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及思考

2024-06-20 07:13田娜
村委主任 2024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机构

田娜

摘要:农业农村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农村经济主体的真实情况,破解农村经济主体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农村,为之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进一步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动力,拓宽乡村振兴路径。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乡村振兴;金融机构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1-007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 文章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以H市为例,金融机构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应当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以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有力促进当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1 H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做法

1.1优化顶层设计,全面保障工作实施

H市出台了《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并通过政策通报会、调研走访等方式及时传达给各金融机构。

1.2积极开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H市金融机构在农村积极开展集中播放征信宣传片、诚信文化教育等活动,并通过开办金融夜校、金融服务站大力宣传“良好信用”给公众带来的便利。同时,H市金融机构还全方位地了解当地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农户等金融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1.3扎根农村、深耕农村,推进“三信”评定

H市金融机构依托其农村网点众多的优势,加大与村“两委”的沟通,严格按照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来评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进而推进“整村授信”“无感授信”。H市通过加强政银合作,初步形成了银行放贷、政府监督、乡村自治、农民维护的良好信用监督管理体系。

1.4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是持续推动涉农信贷产品优化创新。H市目前有“电商贷”“滩区振兴贷”等多项涉农创新信贷产品,较好地满足了所辖地区差异化的涉农信贷需求。积极探索农村特色产权融资业务,辖内金融机构推出“好牛快贷”“农监贷”“地押云贷”等多项特色产权抵押贷款产品。目前,H市林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21.1%、15.5%。二是深化乡村振兴融资对接长效机制。开展乡村振兴融资对接系列活动,金融机构围绕重点产业,常态化开展“小而实”的银企对接活动。2022年,H市累计开展乡村振兴融资对接活动76次,对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6 355户,对接资金64.4亿元,发放贷款52.1亿元,资金落实率达80.9%[1]。

2 金融机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调查

本文选取了H市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三家金融机构开展调查,以了解H市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情况。

2.1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情况

“三信”评定由当地人民银行指导,辖内涉农金融机构开展。

(1)农村商业银行情况。2009年,全市农村商业银行根据上级银行要求,开启了信用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农户生产经营状况、信用状况、年收入、资产负债情况等,将信用等级分为AAA、AA、A三个等级。信用村评定主要工作流程:首先,联合当地乡镇政府、村“两委”,充分利用宣传栏、“明白纸”、村广播等宣传载体或通过召开动员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信用等级集中评定工作时间、程序等。其次,将采集到的村民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录入相关系统,并成立初评小组,负责对所有借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集中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由评定小组再对调查报告等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合法性进行集体评议和投票表决,为每个借款申请人评定信用等级、核定授信额度及期限。最后,给通过审批流程的申请人发放贷款,信贷人员与借款申请人、担保人须当面签订相关合同。H市农村商业银行针对当地农村特色产业,创新推出了“牡丹贷”“蔬菜大棚贷”“家庭农场贷”“乡村旅游贷”等特色贷款产品,以满足客户的经营需求。截至2022年底,农村商业银行共拓展信用乡(镇)106个、信用村2 878个、信用户48.44万户。通过“三信”创建,直接投放到农村主体的贷款余额达416.75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5亿元,农户信用贷款余额为23.98亿元。

(2)农业银行情况。农业银行开展农户建档、示范村评定工作,通过走访当地村委会,了解当地种养殖农户的基本情况,向农户大力宣传惠农金融政策,鼓励整村集群性申请“惠农e贷”,以发展壮大产业项目,拓宽经营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底,农业银行累计建档农户数为16 692户,其中已为16 288名农户进行预授信,预授信额度达158亿元,较年初新增54.4亿元。累计拓展信用村2 203个,较年初新增573个。

(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情况。2017年,H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了信用户、信用村建设,通过相对固定的区域客户经理,围绕当地特色行业,强化银政合作,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摸底,依托信用村建设,优化产品流程,缩短服务时限,提升三农服务工作效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优先选择信用环境良好、产业优势突出、人口居住集中、资金需求旺盛的行政村开展信用村建设。与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成员进行座谈,了解行政村的基本情况、村民贷款需求,与有合作意向的行政村签订《银村合作意向书》。随后由村“两委”先行收集有贷款意愿的村民信息,经筛选后向银行推荐信誉良好的意向客户。该银行在充分掌握拟评定对象的身份信息、家庭信息、信用信息、经营信息等基础上,根据评定标准对农户进行打分评级。近年来,该银行陆续推出了“惠农易贷”“富民生产贷”等产品以支持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截至2022年底,该银行新建信用村1 566个,累计建设信用村2 595个;新评定信用户录入1.47万户,累计评定4.07万户;累计发放信用村贷款超过59亿元,惠及农户超1万户[2]。

经调查,H市的“三信评定”结果在涉农金融机构间信息未共享且不能互认,暂未应用于乡村治理等工作中。

2.2整村授信情况

(1)2019年,H市农村商业银行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样板间”。2020年,该银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村授信。农村商业银行结合H市实际情况制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创建实施方案》《信用工程建设三年规划实施方案》《整村授信工作推广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同时成立整村授信工作小组,通过“集中评定、批量获客、整体授信”的方式,剔除信用差、有不良嗜好的农户后,实施全覆盖授信,满足农户资金需求。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充分运用智慧营销系统,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创新推出“板易贷”“社保快贷”“消费分期贷”“滩区安家贷”等信贷产品,为农村居民提供差异化的授信额度,满足家庭消费、生产经营等资金需求。截至2022年底,H市农村商业银行已完成2 965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授信户数54.39万户,授信金额达69.76亿元[3]。

(2)2022年7月,H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始实施整村授信,通过选定试点乡村,批量宣讲、整村推进的方式,借助村“两委”作用,剔除劣质客户,获取优质农户名单,结合内外部数据开发授信模型,制定营销策略,建立“线上+线下”“土洋结合”“邮银协同”的有效业务推进和风控模式,让绝大多数农户都能享受该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全面提升了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能力。H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整村授信工作刚刚开始试点,目前已选取该市的一个农村作为全市首个农户普遍授信试点村。

2.3 H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2.3.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台建设情况

据了解,H市辖内农业农村局尚未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共享平台,也未制定相应的信用评价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由当地人民银行指导,涉农金融机构自行开展,并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价。涉农金融机构主要从当地农业农村局获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信息,对于个别获取信息较难的县区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实地走访村“两委”或通过召开对接会的形式获取所需信息。

2.3.2 H市涉农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情况

(1)H市农村商业银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指标包括: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个人品质、抗风险能力、保险情况、家庭负债情况及家庭年收支情况等。该银行客户经理在信贷系统中通过“对私单项评级流程”录入客户的相关资料,生成对私客户评级打分卡,完成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此外,H市农村商业银行推出了“鲁担惠农贷”“大棚贷”“农资贷”“农机贷”等多种贷款产品,以满足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截至2022年底,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17 434家,建立信用档案15 242家,授信11 594户、授信金额达42.97亿元。

(2)H市农业银行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表分为种养殖和非种养殖两种类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经营管理、信用情况、财务状况、担保情况以及加分项等,信用评价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观察”“违约”五个级别,按照合作社主营业务选用对应的评价表。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H市农业银行创新推出了“强村贷”、集体经济组织贷、季节收购贷等信贷产品。截至2022年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价1 009家,建立信用档案1 009家,授信999户、授信金额达15.95亿元。

(3)H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系统自动评分评级,对评分在60分(含60分)以上,评级在A级(含A级)以上的经营主体进行授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时,该银行按照普惠涉农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惠农合作社贷款内部转移定价(FTP),分别给予75BP、55BP、50BP的减点支持。其主要信贷产品有农产品购销流水贷、融资E贷等。截至2022年底,该银行对家庭农场开展信用评价67家,建立信用档案67家,授信67户、授信金额达2 189万元。

据调查了解,除银行信贷外,辖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结果没有其他应用场景[4]。

2.4涉农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经调查,H市辖内未建设涉农信息平台。

3 H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共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的融资方式,金融机构缺少批量获取客户信息的渠道。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管理方面规范程度不高,与金融机构现有的融资规章制度等要求不适配。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流动性较强,经营持续性、收入稳定性等相对较差,金融机构在评级时,有时难以把握评级对象真实的偿债能力与风险状况。

4 思考和建议

4.1新阶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应遵循“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模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创新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健全农村信用评价机制,将申请人的不良嗜好、欠缴税费、治安处罚、违法犯罪等信息纳入评价体系,扩大信用综合应用场景,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档升级。

4.2建立信用救助帮扶机制的思考

建立信用救助帮扶机制应遵循“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部门参与”的原则,对于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等非主观因素造成的信息主体失信问题,应首先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信用评定,“失信主体”信用重建后,可凭借政府部门提供的信用评定到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和风控模型,调整信贷系统审批模式,优化对信用重建后的“失信主体”的信贷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助力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等非主观因素造成信息主体失信问题的“失信主体”获取融资。

4.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建议

一是持续推进“三信”评定,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用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提高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与有效性。二是着力扩大信用评价结果运用。深挖农村信用体系价值,扩展其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探索建设“信用评定+”机制,将“村容村貌、乡村治安、村民和谐关系、勤劳上进”等纳入信用户、信用村评价指标体系,把农户的信用状况与荣誉评比、资格推选等挂钩,以信用建设带动乡村治理。三是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牵头作用,促进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探索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行信用信息采集,规范信用信息的提供和使用,加强农户信息保护[5]。

参考文献:

[1]许为民.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问题及解决路径[J].征信,2015,33(03):49-52.

[2]何珊,金兵兵,马小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以辽宁省为例[J].征信,2020,38(01):33-36.

[3]郭明奇.小额信用贷款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J].金融研究,2002(10):118-125.

[4]施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J].江苏农村经济,2023(05):62-63.

[5]吴海峰.让农民利用信用值享受真实惠[N].金融时报,2022-12-07(06).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