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发展的非遗音乐传播创新探索

2024-06-22 07:41王超晖
乐器 2024年5期
关键词:音乐传播黄梅戏新媒体

摘要: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非遗音乐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便捷使非遗音乐成功“出圈”,成为当代音乐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风动漫《女驸马》以韩再芬版本的舞台剧《女驸马》为蓝本,将黄梅戏与“二次元”的动漫形象相结合,借助流行文化与科学技术手段,打造了一个新型的戏曲表现形式,为现代戏曲在当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式。本文将以此版本的《女驸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探讨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非遗音乐的新型传播方式,并为以后中国非遗音乐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音乐传播  非遗音乐  黄梅戏

引言

由于互联网技术下所衍生的新型媒体形态极大程度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信息获取习惯,使得现代非遗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近几年,黄梅戏借助新媒体时代下的多种媒介形态采取了一定的行动,如利用线上的“云直播”“云剧场”等形式演出,国风动漫版本的《女驸马》是在舞台剧的基础上将原本戏曲中的人物与场景改编为“二次元”的版本,在形式上更加贴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恰逢当今新媒体形态的传播媒介为“新”的《女驸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本文以国风动漫版的黄梅戏《女驸马》为例,探究非遗戏曲文化的创新传播发展,在拓展黄梅戏传播的同时,也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提供经验与成果分享。

一、新媒体发展下非遗音乐的传播现状

(一)非遗音乐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背景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涌现的全媒体时代,非遗音乐的传统传播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性、数字化等特点,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对于这个时代下的非遗音乐而言,利用各种媒介形态的传播可以通过创新与努力打破实体剧场与广场的限制,降低受众门槛,扩大受众范围,传播速度也可以得到“质”的飞跃。

通过国家相关政策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非遗音乐开始通过线上直播、线上剧场等形式进行演出,在地方政府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下,不同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均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另外,古琴艺术、昆曲、京剧等为人熟知的非遗音乐在线上直播的成功演出,提高了大众对于欣赏传统音乐的兴趣。通过网络等社交平台传播的方式,非遗音乐的受众面可以得到扩大,非遗音乐也不再成为“无人问津”“高高在上”的音乐种类,而是通过新媒体的推动,将非遗音乐这种传统文化的更多方面展现给观众,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二)与“二次元”结合下黄梅戏自身优势的再现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起源于唐朝,明末年间形成雏形的黄梅戏流传至今,融合了不同时代音乐的文化色彩,戏剧故事题材多为民间的爱恨情仇与民间生活,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次元”最初多指动画和漫画,现泛指动漫、漫画、游戏、轻小说的结合体,“二次元”的传播不限于具体的形式,消费群体主要为95后和00后,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动漫版的《女驸马》不仅提取了传统黄梅戏中的精华,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而且在保留了原有故事线的基础上丰富了故事情节,使戏曲内容更加多样化。与动漫的结合打破了“次元壁”,利用这种形式吸引青少年儿童,从而让受众在观看中可以真正体会到黄梅戏几百年流传下来的艺术魅力,将黄梅戏的种子植入年轻人的“二次元”世界。近年来,政府在资金、政策上全面支持各大黄梅戏剧团的演出,演出的演员除了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以外,中青年演员如马兰、韩再芬等也逐渐在舞台、银幕上展现他们精湛的演技,博得了不少观众的关注与喜爱。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黄梅戏剧场的演出形式也在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变得更加新颖。因此在当下,黄梅戏的“出圈”是为其全新的剧场演出获得更多的关注度。

二、新媒体发展下非遗音乐的创新路径

(一)传统与时尚碰撞,提高文化认同

非遗音乐的发展,离不开非遗音乐传承者的不懈努力,在流行音乐文化占据主流的新媒体时代,非遗音乐传承者需不断探索、推陈出新,源源不断地推出新内容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黄梅戏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媒介方式的更迭也为黄梅戏加入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在黄梅戏的演出呈现形式上,新媒体技术为其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可能性。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运用在戏曲艺术中的形式已不罕见,大多数都将新兴技术呈现在舞台时空的构建上,而《女驸马》与“二次元”的结合则是从演出形式上有了新的改变。因此韩再芬与传媒工作者共同合作,在将舞台剧《女驸马》改编为国风漫画的形式之后,又联手打造了其国风音乐、国风动漫的版本。此版本利用“二次元”本身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将新兴的科学技术运用于舞台设计与演出的互动上,让戏曲的传播变得更加贴合青少年的心理。《女驸马》动漫的创作者在创作中利用黄梅戏自身丰富的戏剧表演与艺术内容,在脚本设计上跳出了原始戏曲的文本框架,将时尚、唯美等元素融入具体创作中,将黄梅戏质朴细致、真实活泼的表演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不仅拥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挖掘了黄梅戏自身的艺术价值,绘声绘色的动漫画面亦可与舞台演出媲美,赢得了观众的喜欢。

(二)创新IP产品,带动产业发展

黄梅戏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致力于推进非遗文化与新媒体结合的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作为黄梅戏艺术传承人的她一直尝试运用新媒体平台促进黄梅戏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发展。其中《女驸马》与“二次元”相结合的创新形式无疑是在推动黄梅戏文化产业发展上的一次机遇。国风动漫《女驸马》作为中国风元素与漫画的结合,将传统的戏曲人物“女驸马”以“二次元”的形象出现在观众视野中,让深入人心的“冯素珍”“公主”等戏曲角色萌化,使新的“女驸马”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又有动画元素的“新”。通过与新兴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女驸马》中的“二次元”人物形象打造了特定的人物IP,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周边产品售卖。

伴随着国内泛二次元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动漫企业认识到,在动漫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是实现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国家与政府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大力支持,使得国风动漫《女驸马》不仅是传统文化作品再创作的创新实践。黄梅戏传承者与动漫企业正在继续开拓创新,携手共同打造戏曲产业文创项目;国风音乐、动漫;文化创意研发;短视频制作等领域的新产品,共同完善黄梅戏文化产业链。非遗文化项目已不再只是宣传传统文化,而是在推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延长文化产业链,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技术赋能,助推传统文化“出圈”

新媒体平台为非遗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方式,近年来,各地的剧团在政府的扶持下不断开展线上演出活动,“云直播”“云剧场”的表演形式取得了疫情下急需音乐文化滋养的年轻人的关注。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呈现着与受众双向互动的特点,同时兼具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属性,线上经典唱段的婉转演绎引得网友纷纷点赞留言,社会反响激烈。

非遗音乐项目通过线上模式进行传播的同时,动漫版的《女驸马》在此情景下横空出世,“二次元”新颖的形式通过传播更能得到观众的文化认同感。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各大新媒体平台也为非遗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例如国风连载漫画《女驸马》在首映仪式当天就在快看、腾讯动漫、爱奇艺漫画、漫画岛、新漫画等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与视频画面相结合的动漫《女驸马》则有着更加广泛的传播平台,通过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传播,《女驸马》得到了线下剧场演出无法比拟的浏览量,社交媒体上也逐渐开始出现黄梅戏的身影。目前黄梅戏在抖音平台上用户关注度较高,受众对观看视频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进一步促进了黄梅戏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展。

三、新媒体发展下非遗音乐的发展策略

(一)保留传统文化精粹,培养人才

基于当前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及国风动漫《女驸马》的成功案例,音乐传承人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契机,在保留传统非遗音乐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借鉴其它非遗音乐的成功“出圈”经验,在输出优秀内容的同时创新表演形式,以另一种更新颖、更能被大众接受的方式输出文化内容,在源头上真正使非遗音乐变成富有新生命力的艺术表演。

针对戏曲传承人的年龄较大、普遍不会运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等问题,非遗音乐工作者应努力培养新一代专业人才,努力让年轻的戏曲传承人参与到戏曲传播中。戏曲专业剧团须将培养、锻炼非遗音乐的新型人才作为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让优秀的青年演员接受戏曲学校的专业学习,并积极创作条件,吸引专业人员继续从事戏曲等传统文化剧团的相关工作。

(二)融合现代媒体技术,紧跟潮流

经过大众媒体时代向新媒体时代的更迭,对网络新媒体及科学技术具有天然感知力的青少年,可以运用微博微信等一些社交平台,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方式进行传播。例如通过开展新的短视频账号,发布经典的演出片段吸引观众,通过日常维护积累一定的粉丝量之后再开展线上直播活动等。对于中老年群体及非遗音乐的爱好者,可以选择继续使用传统媒介传播,增加线下演出的频率,并适当运用新形式逐渐提高原本非遗音乐爱好者的接受度。通过不同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促进线上线下联动、跨界融合,并运用各种新元素与音乐的结合,提高受众的认可度,打造非遗音乐的新型传播模式。

非遗音乐的传播不仅需要新的平台,还可以通过结合新兴的科学技术手段创新其形式,将大数据、VR、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非遗音乐的传播之中。例如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打造新型舞台、利用大数据了解受众观看喜好,并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选择性投放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表演形式向新形态的转化,将时代特色融入传统文化艺术,促进非遗音乐的创新性发展。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开拓创新

通过非遗音乐与“二次元”的结合成功,不仅让黄梅戏获得了极高的热度,还形成了带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是非遗音乐在今后发展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成功案例。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非遗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方式,也为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无数的可能性。

一方面,可以在传播非遗音乐的基础上开拓非遗文化市场,与新兴科学技术结合创造独特的人物IP,开展盲盒、人物玩偶等线下产品的研发。或是运用新兴科学技术VR、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通过文化创意的研发将非遗音乐以其它形式展现,紧跟时代潮流,以新的文化形式带动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另一方面,非遗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可尝试适当与当地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有机结合,促进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在开发其音乐文化内涵的同时,设计研发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并开发与非遗文化结合且具有观赏性的新型文化旅游路线,以此来带动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的非遗音乐须在保留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开拓创新,以新的形式为非遗音乐带来更大的可能性。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新媒体环境下非遗音乐的传播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以黄梅戏与“二次元”结合的国风动漫《女驸马》为例,对其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对新媒体发展下的非遗音乐提出发展策略。非遗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如何利用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其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大众依旧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今后音乐人所探寻的方向。非遗音乐需要依托新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文化创意,以使其在此机遇下发展相关产业链,推动民族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新媒体平台下非遗音乐的传播发展提供经验,也能够对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创新传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陶正轩.论国粹黄梅戏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下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20(24):39-40.

[2]胡建国,曹爱娥.全媒体时代黄梅戏的传播与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4):4-6+10.DOI:10.14004/j.cnki.ckt.2020.2649.

[3]刘筠梅.全媒体时代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模式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7(06):29-34.

[4]周凯,张慧娟.传播学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J].湖南社会科学,2012(4):17-20.

[5]王春燕.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J].上海工艺美术,2020(04):95-97.

[6]阳赛玉.新媒体语境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特征[J].传媒观察,2015(12):25-27.DOI:10.19480/j.cnki.cmgc.2015.12.007.

[7]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4.

[8]王春燕.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J].上海工艺美术,2020(04):95-97.

[9]陈梦.新媒体环境下黄河流域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D].郑州大学,2021.DOI:10.27466/d.cnki.gzzdu.2021.003766.

[10]操阳.新媒体驱动下黄梅戏产业化融合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超晖,南京艺术学院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音乐传播黄梅戏新媒体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戏曲传播的新思路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论旅游景点内民间音乐演出在音乐传播中的作用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
文化的变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