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9.004
[摘 要]基于发展新形势来看,随着新旧动能转化的加快,绿色融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课题组估算,从2015年到2030年,我国绿色融资需求最高约为120万亿元。而绿色金融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绿色信贷作为一种可持续金融工具,其对银行业务和盈利结构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首先论述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其次,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最后,基于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提供有效的建议,旨在提升银行的长期竞争优势。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绿色信贷作为一种支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工具,被视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相继出台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9〕52 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发
〔2021〕36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等文件,进一步强调了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随着绿色信贷的兴起,其盈利能力和业务模式会受到影响。因此,深入探讨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对于了解可持续金融对银行业务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1.1 对短期成本的影响
绿色信贷的推广会对商业银行的短期成本产生影响。虽然绿色信贷在发展初期需要银行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开拓业务线,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投入会带来更低的运营成本。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时,往往需要开展更严格的尽职调查以确保贷款用于环保和可持续项目,这会导致初期的额外成本支出。然而,若绿色信贷所涉项目长期稳健、风险可控,则会在未来为银行带来更稳定和可预测的收益,同时减少非环保项目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成本[1]。此外,银行还能够通过与环保组织或政府部门合作获得相关补贴或激励措施,降低资金成本或者税收优惠,从而在短期内影响到成本结构。
1.2 对信贷结构的影响
绿色信贷的推广会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绿色信贷业务会改变银行的贷款组合,使其更加多样化,从而降低整体风险。通过为环保和可持续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可以逐渐转变传统贷款向绿色贷款的比例,使得银行的风险分布更加均衡,从而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此外,随着社会对环保倡导的加强,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可能会寻求绿色贷款,这可能为银行拓展新的客户群体,扩大市场份额,进而对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1.3 对银行声誉的影响
绿色信贷的积极推广会对银行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支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项目,银行能够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被视为社会责任感强、对环境友好的金融机构[2]。良好的形象可以在客户心目中建立起信任感,吸引更多的客户选择与银行合作,甚至可以吸引那些更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的大型企业和投资者。这些长期的声誉收益会为银行带来更广泛的业务机会,从而间接地提升盈利能力。
1.4 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绿色信贷对银行的中间业务产生多重影响。首先,绿色信贷业务会促进与环保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例如绿色债券、可再生能源融资等,这些新型业务为银行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其次,银行在提供绿色信贷的过程中,会积极参与与环保相关的咨询和项目管理等增值服务,从而扩大中间业务的范围和增加利润。最后,借助与环保相关的金融业务,银行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提供交叉销售和增值服务的机会,进而提升整体中间业务的盈利水平。
2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2.1 绿色信贷产品丰富化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正趋向于多样化发展,银行推出更多种类的绿色信贷产品,包括针对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贷款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和各种环保项目的需求;同时,银行也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甚至是个人客户,推出具有特定定位和特色的绿色信贷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例如,部分银行开发了排污权质押贷款、CDM咨询、能源管理融资业务等产品;部分银行开发了“绿色管家”、低碳信用卡、ETC等产品;部分银行开发了AFD绿色中间信贷、“三绿”ABN项目。绿色信贷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有助于银行更好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中,同时也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推动了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通过增加绿色信贷产品的类型,商业银行可以更全面地支持各行各业的环保倡议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推动社会的整体绿色转型[3]。
2.2 绿色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2022年,商业银行在落实绿色金融政策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商业银行全面贯彻绿色金融发展相关政策要求,把重点放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关键领域。各大银行通过加强顶层规划,制订具体行动方案,并不断创新产品、模式和服务,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在支持绿色金融方面,绿色信贷成了商业银行的主要产品。截至2022年底,12家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总额已经达到2.79万亿元,整体增长幅度高达43.81 %。而这一数字的平均增速达到51.33 %,远远超过了一般信贷余额的增速。更值得注意的是,绿色信贷在总信贷中的平均占比已经超过了7 %。这显示了商业银行在支持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绩。通过大幅度增加绿色信贷余额,这些银行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为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
2.3 绿色信贷业务投向集中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规模虽然在逐步扩大,但存在投资领域单一、投向过于集中的问题。首先,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绿色信贷投向特定的行业或领域,如清洁能源、环保科技、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项目等。这种集中是出于对这些领域长期发展的信心,以及在这些领域积累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其次,我国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支持规模较大的绿色项目,因为这些项目更容易获得融资,并在更大范围内产生环保和经济效益。这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相对较少的大型项目,而相对忽略了规模较小的绿色项目。最后,大部分商业银行更偏向于向特定类型的客户提供绿色信贷,比如大型企业或者与银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而对其他类型的客户或新兴绿色企业的支持相对较少。尽管集中投向意味着对某些领域或项目的深度支持,但也会造成对其他潜在有潜力的绿色项目或领域的忽视。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努力拓展投向的广度,覆盖各个领域和规模的绿色项目,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
3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提升盈利能力的建议
3.1 强化绿色信贷风险转移管理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对申请的绿色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市场前景、环境影响等方面。通过评估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潜在风险,银行能够更好地了解贷款的违约风险,从而作出更明智的贷款决策。同时,加强对借贷方的尽职调查,及时做好绿色信贷标识分类及更新维护工作。比如,XX银行对于与其建立信贷关系的客户,要求及时录入客户绿色信贷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绿色信贷统计分类、绿色信贷标识分类、银监会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分类”标识、战略性新兴具体领域分类等,确保客户绿色信贷信息和标识的有效性。其次,发展绿色信贷担保和保险市场是转移风险的重要途径。银行可以与第三方担保机构或保险公司合作,引入专业的风险承担方,将部分风险转移出去。这种合作关系可以为银行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降低违约风险并减少潜在损失[5]。最后,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是处理风险的最后防线。银行可以设立绿色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或储备,用于应对绿色项目出现的潜在风险和损失。通过风险补偿机制可以在风险发生时提供资金支持,减轻银行的损失压力,确保资产质量和经营的稳健性。总而言之,通过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确保项目质量,建立风险分散机制降低集中风险,发展绿色信贷担保和保险市场转移部分风险,以及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应对风险,商业银行能够更全面地管理和转移绿色信贷所带来的风险,确保可持续发展贷款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3.2 重视创新绿色信贷业务
面对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应根据绿色发展目标及环境治理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创新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有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造出更多更具特色的绿色节能环保业务产品,支持绿色发展。首先,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银行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绿色信贷产品。例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个人消费的绿色贷款方案。当前的趋势是推出更具特色和差异化的绿色信贷产品,如面向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技术、清洁生产等领域的专项贷款。其次,利用技术创新,银行可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绿色信贷服务。通过数字化渠道,客户可以更容易地申请和获取绿色贷款,同时银行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审核和审批流程。这种智能化服务能够大幅简化申请流程,提高用户体验。最后,与环保机构、绿色科技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构建绿色信贷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专业支持,开发更多绿色项目,为银行提供更广泛的投资机会。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提供有关绿色金融的教育和培训,即向客户和银行内部员工普及绿色金融知识,加强对绿色项目的认知和了解,同时提高对绿色信贷产品的接受度。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推动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绿色项目需求,同时促进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绿色经济的崛起,这些措施也将促使银行抓住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同时有效管理风险,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3.3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时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可以提升社会对其绿色金融活动的认可度和信任感。为此,商业银行要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支撑相关领域业务的开展。首先,商业银行要制定并遵循绿色信贷的报告标准,确保信息披露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银行可以发布包括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指标在内的相关报告,详细说明绿色项目的贷款规模、利率、环保效益等信息,以提高透明度。其次,制定定期公开披露的时间表,定期向外界披露绿色信贷业务的运营情况和成果,包括季度报告、年度报告或者定期的绿色信贷业务进展更新,让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情况。最后,对绿色项目进行更深入的ESG评估,将项目的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评估指标中。银行可以发布这些评估报告,向公众展示绿色项目的情况,包括环境效益、社会影响和治理结构等方面[6]。此外,商业银行要建立绿色信贷信息平台或专区,在银行官方网站或其他途径上提供绿色信贷业务的详细信息。
3.4 提高绿色环保主观能动性
商业银行应在内部形成环保和绿色发展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对绿色金融的认识,同时促进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和落地。首先,商业银行可通过内部培训和教育活动,培养员工对绿色金融和环保理念的认知。例如,为员工提供绿色金融知识、环保政策、绿色项目评估方法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开展绿色案例分享、绿色项目成功经验交流等活动,激发员工参与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其次,商业银行可以组建专门的绿色金融团队或部门,由具备环保、金融或相关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士组成。该团队可以负责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项目评估、风险控制和绿色标准的制定。最后,银行应积极与政府部门、环保组织、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方合作。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促进绿色金融业务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与政府合作,银行可以了解最新的环保政策和法规,确保业务符合相关要求。同时,与环保组织或行业协会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行业信息和专业指导,促进银行在绿色领域的投资和贷款活动的开展。
3.5 建立绿色信贷激励机制
为鼓励客户积极参与绿色信贷业务,同时加大银行对环保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银行需要建立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制定利率优惠政策,向符合绿色标准的借款人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包括固定的利率折扣,或者是按照项目实现的环保效益给予利率浮动奖励。通过降低借款成本,将激励客户更积极地选择绿色信贷产品。第二,提供更加灵活的还款方式和更长的贷款期限,降低客户的偿债压力。提高还款方式的灵活性,也同样是在增强项目的可持续性。第三,设立奖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绿色项目、达到或超越环保指标的借款人给予奖励或认证。例如,通过评级体系对客户进行评估,评定他们的环保贡献,并给予相应的认证或奖励,激励更多的借款人参与绿色信贷。第四,对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提供更大额度的贷款,或者简化符合条件客户的贷款申请流程,更便捷地获取贷款。这种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绿色项目的申请,并提高绿色信贷的参与度。第五,通过广告宣传、品牌营销等方式宣传绿色信贷的优势和价值,让更多的借款人了解并积极参与绿色信贷,从而推动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通过激励机制不仅能够帮助银行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绿色信贷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的重要领域,更是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不仅能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更为长远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随着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将持续成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长征,陈睿启.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 财会月刊,2023,44(16):128-137.
[2]刘妍.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J]. 西部金融,2023(5):21-34.
[3]任哲,孙英隽.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J]. 农场经济管理,2022(1):49-52.
[4]董超锋.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3(6):154-156.
[5]潘传快,李畅,陈俊杰. 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兴业银行实行赤道原则为例[J]. 技术与市场,2022,29(4):146-151.
[6]周一静,王一鸣,吴静.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 中国科技投资,2021(33):38-42.
[作者简介]赵航,男,河南安阳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行,中级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