具有引入向善的作用和力量。”选择“开花”,可以让我们淡化物欲,追求生命的诗意和美好,让人们明白生命中还有物质之外的东西值得追求,还有胜过物欲的高境界需要探寻。
“开花”,也是人们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会让我们以一种超越生命常态的形式在世人面前亮相,会让黯淡的生命富有光泽,会让我们彰显自己的精神特质……就像陶潜,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唯愿“采菊东篱下”;就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唯愿“斗酒诗百篇”;就像苏轼,辗转“黄州惠州儋州”,唯愿“身如不系之舟”……这正是不求世俗“结果”的丰硕,唯愿精神“花开”的美丽!而恰恰是坎坷的人生路上生命之花的绽放,让他们黯淡的人生变得明丽而璀璨,让他们收获到了人间至美的精神之果。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不懂得向生命的花园出发,而是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俗之路上渐渐忘记了初衷,钻进了利益的死胡同,向着物质的结果一路狂奔。所以,这些人在顺境中总是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收获果实”;一旦遭遇不顺,心情便会跌落谷底,人生陷入迷茫的境地。他们不管顺境也好,逆境也罢,始终紧盯着最后那个结果,就是不给自己一个“开花”的机会。
其实,“开花”也是为了换一种生活方式,整理自己,重新开始。“开花”,是一种抽身而出的从容,是一种享受过程的智慧。在走向成熟的路上,我们要“知行”,也要“知止”,如此方能使人生从容自如、游刃有余。
植物没有思想,开花只是出于自身繁衍的需要。而人的“开花”,是为了在物质世界开辟出一方精神的领地,在这片精神领地上彰显出入的独特属性。所以,拒绝“开花”的人生,是功利的人生,是在物质的世界里辗转腾挪,未能跃入更高境界。
铁凝说:“生活自有其矜持之处,只有奋力挤进生活的深部,你才有资格窥见那些丰饶的景象,那些灵魂密室,那些斑斓而多变的节奏……”就像四川美术学院的保安大叔,繁忙生活之余不忘写生,让他的画笔在生活的石缝中绽放出艺术之花。就像两岁时因意外失去听觉的郑璇,克服重重困难,依靠“看课”和课外自主学习,成为中国首位聋人语言学博士。这种精神上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为他们平凡的生命点缀上最美的花朵。
请不要以“效率”为借口拒绝“开花”,一生只会“浇水、施肥、收获果实”的人生空洞乏味,只是在生活的表层游走,很容易陷入快节奏生活的旋涡中难以抽身。我们更应该把“开花”作为跳出冗杂俗务的一次心灵之旅,让自己放下功利之心,求得片刻的自由与宁静,营造自己的“花期”。
选择“开一次花”,选择“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也许会拥有一次重新审视自己和观照生活的机会,我们的生命也将变得更加与众不同。
去为自己“开一次花”,相信你会收获更丰硕、更美好的结果,同时又能拥有一个更充实、更美满的过程。
点评
如果把“结果”当作一种物质上的收获,那么“开花”就是精神上的绽放;如果把“结果”当作是对结局的追求,那么“开花”就是一种过程的享受。人们在评价人生时,大多以物质上的“结果”来考量,其实,我们在追求物质收获的同时,亦应当追求精神的丰盈;在追求结局美好的同时,亦应当注重过程的享受。本文通过人与植物的对比,阐述了人“开花”的意义——个性的张扬、自我的成长、精神生活的富足……主题有深度和新意。阐述观点时,作者善于引用,体现出丰富的知识积累。
(指导老师:王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