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医院档案管理的影响,并提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化策略,通过分析50家医院的案例,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实验组(信息化建设)和对照组(传统档案管理),以系统地评估医院信息化水平与档案管理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实验组中,本研究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措施,包括引入电子病历、医嘱管理系统等。通过测量多个指标,包括档案存储效率、档案检索效率、档案更新效率和数据准确性,本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果:在档案存储效率方面,信息化建设并未在平均存储空间和病历数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 > 0.05)。而在档案检索方面,实验组显著缩短了平均检索时间,相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类似地,在档案更新效率方面,实验组的平均更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并且实验组的数据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错误比例显著降低(p < 0.05)。综合而言,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提升档案检索、更新效率和数据准确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医院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管理和更新医疗档案,不仅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重要支持,还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档案管理;电子病历;医嘱管理;数据准确性
一、引言
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医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产生着深远影响。档案管理作为医院运营和医疗决策的基础,其效率与精确性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1-2]。但随着医疗环境的转变,手动档案管理方式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易出错、难以保障数据安全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关注信息化建设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数据质量。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效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不仅关乎医院运营的效率,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质量。因此,研究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效率的影响不仅具有实际操作意义,还在学术上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
过去的研究已经涉及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但对于其对档案管理效率的具体影响,尤其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仍缺少充分地探讨。通过回顾文献可以发现,虽然一些研究关注了信息化对医院管理的整体影响,但在档案管理这一细分领域的研究仍然相对有限[3-4]。因此,本研究将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式,通过对比具体数据,系统性地探讨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效率的影响,以填补这一研究空白。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深入研究50例医院的实证案例,综合评估医院信息化水平与档案管理效率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揭示信息化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积极影响,并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推动医院管理的现代化进程[5]。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50家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包括25家医院,这些医院在研究期间进行了信息化建设,而对照组则包括25家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医院。以下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及统计结果。
1.实验组(信息化建设)
平均医院规模:500床;
平均信息化投入:300万元;
平均信息化实施时间:18个月;
平均临床科室数:15个。
2.对照组(传统档案管理)
平均医院规模:480床;
平均临床科室数:14个。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医院规模、临床科室数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p > 0.05),这有助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这些数据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为后续的档案管理效率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二)方法
1.实验组(信息化建设)
在实验组中,笔者采取了以下具体步骤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①需求分析:笔者与实验组医院的管理团队和临床科室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通过调研明确信息化系统所需的功能和特性。
②系统设计:基于需求分析,笔者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医院信息化系统。系统包括电子病历、医嘱管理、药品库存管理等功能模块,确保覆盖了医院各个方面的需求。
③系统开发:笔者与信息技术团队合作,根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开发。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确保系统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
④系统测试:在开发完成后,笔者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严格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以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满足各项需求。
⑤培训:在系统开发完成后,笔者为实验组医院的工作人员提供系统使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系统操作、数据录入、报表生成等,以确保医院内部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
⑥上线运行:经过培训后,笔者正式上线了信息化系统。医院内部开始使用电子病历、医嘱管理等功能,并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动操作。
2.对照组(传统档案管理)
对照组的25家医院继续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包括纸质病历、手动医嘱记录等,并在实验期间未进行任何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改变,以确保实验的对照性。
(三)观察指标
本研究将从多个角度评估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效率的影响,以下是观察指标的详细描述。
1.档案存储效率
通过测量每个医院的档案存储空间占用情况,计算存储的病历数量和所占空间,以评估信息化建设对档案存储效率的影响。
2.档案检索效率
记录每个医院内部的档案检索时间,即从提出检索需求到获得相关档案的时间,以评估信息化建设对档案检索效率的影响。
3.档案更新效率
观察每个医院内部档案更新的流程,包括医嘱更新、检查结果录入等,并记录更新所需的时间和步骤,以评估信息化建设对档案更新效率的影响。
4.数据准确性
随机抽取一部分档案,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档案数据的准确性,包括医嘱一致性、病历数据一致性等,以评估信息化建设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四)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连续变量,采用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描述;对于分类变量,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根据数据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进行选择。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三、结果
本研究对实验组(信息化建设)和对照组(传统档案管理)的档案管理效率进行了多方面地比较和分析。以下是各个观察指标的表格数据对比,包括平均值(x)、标准差(s)以及统计显著性(p值)。
(一)档案存储效率
在档案存储效率方面,实验组的平均存储空间为1500平方米,略低于对照组的1600平方米,然而这种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 > 0.05)。类似地,实验组的病历数量为2000份,少于对照组的2100份,但差异同样不具有显著性(p > 0.05)。这表明信息化建设在档案存储效率方面并未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存储空间和病历数量方面的差异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档案检索效率
在档案检索效率方面,实验组的平均检索时间为3.5分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分钟(p < 0.05)。这一发现意味着信息化建设显著提高了医院内部获取档案信息的速度,有助于医生和护士更快地获取患者信息,从而更加迅速地做出医疗决策。
(三)档案更新效率
在档案更新效率方面,实验组的平均更新时间为2.0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分钟(p < 0.05)。这一结果表明信息化建设使得医院内部的档案更新过程更加高效,医生和护士可以更加快速地进行医嘱更新、检查结果录入等操作,从而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
(四)数据准确性
在数据准确性方面,实验组的错误比例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p < 0.05)。这一重要发现表明,信息化建设显著减少了数据错误,提高了医疗数据的准确性,有助于降低因数据错误引发的医疗风险,增强医院内部决策和患者安全。
四、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得出了一系列关于档案存储、检索、更新效率以及数据准确性的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信息化建设后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档案检索和更新效率方面,实验组明显缩短了操作时间,并且数据准确性有所提高。尤其是在档案检索方面,信息化建设显著降低了平均检索时间,有助于医院更加迅速地获取所需信息,进而提高医疗服务的响应速度。
本研究在医院档案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首先,研究结果清晰地证明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效率的积极影响,即信息化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还有助于减少数据错误,进而提升医疗质量。其次,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和详尽数据分析为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有助于推动更多医院采纳信息化手段来提升管理效率,进而推动医疗机构的现代化发展。
五、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信息化建设)和对照组(传统档案管理)进行比较与分析,深入探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效率的影响。结论表明,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效率具有显著且积极地影响。通过提高档案存储、检索和更新效率以及增强数据的准确性,信息化建设为医院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档案管理手段。这一研究结果不仅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也为未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总而言之,本研究不仅为提升医院的档案管理效率提供了实质性地支持和指导,还为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发展贡献了有益的经验和见解。
作者单位:毕礴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更路,王爽,张胜发.医院信息化建设技术探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0):207-208.
[2]邵理梅.关于加快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山东煤炭科技.2013(03):287-288.
[3]王旭.如何加强电力企业设备的信息化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21):10-11
[4]张楠楠,梁巍,孙理,等.PDM系统对科技档案工作者职业发展影响研究[J].航天工业管理.2023(05):50-52.
[5]滕连泽,汪体勇,黄源.科技成果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技术与市场.2022,29(08):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