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封面、飘口烫金、书口刷红……2019年3月,正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法国总统马克龙手中接过作为国礼的《论语导读》,细细翻看。这部首次以法语向欧洲系统介绍中国儒家思想的著作,因此再次走到聚光灯下,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介绍,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语录集《论语》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1687年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是《论语》在西方的第一个拉丁文译本。法国东方学家贝尼耶在这本拉丁文书籍的基础上进行法语编译,完成《论语导读》一书。
“提供一面哲学思想的镜子”
作为法国国礼的《论语导读》如今典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作者贝尼耶曾旅居东方10多年。彼时,拉丁文《中庸》和法文《孔子传》等书籍的出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法国知识分子对东方哲学思想的渴求。
中山大学哲学系法籍教授蒂埃里·梅纳尔(中文名梅谦立)认为,贝尼耶崇尚儒家著作中呈现的崇高道德和政治理想,所以希望能以儒家思想原则,作为构建现代政治学的基础。
梅谦立曾主持编译《中国哲学家孔子》中文版,2015年协助《论语导读》现代版在法出版工作。“贝尼耶的翻译非常细致,比如他保留了《论语》对话的叙事方式,同时参考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注释。”梅谦立说。
梅谦立说,贝尼耶希望在法国更广泛地传播儒家思想,重建国家政治的哲学、道德基础。“他写的这本书并非简单的译作,而是希望为当时的法国君主提供一面哲学思想的镜子,更好地照鉴自己。”
那么,当时的法国需要对照了解什么呢?
自1750年以来,贝尼耶《论语导读》其中一部手抄本,一直被珍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下属军火库图书馆。馆长奥利维耶·博斯克认为,“最有可能的是,贝尼耶注意到儒家著作中有能够启迪君主改善国家治理的内容”。
博斯克说,贝尼耶这部书旨在向君主阐明“基于道德、尊重、平衡的东方价值观”,“让国王成为更好的治理者”。
“为法国现代化提供启迪”
2024年 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300多年前贝尼耶的著作将同中国读者见面。《论语导读》中译本将以《孔子与君王之学》为书名出版。肇庆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汪聂才是该书的主要译者。
“这本书因其作为‘国礼而备受关注。我们将其译成中文以飨读者,希望学界还有普通读者能够有机会一睹其真容,从而得以了解300多年前儒家经典在欧洲的影响力,体会到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意涵。”汪聂才说。
18世纪,欧洲出现持续百年的“中国热”。欧洲人发现,源自东方的儒家文化揭示了可以不依靠宗教力量,而以伦理道德支撑一个社会和平、有序发展,人们遵循孔子的教导诚意正心、认识自然、设立制度、和平生活。这些思想深深启发了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如伏尔泰、魁奈、莱布尼茨等人。
梅谦立说,通过同中国的交流,欧洲人了解到一种“更公平、更有效”的官员选拔理念和模式。
谈及中华传统文化对法国社会的影响,梅谦立认为,最重要的是帮助法国走向文化和理性的觉醒。自文艺复兴以来,像伏尔泰这样的思想家从中华传统文化和政治实践中,意识到建立现代国家的可行性,进而主张将政治建立在理性与美德之上,“这一思想过程启迪了法国的现代化”。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梁霓霓、陈杉、张百慧、乔本孝、王娅楠、杨骏、刘佑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