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我梦中的集市,应是灯如昼,卖菱藕,载绮罗,击鼓吹箫,昼至方绝。可惜,现实中我所光顾的,只有我们楼下的小超市。
由于距离近,加上物价便宜,这里也成了附近老人们的聚集地,一时间买菜声、结账声、小孩的嬉笑声,与超市中《好运来》的音乐声混合在一起,让这个清冷的夜晚有些俗气地活泼起来。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微胖的老太太,她穿一身红色,戴一顶干练的小帽,笑容中有几分神气,看样子不像是去买菜的寻常人,而像是去加冕的女王。她的眼睛如筛子般,一整排菜架扫过去,那些有虫眼的、烂叶的、光合作用不充分而“面黄肌瘦”的菜,通通没了浑水摸鱼的机会。老太太常常对着手中的菜出神,好像在思考它下锅后的样子,想着想着,又不自知地点头微笑。
老太太的孙女年方总角,清透的眼睛里常憋着调皮劲儿,等了一会儿,小姑娘便着急了:“奶奶,啥时候好嘞?我要回——家!”老太太总是嘴上应着:“好好好,马上马上,奶奶一会儿给你买好吃的。”手里还不甘心地翻找着,想再多买一点菜回去。过一会儿,小家伙撒泼打滚的声音如退潮的海水渐渐沉了下去,老太太才觉不对,转头发现孙女将脸和手都扑满了面粉,活像一个面粉团子,又见她用手去抓旁边的红豆和绿豆,老太太那神气的五官立刻绞在了一起,眉间像上了一把锁。“淘气!”她一把将小姑娘拉过来,作势要打她的屁股,小姑娘却只是欢快地笑着,在店员的嗔怪声里,氤氲了如烟火般细碎的流年。
后来,小姑娘在一次又一次的斗智斗勇中学“精”了,她忍受不了老太太冗长的挑菜时间,坚决不进超市,但最后,总是被一盒甜甜的蛋糕堵住了嘴。神气的老太太也继续在挑菜和砍价上“称王称霸”。买完菜,小姑娘踩着滑板车,老太太迈着大步,祖孙俩手牵手,雄赳赳,气昂昂,在被夕阳晕染的暮色中远去……
我常常疑惑,她们是那么普通,为什么能带给我这么大的感动?或许是因为:她们眼里有光。
人潮散去,那种俗气的快乐在夜幕中一寸寸变短,后来,小女孩穿上了校服,褪去了童稚,扔掉了滑板车,奔向了未来。她就是我,而那个老太太,就是我的奶奶。回忆越来越清晰,童年却渐行渐远。有时我难免悲叹时间的残忍,我们相爱相伴走过许多岁月,可我还是觉得太短。每一次拥抱,每一次牵手,从夏天的冰镇西瓜绿豆汤,到冬天的白萝卜饺子烤地瓜,我拥有的是她大海般的爱,翻涌在我心中,点滴也不会漫溢。一室两人,三餐四季,看似平淡,却欢喜无边。
好在,时光不晚,走出校门,等待我的依然是当年超市门口的那个老人。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指导教师:惠军明" 徐芳
吉吉工作室
文章开篇,镜头拉得远远的,穿过时间的漫漫阻隔,小超市前的一幕幕烟火市井画卷随之展开。一位挑菜的老太太有别于其他来来往往的行人,成为最为亮眼的风景。她一身红色,戴着干练的小帽儿,笑容神气,不像买菜,倒像加冕,一眼扫过,不好的菜品通通被筛掉……这么精明干练的老太太却敌不过小孙女的软磨硬泡,于是有了让人哭笑不得的“面粉团子”,有了凭智谋得到蛋糕吃的小机灵鬼,有了祖孙俩手牵手走过夕阳的美好画面。
这些平常而温馨的场景似乎并不少见,但于小作者而言,却是童年最清晰的记忆。原来,干练的老太太是奶奶,自己就是那个活泼有趣的小女孩儿。就在这一幕幕平淡有爱的画面里,日子一天天走过,奶奶渐渐衰老,自己一点点长大,一室两人,三餐四季,那满满的爱涌在心胸,却满而不溢,恰好地包围住祖孙两人的世界。
时光不晚,老人仍在。好的故事有着好的结局,尽管光阴流逝,“我”却依然可以挽着奶奶的手一起回家,欢喜无边。
【适用文题】那个最重要的人;祖孙情;爱的记忆…… (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