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意义与实施路径探讨

2024-06-18 05:13:56阚严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4期
关键词:国学思政院校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为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正在加强建设课程思政,而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丰富资源。探讨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困境和具体实施路径,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关    键   词]  国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4-0169-04

当前,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已经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了思政元素,但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更多是“填鸭式”的说教,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多样,这种教育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而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和人生哲理,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路径,分析这种结合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期望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一、国学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概述

(一)国学

国学涵盖哲学伦理、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多个领域,包含儒、释、道等多元文化思想。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社会中,国学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体现。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和谐、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念,从而建立更加积极、和谐、美好的社会。国学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之所以迫切需要开展课程思政,是因为相较于普通高校学生,高职学生的学习诉求更加务实,强调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就业机会,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文化内涵的积累。而在全球化推进、多元思潮文化来袭的背景下,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缺少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学习内驱力的加持、人文素养的支撑和创新思维的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可能面临就业迷茫、人生迷失、进步空间局限以及社会竞争力不足等一连串问题。因此,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的价值引领和道德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符合现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教育价值。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将国学融入其中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一)塑造健全人格

功利化的教育,使学校和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强调知识技能掌握和学分成绩,学生甚至还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导致他们可能缺乏自信、情感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在未来工作中,处在职业岗位的学生可能在社会压力下难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位置,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国学教导人要具备深刻的智慧和洞察力,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儒家“智慧”思想,兵家“道胜思想”“知胜思想”等。同时,国学启发人重视生命价值,顺应自然规律,培养内心平静,这些对高职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作用,如道家“贵生重生”“道法自然”“无为而为”“上善若水”等理念。

(二)培养良好职业道德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止于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责任感、诚信、正直和尊重他人等品质,以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贡献。而国学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其蕴含的丰富思想智慧和人文精神,这些思想对学生职业道德、人格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儒家经典中“格物 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理念,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都是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三)促进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多样化和全面化,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岗位对职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而国学不仅包括丰富的道德伦理、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还涵盖诗文、术数、地理、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国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等的提升具有相当助益。同时,国学教育教导批判性思维、鼓励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团队协作、倡导终身学习,为学生未来能在岗位上不断发展和提高提供了内核支持。

(四)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国学教育致力于深度挖掘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同时,结合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能使他们能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这种深入的学习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更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坚定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从而有效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使其更加坚定地认同和支持国家的发展。

三、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

(一)未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这要求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要针对学情及人才培养目标融合高职特色。但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并未考虑职业教育的特性,在引入国学进行思政教育时不能形成高职特色,影响课程思政效果。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不足

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一个显著问题是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不足。国学作为一个涵盖广泛、内容深厚的领域,需要专业的教师团队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国学素养相对薄弱,缺乏对国学的热爱和深刻理解,难以找到国学与专业课程结合的切入点,更难以传授国学精髓。同时,教学资源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与国学经典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教材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学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三)学生兴趣与参与度不高

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另一个困境,在于学生对国学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不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学生更倾向于追求与现代职业需求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致他们对国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此外,一些教师在课程中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忽视学生兴趣培养和实践应用,也使学生难以对国学产生热情,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产生“厌烦国学”的负面效果。

四、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精选国学资源

国学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但由于时代变迁,部分国学文化不再适应时代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坚持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具备辨别国学资源价值的能力,严格选择能进入课堂作为课程思政的国学内容,做好去粗取精。

同时,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具有职业导向性、实践性、课程设置针对性、教育形式灵活性以及学生群体特殊性等方面特点。这些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在精选融入专业课程的国学内容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相关性原则,选择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紧密相关、能够辅助理解或深化课程主题的国学内容。(2)实用性原则,选择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国学内容,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3)经典性原则,优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经典性的国学内容,如《论语》《大学》《道德经》等。

此外,需将国学内容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如伦理道德、人生哲学、艺术审美等,根据职业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将相应的国学内容作为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形成国学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活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可应用的教学方法颇多,为让国学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中,应当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以下将列举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提供的国学材料,在课堂上探讨这些国学内容与这堂课专业知识的连接点、对当下学习生活的启发以及对未来从事该职业的助益,教师充当引导者和解答者的角色。例如,教师在技术课前提供《论语》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预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前自行阅读和理解,并寻找与之相近的其他国学经典句子,同时预习这堂课的专业知识。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国学价值的积极性,以及未来人生道路上仍能从国学获取人生智慧以及生命力量的能力。

2.项目式学习。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设计需体现国学内容的技术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索。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与现代企业管理”“国学与艺术设计”“国学与机械工程”项目研究,通过调研、分析和讨论,将国学智慧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艺术创作、工业设计中。同时,可以将高职创新创业、技术技能比赛等比赛项目代入课堂,鼓励学生在比赛中融入国学元素,通过二次创新获得更好的比赛作品和成果。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联系职业岗位与国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和感悟。例如,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在讲授《论语》“诚信”“仁爱”思想时,让学生分别扮演管理者与员工角色,模拟企业开会讨论如何处理“诚信危机”,采用公关手段平息事件,通过对话和互动深入理解《论语》中“诚信”“仁爱”的内涵。再如,建筑设计课上,让学生模拟建筑设计公司员工讨论山边民宿建筑设计的情景,让学生结合《老子》“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谈论自然法则的重要性,明确建筑中人对自然应当有的尊重和顺应,以及如何在建筑中体现自然元素。

同样,为了吸引更多学生热爱国学,更好地吸收国学知识,教育者也需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探索。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自制具有本专业课程思政特色的国学数字化资源,将国学内容以更加实用、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利用互联网资源,借助线上平台,获取丰富的国学资源和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在课后开展微信群讨论,开展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图文、视频分享心得等活动,增强学生探讨国学的学习氛围;推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利用AI技术,为学生推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提供智能答疑和学习反馈,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国学知识。

(三)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国学元素能否很好地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高低。因此,提高教师国学素养,增强教师国学内容学习,加深教师对国学与所教专业知识联系的理解至关重要。学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

1.邀请国学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国学专家在讲座中分享国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和见解,与教师深入交流探讨,提高教师对国学的兴趣和认知,理解国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重视国学元素融入课程思政。

2.设立教师国学班。吸引有志于国学传播的教师参与定期开展的国学研讨会、工作坊和进修课程,会议和课程内容涵盖中华文化的经典文献、哲学思想、传统艺术等多个方面,帮助教师更系统地掌握国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提升教师对国学的理解,懂得如何从国学内容中去粗取精。

3.提升教师教学技能。鼓励教师进行融合国学元素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请名师名家教授,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让更多教师学习优秀案例,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激发自身创新思维。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为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学校需要营造良好的国学校园文化氛围承接课堂中的国学内容。营造国学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打造国学文化景观。在校园内打造与国学相关的文化景观,不拘泥于传统的名人雕像和文化墙,结合国学文化与时下流行元素的结合,创新出能吸引学生关注、喜欢、认同甚至主动传播的国学文化景观,营造浓厚国学氛围的同时增加校园青春氛围,发扬创新精神。可以在校园内建设国学阅览室,提供丰富的国学书籍和资料,方便学生随时学习。

2.设置国学选修课。在选修课程中增加国学相关课程,如《论语》《大学》《道德经》《诗经》等经典文献学习,但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和兴趣志向,做到课程内容富有趣味、深入浅出、切合实际,以国学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组织国学社团与活动。成立国学社团或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国学讲座、研讨会、诗词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身参与和体验国学文化。此外,还可以举办国学文化节、国学知识竞赛等大型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4.开展线上文化传播。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平台、学校新媒体账号矩阵、校园网站等宣传国学文化,提高学生对国学的认知度和兴趣。同时,还配合线下校园广播、校园画报等渠道,鼓励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践行国学思想,如诚实守信、尊师重道、乐于助人、自强不息等,形成良好的校园风尚。

(五)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需要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检验国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在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教育者为完成思政任务,只做表面功夫,并未真正融合国学与课程思政。二是教育者没有把握好国学教育在课程中的占比,导致本末倒置,将专业知识课程上成彻头彻尾的思政课、文化课。因此,需要构建国学融入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两个方面。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则可以通过督导评议、同行评议、学生评教等方式进行。评价标准包括对国学文化的理解程度和将其与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的结合应用程度。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国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将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意义。国学内容在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中的渗透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促进全面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虽然当前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还面临如未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兴趣与参与度不高等困境,但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精选国学资源、活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师资团队建设、营造国学校园文化氛围、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实施路径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随着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国学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将更加深入和全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学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结合将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职业技术人才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陈模,李文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公关世界,2020(20):177-178.

[3]张培阳.浅谈“国学热”背景下对传统优秀国学文化的传承路径探究[J].汉字文化,2024(2):62-64.

[4]侯英彩.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国学的融合[J].采写编,2023(12):122-123.

[5]李双奕.国学经典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析:以《论语》为例[J].文教资料,2022(18):50-53.

[6]郭丹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大学,2023(18):17-20.

[7]方袁邦洲.国学经典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实践路径[J].汉字文化,2023(24):46-48.

◎编辑 郑晓燕

作者简介:阚严祯(1989—),女,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国学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垂”改成“掉”,好不好?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