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艳 张宁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二十大”精神践行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是提升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践行教育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它是基于认知认同而产生,经过情感内化最终成为个体自觉行为的过程。可以从科学运用思政课这一主渠道、充分挖掘情感资源、提升政治实践活动水平等方面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二十大”精神的践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二十大”精神认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D61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y Party of China b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U Chunyan ZHANG Ning
(Hebei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Cangzhou, Hebei Province,061000 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b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strengthe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a practical need to cultivate a new generation who shoulder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education has its inherent generative logic, which is based on cognitive identity and ultimately becomes a process of individual conscious behavior through emotional internalization. It is possible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practice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mo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ally utilizing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s as the main channel, fully tapping into emotional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olitical practice activiti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dentity education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高职院校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1 加强践行“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
1.1坚定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承担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内容,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把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个根本方向,培育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相统一的人才。
1.2解决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
近年来,西方国家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工具对我国进行舆论渗透,同时也以各种方式向我国周边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错误论调。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社会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分化组合的严峻态势,作为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主渠道的高职院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当前形势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提升高职大学生对“二十大”精神的理解,特别是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有利于有效引导他们抵制错误理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1.3提升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代大学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不断学习、锤炼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2]。”高职学生要想成人成才,就要坚持学习、善于创新。新时代是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青年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指导实践工作和投身祖国建设发展的强大力量。
2全面把握高职院校大学生践行行为的生成逻辑
在心理学中,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指的是个体对某种对象、情境或观点的认可和接受。当个体对某种理论或思想产生认同时,可以更好地将其接受内化并转化为自觉行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践行行为有其内在生成逻辑,是基于认知认同而产生,经过情感内化最终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
2.1心理需求的满足是认知认同教育的初始
2.1.1认知认同教育的起点在于了解心理需求
在心理学看来,认知认同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需要寻找一种能够为其提供指导和支持的意识形态。而主流意识形态,由于其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可以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提供一种能够解释社会现象和指导行为的系统框架与行动指南,能够满足这种精神需求。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讲座、学术报告、宣传教育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了解“二十大”精神的背景、内容等。但是,这种基于自身内在需求的知识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具有表面化的特点,即学生仅仅是口头上接受但内心并未真正认同,处于认知认同的低级阶段。因此,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内在需求,以推动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接受。
2.1.2认知认同教育关键在于内在认知结构的形成
当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对知识、概念和理论进行认知处理时,他们便开始理解和接受这种意识形态,并逐渐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和价值结构。这种转化过程犹如在内心深处播下种子,成为个体思维和行动的基础,进而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在知识内化基础上,高职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责任,从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学习行为。
2.2情感认同是践行“二十大”精神的重要环节
情感认同是指个体基于自身与某种事物存在的共同或相近之处,产生亲切、认可和赞同的心理状态。它是基于满意、热爱等态度倾向,对与自己存在相似性的群体或社会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接受社会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习得适宜的社会行为。这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问题,更能带领学生走出迷茫和困惑,走向成熟和成长。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所在。
通过将内在的隐性情感巧妙地转变为显性的理论表达,并与以理育人的宣传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情感共振中提高对理论内容的认知,从而形成依靠理论引领走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社会共识。这种共识犹如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让大学生在体悟中更有动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
2.3行为认同是践行“二十大”精神的落脚点
行为是指主体在思想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与思想意识相符合,并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与思想意识相一致的行动。一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人们知道它的含义、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运用于日常实践中,发挥其指导作用,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行为认同是指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知并获得情感认同的前提下,渐渐转化为人们的信念和信仰,进而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准则和行动指南。行为认同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过程,不仅是表面上的行为展现,更是个体内心深处对某种观念、理念或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践履。通过实践,“二十大”精神的生命力得以彰显,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
3.提升高职学生对“二十大”精神践行的探索
3.1有效利用思政课这一主渠道
3.1.1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根本,增强课程吸引力
思政课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二十大”精神认知认同水平的关键渠道。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以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特点,因此,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认知往往带有较强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烙印,需要在行动中和生活里获得知识、体验和经验。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把握基础上,思政课教师可以将“二十大”理论内容与时代热点和高职院校大学生关心的问题相融合,增强课程的现实感,激发高职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和认知认同水平。结合当前形势,围绕“如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导他们积极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1.2以创新教学为重点,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创新,使得教育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造,构建基于 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思考、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中来。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既要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还要通过对实践内容的研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鼓励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最后,教师要利用各种平台、途径和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3.1.3 以提高教学能力为关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要建立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实践锻炼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指导者,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对于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着重要影响。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政治理论的发展动态,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基于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结合时事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当前的社会现实。
3.2充分挖掘情感资源,构建情感认同共鸣场域
3.2.1围绕爱国主义主线提升情感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4]。”用感情的构建把人们的爱国情引导到对理论的正确理解上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对这一思想的认识。深刻剖析新时代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的艰辛历程和奋斗成果,使高职学生在真实案例引领下认同爱国主义实践的价值,从而实现在情感上认同理论的目标。同时,各群体的爱国主义活动都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本质和核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解读其中包含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精神元素,有利于将高职学生的爱国之情外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3.2.2围绕“人民至上”的情感激发主体意识
人民至上是贯穿“二十大”的一条主线。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准确把握了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人民群众在不同阶段的利益诉求做出了科学回应。因此,教师要以“人”和“情”为基础,使高职学生真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关心,认识到党在决策时既从国家的长远角度出发,更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这种情感流动不仅会让大学生感受到党的温暖,也让他们从眼前的利益中看到更长远的发展前景,激发其参与实践的热情。
3.2.3围绕党的社会建设实践建构情感共鸣
教师要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情感资源,如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等。在生动实践中挖掘情感认同,引导学生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3提升政治实践活动水平,强化行为认同
主流意识形态要得到公众的认同“必须在理论上进行科学的建构和阐释,在现实性上说服公众,在实践中印证价值理念[5]。”“二十大精神”要广泛践行,必须同日常生活相融合,让高职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它、运用它。第一,要增加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活动。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三下乡、志愿者服务、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开设实践性的课堂活动,如社会调查、文化探索、科技创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践行[6]。第二,要充分调动学生党团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推动校园政治实践的重要力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志愿服务、政治理论宣讲等系列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和参与的良好机会,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7]。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2.
[2]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
[3] 陈鹏,吴琼.以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新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4):5-10.
[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 2018-05-03(2).
[5] 娄君庭,段薇静.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73-75.
[6] 肖丹,王志伟.从理论到实践: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强国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3(18):102-106.
[7]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22(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