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孔羡晴
近日开幕的南京艺术学院520嘉年华以“艺科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展现艺术和科技交融的无限力量。城市中央艺术(古林)公园和南艺校园“双园联动”,打造别开生面的艺术体验。主会场古林公园承载服装设计毕业作品秀、NUA泡泡音乐节等多项重磅演出和创意市集活动。备受瞩目的服装秀以“化学之美”为主题,据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姬益波介绍,这一构想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与中国科技大学的联合教学研究课题,该项目延续了实验性方法和主题创作相结合的传统,开创性地以视觉元素展现化学的魅力,科学基因为时尚界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灵感和审美体验,呈现艺科融合的创新潜力。
南京艺术学院校园的各处都洋溢着艺术的气息,各专业的限定节目等待解锁。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你可以欣赏到美术设计传媒专业毕业生联展,在实验剧场,你可以在“时代舞步”舞蹈学院主题展演中领略动感之美,而在黄瓜园剧场,话剧《影剧院之夜》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夜晚,走进电影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正在上映……这些展品带着毕业生的独特创意和思考,悉数展现在观众面前,述说着每一分温度和力量,用艺术回应社会的热切期待。毕业展的作品紧扣时代的脉搏,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高职学院的学生作品以敏锐的洞察力描绘未来,《数字“乡”融》构建了一个可持续性的智慧化服务社区,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运河是流动的文化血脉,设计学院的《溯流而上》基于数字化视角对运河景观修复与人文重塑,重新挖掘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江河上的桥梁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桥说江苏》对江苏的桥梁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直观地呈现桥梁的文化意蕴和经济价值。
设计作为美学和功能的结晶,为生活提供便利,将社会的需求转化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工业设计学院以“新质X心智”为主题,精心呈现了一系列有温度的设计,为不同人群的“可见”提供可能。《乡愈》关注到乡村老人、留守儿童和乡村医生的需求,搭建了一个乡村医疗服务系统,给予目标人群直接切实的帮助。而《城市融入视角下随迁老人的社交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则聚焦随迁老人这一群体,旨在解决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难题,该作品围绕“菜场”这一主要场景,线上和线下联动,为随迁老人提供便利的社交服务和生活支持,助力他们在城市中自在地生活。
我们在观展的过程中欣喜地发现,毕业生们的创作并非闭门造车,他们关注现实、关心当下,大胆地表达。然而我们看到仍然有一些作品限于紧张的时间和资金,展出的“完成品”实际上是还没落实细节的半成品。而为了追求完成度,又不得不设置主题框架和沿用往年的套路,导致出现作品的同质化,学生的自我表达空间被压缩,本应是充满活力和自由表达的作品,可能最终会沦为规规矩矩的限时任务,也让这个本应由创意碰撞的舞台有所变质。创新并非是空泛的口号,珍贵的灵感要在创新的土壤中才能萌发,更需要得到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才有可能实现。南京艺术学院每年的520嘉年华盛会就试图提供这样一个舞台,激励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
(作者分别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助理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2020级文化产业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