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提质 以文“兴”县

2024-06-20 04:21秦云龙
经济 2024年6期
关键词:会昌赖声川戏剧

秦云龙

90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登临会昌山之后,深情写下了“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壮丽诗篇,字里行间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时光荏苒,如今的会昌山下,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交织相融,剧场里“好戏不断”,一座充满活力的戏剧小镇在曾经的革命热土上拔地而起。在会昌县白鹅乡原中央军区政治部、中央总供给部旧址周围的群山环抱之中,一座以文化为引擎的教育小镇也应运而生,来自全球各地的商业精英、数字游民,纷至沓来,绿水青山间职业教育焕发出未来之光,商海沉浮中小镇暗涌潮流激荡。“戏在身边,好在远”,这是会昌戏剧小镇的魅力宣言,“居一隅而怀全球、远喧嚣而拥潮流、极静穆而满峥嵘”,这是和君教育小镇的不凡气魄。会昌这座普通的赣南小县,通过借势乡贤力量,搭建文化经济载体,举办各种文体活动,逐步探索出一条文化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径,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已经将会昌与全国乃至世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因为乡愁,回报乡梓

“1954年美国华盛顿诞生了一个炎黄子孙,名叫赖声川;12年后,1966年会昌上营村诞生了一个客家子弟,名叫王明夫。他们跋涉着迥异其道、从无交集的生命征程,跨越人世间的千山万水,穿越几十年的人生风雨,在故乡相遇了,因为乡愁。”这是王明夫所写《因为乡愁——我和赖声川的三次对话》一文的结束语。赖声川,被誉为“世界最著名的中文剧作家导演”“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作品《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如梦之梦》等享誉全球。王明夫则是知名的战略咨询专家和投资银行家,和君集团创始人。

在会昌,赖家历代人才济济,该县历史上共有12位进士,赖家就占了3位,到了赖声川这一代,已是102世。赖家以慈善著称,86世的赖勤斋在战乱时期曾捐米千石,相当于现今的12万斤。101世赖家球,是一位外交官,历任“驻美大使馆”一等秘书、西雅图总领事及外交部发言人等职务,他就是赖声川的父亲,出生在会昌山下的赖家老屋。1941年,赖家球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1948年赴美工作,他再没有回到会昌,但一直教导孩子们“根在江西会昌”。20世纪80年代,赖声川通过书信联系上了会昌的叔叔赖家璠,“从此不再是没有根的树”。1997年,赖声川首次回到会昌,2015年起,他每年把一部戏带回会昌,以飨天上的父亲和家乡父老。2017年10月,会昌老县城西北街开始实施旧城改造,彼时赖声川有一个美好的设想:“我想做一个社会实验,这可能要10年的时间,看艺术对于会昌这样一个小县,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于是因缘成熟,一拍即合,在会昌山下,湘江、绵江、贡江三江交汇之处,一座总投资近10亿元,占地128亩的特色小镇、戏剧王国、产业舞台,逐步从蓝图走入现实。

紧随戏剧小镇之后,2018年2月,经常出现在城市里的拆迁场景,在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的大山深处上演了。此后,耕读墅、耕读轩、良知轩、礼易轩、三度书院、职业学院等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建筑场景接连出现,一座总投资36亿元,具有现代化、智能化的办公、教育、生活、文化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横空出世,而主导这一切的便是王明夫。正好小赖声川一轮儿的王明夫,是土生土长的会昌人,19岁便离开故乡踏上求学之路,之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扎根奋斗。2000年,他在北京创立了和君集团,历经20余载辛勤耕耘,该集团已成长为涵盖管理咨询、资本投资及商学培训三大核心业务的商业巨头。如今,和君集团旗下汇聚了上千名专业咨询师,管理着超过10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并为数万名高端商学人才提供精英培训。彼时,对于是否要回到家乡投资,王明夫有着诸多顾虑,但最终下定决心,将和君小镇带回了会昌,后经过多番考察与抉择,将白鹅乡梓坑村作为自己的梦想归宿,倾注了无数心血,亲自参与到和君小镇的建设中,从抬木桩到挖地基,每一个细节都见证了他的付出。

如今,戏剧小镇平日里“周周有戏”,节假日“天天有戏”,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到此看戏“打卡”;而在和君小镇,除3000多名职业学院师生生活在这个桃源之地外,从全国各地到此参加活动、旅居的商业精英络绎不绝。无论是戏剧小镇,还是和君小镇,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们的文化元素,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背后则是赖声川与王明夫两位乡贤,深深的文化情结、家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眷恋。

文化加持,小镇出圈

通常来说,戏剧的舞台一般都在大城市,而今年6月6日至7日,意大利撒丁岛话剧院将把莎士比亚最震撼人心的剧作《麦克白》放到会昌戏剧小镇来演出,这也是该剧世界巡演在中国的唯一一站。一个50多万人口的赣南小县,凭什么能够频频吸引世界顶级剧团来此演出?

踏入会昌戏剧小镇,首先映入《经济》杂志记者眼帘的是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它像守护神一般伫立在小镇的一角,见证着这里的岁月变迁。沿着青石板路前行,灰瓦青砖的老房子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古与今在这里交织碰撞,东方的古朴韵味与西方的现代元素相互辉映。小镇以“戏剧”为魂,会剧场、实验剧场、园林剧场和排练厅错落排列,戏剧旅拍、戏剧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剧本杀、艺术家酒店等项目点缀其间,各种灯泡“要有光”造型景观随处可见,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戏剧艺术氛围。“自小镇创城之初,我们便紧密结合本地的知名乡贤赖声川老师,他在戏剧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作品深受青年人喜爱。今年‘五一假期,许多朋友专程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赶来,只为一睹赖老师的戏剧风采。”据会昌县独好文化公司代理总经理鲍俊男介绍,目前,在会昌戏剧小镇,赖声川的经典作品《暗恋桃花源》已与当地的民俗采茶舞相结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采茶版《暗恋桃花源》,除此之外,与国内知名造型大师黄薇合作,结合其设计的《小时代》等作品,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唯一性和代表性的文创产品。“我们希望以戏剧为呈现方式,从前期的教育、中期的展示到后期的创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小镇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时至今日,会昌戏剧小镇每到周末、节假日或者有明星戏剧上演时,人群均川流不息。今年1月开镇以来,小镇共举办了近500场戏剧演出、文化活动,一些来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地的剧团到此与中国观众见面。同样,在距离会昌县约40公里,位于“乡下”的和君教育小镇虽隐居深山,却早已“出圈”。走进这个小镇,记者看到,在梓坑村周边近10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一座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学院耸立在山巅,四周是兼具客家特色和都市风格的围屋酒店、办公大楼、耕读村落、商业街区,包括蜜雪冰城、四叶咖啡等也一应俱全,俨然一副“林中有城、城中有林”的景象。沿着小镇主体盘山而上,6.9公里之外的三度书院是一个更加幽静的田园场所,这里群峰环抱,林海莽莽,绿波荡漾,林间飞瀑缓缓飘落,宛如人间仙境。取自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诗句的“妩媚阁”,是三度书院的前台与大堂,其状如书似阁,四周雕阑刻诗,尽显文化底蕴。书院街错落有致,石板铺路,沿街布局着各式客房,以词牌名命名,书院内的建筑别具一格,青砖、黛瓦、夯土墙,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据和君小镇文旅负责人魏红波介绍,三度书院由20多栋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周边有20多个小型瀑布,清澈的溪水会沿着溪谷流淌到山下的耕读村,平日里耕读村的游客溯溪而上,徒步两个多小时才能走到这里。“这里不仅是一个书院,更是一个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曾经吸引了不少学术大咖前来讲学交流,包括多位院士。”

小镇不大,创造神话。和君小镇虽名为教育小镇,实际上却是一个多元化的业态融合体,这里已涵盖了教育、健康、体育、文旅、研学、创业、安居等八大业态,构建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创业生态圈。“无论是企业家在此注册公司,还是寻找安居之所的数字游民,抑或是即将退休的金融从业者和寻求灵感的教师们,和君小镇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志同道合的人们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和合共生 向“新”而行

以中国如此众多的县城为背景,像会昌和君教育小镇、戏剧小镇这样综合性的业态相对比较罕见,它们不仅服务于乡村振兴、城市升级,更融合了教育、地产、文化、旅游以及创业等多重功能。作为全新的业态,这两座小镇是典型的文化新质生产力代表,当然这样的发展新动能最先受益的就是广大群众。以和君教育小镇为例,建设过程中,梓坑村近300户村民被集中安置,村民们都住上了三层小别墅,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变化在于小镇还引领了一种新业态的发展,这种新业态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特征,通过一个个人、一个个项目、一个个产业,将和君小镇、会昌小县与全球紧密相连。“现在,和君小镇吸引了很多数字游民到这里旅居、创业。”魏红波介绍,数字游民这一因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职业,已在国外广泛流行,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得到进一步解放,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不必被传统工作模式所束缚。“如今的数字游民,如同早期的作家、艺术家在采风基地进行创作一样,他们在寻找适合旅居和生活的地方,只要有网络就能随时随地工作。”正因为此,和君小镇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杰出人才,其中既有哈佛医学院的沈亦平教授,也有从事植物基因多样性研究的科学家张林祥教授夫妇,以及在金融一级与二级市场中深耕多年的投资者们,他们选择在和君小镇生活和工作,共同营造了一个多元化而富有创新精神的社区。在这些杰出的“数字游民”中,张林祥教授尤为引人注目。他是一位在植物基因多样性遗传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领军地位的科研专家,从日本回国后,他选择在上海定居,并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合作研究员,他研发的白色草莓不仅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种植,更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草莓品种,因此他也被业界誉为“白草莓种源的袁隆平”。因为对农业和大自然的热爱,再加上和君小镇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张林祥偕夫人长期定居于此。谈到为什么选择和君小镇时,张林祥夫人感慨地说:“我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但16岁以后就一直在求学,之后在上海读书、工作和生活,一待就是40年。如今退休回到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随着丈夫在这里创业,这里一切都很棒。”

吸引人才重要,培养人才同样重要。为了给相关产业精准输送人才,和君职业学院与赣州高新区中国稀金谷成立了稀金产业学院,与乾照光电成立了乾照产业学院,与戏剧小镇合作成立和声戏剧技术学院,引入和君合伙人和社会体育服务集群资源,成立和鸣体育产业学院等,大山里的职业报国开展得扎实而深入。谈及小镇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时,魏红波认为,不应仅将新质生产力局限于革命性的技术创造,更应看到它如何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推动组织变革等,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体来看,和君小镇是教育、文化、旅游等各种业态,传统、客家、红色等各种文化的融合体,集生命、生产、生活、生意、生态于一身,是小镇的集大成者。而对于会昌戏剧小镇来说,同样如此,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更加丰富的产业业态,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文旅体验是重点发力方向。目前,戏剧小镇一期占地128亩均已开发完毕,未来二期还将扩展至800亩,主要聚焦于戏剧产业的延伸,这一延伸不仅包含文旅和文艺属性,更强调体验互动和戏剧产品IP的呈现。“我们计划建设剧场、主题餐厅和主题酒店,通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为游客打造一个对标温莎蜡像馆的戏剧沉浸式体验。”鲍俊男介绍,会昌戏剧小镇与乌镇等其他古镇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他小镇要么以重工业或特定产业为支撑,要么完全开放为商业区,而会昌戏剧小镇,则以戏剧为文化传播和展示的核心,通过文化的形式进行一种另辟蹊径的展示,“在国内,类似我们这种以戏剧为主题的古镇不超过4家,这使得我们的产品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短板变长,以“文”兴县

无论是戏剧小镇,还是和君小镇,都是会昌通过文化产业植入,对原有沉睡资源和陈旧资源进行盘活的妙笔生花之作。会昌戏剧小镇的故事,得从这片土地的历史说起,原来的教学楼,是工商银行的老建筑,而维也纳酒店则是县政府旧址,会剧场曾是桂花印刷厂的所在地,园林剧场则由老宗祠修葺而成,这里是20世纪80、90年代会昌最早的行政中心。如今,原来的居民已经搬入了新的保障性住房,而老城区也因戏剧文化产业的植入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同样,和君小镇所在地白鹅乡梓坑村原来也只是一个赣南普通乡村,千百年来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曾经的红色遗址和革命旧址也在沉睡,文化产业的植入,让这里一举变为乡村里的都市,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乡野文化也成为流金淌银的香饽饽。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需要更新,乡村需要振兴,在此过程中,会昌县通过产业植入和文化盘活,成功将短板变长,痛点变亮。

会昌有汉仙岩的先人遗迹,有岚山的伟人故居,王阳明曾在此留下足迹,如今名人赖声川的“戏剧改变县城”实验已经展开,王明夫的“贤人”兴县渐入佳境,这些名人、伟人、贤人、圣人,共同构成了会昌独特的文化氛围,成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向文化要产能,向创新要活力,盘活“人”这一最大资源,会昌已经找到了以“文”兴县的发展秘籍。

在戏剧小镇,赖声川和王明夫联手创办的和声戏剧技术学院目前只有一个专业,即戏剧艺术与舞台制作,细分了舞美、灯光、音响以及服装4个方向。“目前学院有100多名学生,他们日常生活、学习都在小镇,平时大量的戏剧活动和演出,都会参与其中,既可以锻炼,也有收入,更为小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据和声戏剧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宸介绍,戏剧教育是戏剧文化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仅关乎如何制作戏剧,更在于如何去教育和培养新一代的戏剧人才。尽管和声戏剧技术学院学生不多,但师资队伍强大,既有固定的专业教师,也有流动的客座教授,汇聚了国内顶级的业内人士。“戏剧产业急需技术人才,尽管他们在幕后默默无闻,但对于整个戏剧行业的规范化、安全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而言,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的事业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我们旨在培养国内顶级的戏剧技术人才,为会昌县乃至全国的戏剧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陈宸说。

猜你喜欢
会昌赖声川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雪夜
醉菊
戏剧类
他无意中帮助了十几年后的女儿
赖声川:创意是一道自问自答题
舞台剧《冬之旅》剧照
会 昌 米 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