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9.048
[摘 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港口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的重要节点,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口物流运营模式,通过分析港口物流的内涵、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以及各种运营模式的特点,探讨如何提高港口物流的效率和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口物流运营模式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应对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对港口物流运营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港口物流发展。
[关键词]港口物流;供应链;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55文献标志码:A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贸易的不断增长和国际贸易形势的日益复杂,优化港口物流的运营模式越发关键,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和管理港口物流供应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港口物流涵盖了从货物进出口到物流服务的全过程,涉及国内外制造商、供应商、贸易商等各类主体。在复杂的网络中,港口物流运营模式的优化直接关系货物的高效流通和全球供应链的畅通。因此,深入理解港口物流的内涵,准确把握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港口整体运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资源的方式,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港口物流运营,不仅可以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还有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分析供应链内涵,建立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框架,可以为港口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地位提供科学而有效的支持。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口物流运营模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港口物流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1 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内涵
1.1 港口物流的内涵
港口物流是指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港口作为关键节点,通过海、陆、空交通枢纽,实现货物的装卸、运输、仓储、分拨等一系列物流活动的过程。港口物流既包括港口的基本功能,也涉及复杂而多元的物流活动。首先,港口物流的基本功能在于实现货物的流通,具备集散、过境、中转等关键功能,使得不同地区的商品能够便捷地连接,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其次,港口物流包含了涉及多个环节的活动,如货物的进出口、装卸、运输、仓储、报关等,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港口物流的全过程[1]。此外,港口物流还需要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持,以确保信息在各个环节的准确传递,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1.2 港口物流供应链内涵
港口物流供应链是指以港口为中心,通过协同各个环节和参与方,以实现货物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全过程流通为目标的综合体系。在供应链中,港口充当着重要的节点和连接器,通过陆运、海运、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将各个环节紧密串联,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物流网络。供应链包括了物流的起点和终点,即货物的生产和消费地,同时还涉及了中间的仓储、运输、信息流等多个环节。港口物流供应链还强调信息的集成与共享,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实时监控和高效协同。此外,供应链还涉及参与方之间的紧密合作,包括生产商、供应商、运输公司、仓储企业等,各方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合作,使得整个供应链更加灵活、高效[2]。
2 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2.1 实现信息集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港口物流涉及的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通常相互独立,导致信息孤岛和数据碎片化,影响了整体运营的协同性与效率。通过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可以将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无缝流通与共享。一方面,整合各环节的信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货物流动、库存情况、运输进展等关键信息,有利于及时作出决策,提高运营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不同的参与方如货主、船公司、货代等,通过共享同一信息平台,能够实时了解物流链上的动态,提高沟通效率,减少信息传递的滞后,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协同作业效果。
2.2 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供应链管理有助于港口实现对资源的协同利用,不同环节的资源,如运输、仓储、信息系统等,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让这些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和重复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供应链管理通过对整个物流过程的优化,能够减少物流中的滞留和停滞现象,提高运输、仓储等关键环节的利用率,有助于降低库存成本,减少资金占用,使得港口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
2.3 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港口物流供应链能够将各环节紧密衔接,大幅缩短货物的运输时间,保障交付的及时性,从而满足客户对快速、准时交货的需求,提高整体物流服务的可靠性。通过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货物流动,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货物丢失或损坏的风险,提高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注重全过程的协同,使得不同参与方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从而减少误差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和客户满意度。
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口物流运营模式
3.1 内部化的港口物流供应链模式
内部化的港口物流供应链模式是一种以港口内部资源整合和协同管理为核心的运营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港口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物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整合为一个内部化的系统,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整体运营的灵活性。港口在内部化管理模式中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设施,能够实现对物流环节的全面管控。通过整合码头设备、仓储设施、运输资源等内部资源,港口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货物的流动,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环节,提高了物流运营的整体效率。内部化模式突出了港口内部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使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加畅通,协同作业更为紧密,有助于避免信息孤岛,提高港口内部整体的协同效应[3]。
3.2 外包形式的港口物流供应链模式
外包港口供应链模式的核心目标在于应对不断激烈的港口产业竞争,其方法是将货物运送过程交由专业化公司全权负责,这种外包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处理因激烈竞争而引发的各类问题,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通过将港口物流的各项活动外包,实现对港口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供应链效率和专业水平,从而推动港口物流的稳定运营。为确保货物运送期间的安全可靠,必须在供应链整合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有效资源,实现各环节的无缝衔接,以确保运送过程的充分稳定。这一外包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应对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还可以为港口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使得港口物流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整体运营水平。
3.3 集成化的港口物流供应链模式
集成动态联盟港口供应链模式是一种创新型的供应链模式,它巧妙地结合了之前提到的两种模式,逐渐成为当前港口发展的主导趋势。在这一模式中,港口企业拥有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和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促使各公司进行内部结构的重新组织和相互重新组合。通过这种方式,该模式能够推动各港口公司实现协同合作,达成双赢,有效保障港口物流的整体能力和创新发展。同时,这种供应链模式还能显著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全面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为港口行业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通过整合各自的优势,为港口物流注入了更强的活力,使得港口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实现更全面、创新的发展。
4 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
4.1 区位因素
在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为物流运营提供了巨大的优势。比如,山东港口日照港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毗邻黄海和渤海,海上交通便利,为港口物流提供了直达世界各地的便捷通道,实现了与全球贸易网络的紧密连接。山东港口日照港地处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周边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消费市场,为日照港提供了丰富的货源和市场需求,使其成为物流运营的重要节点。港口物流供应链可以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实现更加高效的货物流通,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效益。
4.2 产业结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而外资公司也更倾向于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港口周边,以实现更高效的进出口贸易,这种趋势在港口附近形成了一种产业集聚的局面,推动了临港产业的发展。港口的地理位置成为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这为港口物流公司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机会。港口物流通过与临近的制造企业、外资公司进行合作,构建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仓储和分销服务,实现了共赢。
4.3 市场需求因素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贸易和港口物流需求持续增大,这使得旧有的港口物流和市场需求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要求。因此,港口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港口企业必须不断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在这一竞争环境下,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成为影响港口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采取集成化港口供应链模式是适应市场需求多变性的有效途径。
4.4 政策因素
政府的法规、贸易政策、投资政策等直接影响着港口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竞争力。例如,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推动会促使港口更好地适应全球贸易的变化,而优惠的投资政策则可能吸引更多资金和资源注入港口发展。政府的环保政策、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等也会影响港口物流的绿色化和效率提升。因此,在港口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中,及时了解并适应政府政策的变化,对于港口企业制定长期战略和提高整体运营效益至关重要。
5 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建设途径
5.1 做好港口区域定位管理
在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建设中,做好港口区域定位管理十分重要。清晰而准确的港口区域定位有助于明确港口的发展定位和角色,使港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地区或全球的物流网络。这意味着港口可以明确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配置和业务拓展。根据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特点,港口可以在特定领域内发挥优势,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满足市场需求,还能提高港口的竞争力。通过合理规划港口布局,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实现港口与周边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港口的社会责任感和形象[4]。
5.2 联合产业机构建设物流供应链
在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应深入了解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特点,明确主导产业及其发展趋势。建立产业数据库,全面把握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和供给,为物流供应链的设计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可以通过与产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物流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包括与主要产业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规划供应链流程,提高整体效益。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技术,实现对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以更好地满足产业企业的需求。在建设物流供应链过程中,港口还需要考虑产业结构和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供应链的布局和流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与产业机构的深度合作,港口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提高竞争力,为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奠定基础。
5.3 建立信息平台,掌握市场需求
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包括市场调研数据、物流运输数据、供应链信息等,建立全面、多层次的信息库。利用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建立与产业链各环节及相关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信息互通。与生产企业、物流公司、零售商等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信息共享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运作,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率,以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此外,港口还可以建设面向客户的在线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反馈、市场趋势,港口可以及时调整供应链策略,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服务,这种信息反馈机制可以使港口更加敏锐地洞察市场动态,为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提供有力支持。
5.4 做好港口物流供应链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与港口保持密切合作,充分了解港口物流业的运作需求,通过双向沟通,政府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港口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政府应制定鼓励和支持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包括税收政策、投资激励政策等。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政府可以刺激港口投资和创新,促进物流供应链的升级与优化。此外,政府还应主动协调各相关部门,形成政策的整体性和协同性。联动交通、贸易、环保等部门,为港口物流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确保各方面的政策衔接,以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加强对国际贸易政策的深入研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创造有利于港口物流业的国际政策环境。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港口争取更广泛的市场准入和更便利的贸易通道,提高港口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地位[5]。
6 结语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口物流运营模式是提高港口竞争力的关键,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信息集成、资源优化和流程改进,从而提高港口物流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然而,港口物流运营模式的发展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政策调整等。因此,港口企业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和合作机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实现港口物流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浩源. 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的港口物流运营策略[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3(4):98-100.
[2]刘志凯,张建辉,戴寅川,等. 基于供应链控制塔的A公司港口物流应用研究[J].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2022,2(6):60-64.
[3]李娟. 基于供应链模式下港口物流发展路径探析[J]. 商展经济,2023(9):101-104.
[4]时振伟.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口物流运营模式研究[J]. 中国储运,2022(5):125-127.
[5]曾祥冠.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口物流运营模式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3(26):106-109.
[作者简介]麻源,男,山东日照人,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第三港务分公司,中级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港口生产业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