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老师

2024-06-19 16:55:02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4年20期
关键词:眉毛升格数学课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我们如何进行描写,才能展现出人物的魅力呢?

原文

我的数学老师

我的数学老师周老师长相普通,虽然他也是我们学校的校长,但是看起来很像我的爷爷。

周老师的眉毛很有特点,中间向上凸起,呈现出三角形的模样。尤其生气的时候,眉毛皱起,三角形状就更明显了。

周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极其严格,所有的题目都要有计算过程。只写结果,而没有写过程的,即使答案正确,他也会无情地打上一个红叉,就连填空题、选择题都是这样的要求。因此,每次做练习,我们都要花费比以往多两三倍的时间。说实话,真的让人有点难以接受,要知道,多出来的时间,我本来可以去玩耍的呀!订正错误时,又要把复杂的步骤重复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妈妈每次看到我旁边一堆的练习纸,都批评我不爱整洁。她哪里知道,我有一个多么“恐怖”的老师啊。

周老师上课时,声音特别洪亮,想在他的课堂上打瞌睡,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伴随而来的,还有手拍黑板声、大声咳嗽声、用力关门声……所以,我们上数学课,个个神经紧绷。

老师吃饭特别快,明明我在吃饭时,还看到老师在排队等着打饭,可等我吃完跑回教室准备玩耍时,老师早已到达“战场”了。你说奇怪不奇怪?

同学发言

孙靖熙:我觉得小作者观察很仔细,竟然注意到了小小的眉毛。此外,还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老师严厉的特点。小作者一定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就注重观察和积累。

葛敏桐:小作者在文中列举的事例很典型,可是我却没有注意到。看来我平日里还是不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冒谛仁:我觉得小作者写得很有意思,很多老师都像文中的这个老师一样,对同学们要求很严格。我觉得老师对我们的严格,其实是出于对我们负责,是不是应该在文中体现出这一点呢?

杨书涵:是呢,就是因为老师这样严格要求,才一个多月,我的数学成绩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应该在文中体现出老师严格背后的良苦用心。

黄老师评说

小作者根据自己平时的留心观察,选取了鲜活的事例,介绍了一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描写过程中,语言风趣幽默,写出了自己的真实体验,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不过,对于人物的描写,无论是外貌还是行事风格,是不是应该联系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特点上去呢?正如同学们评说的,老师严格要求的本质是对学生负责。描写过程中,应该围绕这一点。

升格文

我的数学老师

许浩然

周老师是一位很好的数学老师,我觉得他跟我的爷爷一样可亲可敬。

周老师的眉毛很有特点。中间向上凸起,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模样。难道因为老师教数学,眉毛也有了数学元素?

周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不仅简答题、计算题需要有计算过程,就连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都要求把思考的过程写上去。所以每次做练习,都要花费比以往多两三倍的时间。而且卷面上写得密密麻麻,看着都让人头晕目眩。可老师批改作业时却乐在其中,每次都一张一张地翻看,一题一题地批阅,错的会圈起来,发回来让我们订正。再错,再订正,如此反复,直到没有错误为止。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们的错误越来越少,卷面也越来越美观了。

周老师上课时,声音特别洪亮。老师在南楼上课,北楼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可以顺便提前学习一下五年级的数学。这样的课上,打瞌睡是没有一丝可能的。最可怕的是周老师高亢的声音突然停止,不用抬头,我们都能感觉到老师两条三角眉下,两道犀利的眼神在班级里来回“扫描”,誓要抓回那一两个不听讲的“游魂”。在这样的声音和眼神的加持下,再加上老师还不时用手拍黑板,故意大声咳嗽,用力关门……没有谁敢做数学课上的“孤勇者”。渐渐地,没人敢在数学课上神游天外了。

说来奇怪,开学后短短一个多月,我和同学们都改掉了许多学习上的坏习惯,在数学学习上渐入佳境。

总评

升格后的习作,描写人物的外貌时,巧妙联系身份,与数学拉上关系,算是小匠心所在;为“我们”批改作业的事例中,添加了对老师工作过程的描写,突出了老师的一丝不苟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课堂上的描写,除了更加突出老师声音的洪亮,还加入了眼神的刻画,同时呼应了前文对于眉毛的描写,一个对工作充满热情又认真负责的老师形象呼之欲出。总之,升格后的习作,有血有肉,立意更高,诙谐打趣的背后,是小作者对老师满满的爱和敬重。

【作者系江苏东台市富安镇富东学校52班学生,指导并置评:黄海】

猜你喜欢
眉毛升格数学课
沉浸助获得,获得促沉浸
为什么头发长得很快,而眉毛、睫毛几乎不长?
科学大众(2021年9期)2021-12-31 23:38:09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18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有趣的数学课
剃眉毛
眉毛有个性
当狗狗有了眉毛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