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什么时候就该散了

2024-06-20 14:13黄佟佟
上海采风月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购物狂病态阶层

黄佟佟

今天看了一个BBC的纪录片是关于购物狂的,很受教育。

三位购物狂基本是三个社会阶层:平民阶层、中产阶层和上流阶层。

平民阶层是位爱打扮自己的彩色大姐,日常让自己开心的方式是去二手店购物,但每次只花五英镑。另一位呢,是靠男朋友供养的粉红小傻妞,她有一只可通的小泰迪,她喜欢上大SHOPPINGMALL,一次就逛一天,穿的擦的用的全是小奢名牌,一天花上一两千英镑什么感觉都没有。上流社会大美女则是时装模特,父母有大宅,她自己挣钱自己花,以买奢侈品和设计师款为乐。而另一位则是一位离婚阔太,失去工作后她陷进了疯狂的购物当中,用掉了前夫140多万的英镑,相当于人民币上千万,难怪对方受不了要离婚。

一边看纪录片一边自省,多多少少,我也是一个购物狂,我能理解那些病态购物的来源,有人是缓解压力,有人想获得自信,有人想填补空虚,有人耽于幻想,有人想打发时间,因为生活太难了,而购物是最简单也最容易的一种可以自己给予自己的快乐——美丽的物质让大脑产生多巴胺,我们因此而感到快乐,我们因此无法戒掉购物,毕竟,这就是我们由激素控制的人生。

当然,购物狂和病态购物之间还是有一条界线的,那就是是否超出了个人的承受能力,这个承受能力包括经济条件和居住条件,超出经济条件会导致破产,而超出了居住条件,就会变身囤积狂。1990年代有一位极红的玉女香港明星,中年的她有段时间不如意,疯狂购物,家里堆满了淘宝的网购纸箱,以至于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好在,后来她悬崖勒马,寄情于工作,也请了心理咨询师疏导情绪,才走出了低谷。至于那些无法自救的,就会生活在垃圾堆里。记得有个新闻,说日本一对夫妻去世,家里被清出了几吨垃圾,他们什么都舍不得丢,而每二十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有囤积欲。

都市繁忙,家居狭小,这十年流行的都是极简风,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拥有丰富物质也仍然是他们重要的安全感和生活能量的来源之一,我个人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的房子里充满了东西,常常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陷于病态的购物和收藏之中。原则有二,一个是尽量不买,没有需要不买;二是如果实在喜欢,买了,就要进一件出一件,保持总体的量基本不变。当然,我之所以近年买得少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你年龄大了,你就HOLD不住这么多物质了,是的,拥有物质也需要你有相等的能量,于是,散物,成为人生后半程的重要学问之一。

香港四大才子中的最后一个蔡澜,在妻子离世自己摔伤之后,干脆搬到了奢华酒店,把全部物品或送或卖。而梅艳芳赠与遗产的好友和时装设计师刘培基,七十岁之后也是把傍身的珠宝金表随手送人,“光是金劳我就送了四只”,因为只要你看过人世变迁,你就知道人生最挡不住的就是死亡和衰老,多少收藏家终生费尽心机收藏的珍品书古董因为后人不识和无感,被当成垃圾扔了出去。所以趁着自己还清醒的时候,就要把东西散尽,送给真正喜欢的人,这既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心性和洒脱。

今年我也五十岁了,尽管还是在买,但我也尽量在送,而且也在劝自己少买,势必要在八十岁之前把这些身外之物都散尽。其实到最后,你会知道,真正能帮到你的只有健康,对你好的人,和你脑子里美好的关于爱的记忆——张爱玲最后带在身边的不过是几本相簿,而最后她还是要将这些相簿出版成书,也无非是要将自己的记忆永远地传下去,“只要这世上还有人记得你,你就死不了。”

长的是记忆,短的是物质,你费尽千金买回来的珠宝古董字画衣服和书都是你生命里的过客,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物欲渐消时,你的人生就慢慢清简不少。至于你问我究竟应该从何时散起,我认为最好的时机就是,当下,以及此刻。

猜你喜欢
购物狂病态阶层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购物狂妈妈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我的妈妈是个购物狂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Discussion of the Translation Session in Shanghai Gaokao English Examination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跻身富裕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