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本一体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

2024-06-18 16:27:04濮阳炯陆君豪濮阳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3期
关键词:教研室建设工程课程体系

濮阳炯 陆君豪 濮阳焯

[摘           要]  对浙江省中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调研发现,中高本一体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专业课程设置重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未形成一体化设计、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未做到衔接贯通及协同共享。基于虚拟教研室,衔接中高本立德育人目标、动态对接人才培养方案、融课程思政于课程体系、突出价值融入创新教学方法,是中高本一体立德树人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    键   词]  中高本一体;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3-0153-04

随着国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从中职到高职进而职业本科成为贯通不同学段职业教育的新需求,这亟须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1]。

中高本一体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的核心目标。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推进中高本学段课程思政拾级而上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近年来,教育部推行试点的虚拟教研室建设,为跨学段、跨学校、跨地区一体育人提供了有效路径。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采用“互联网+智慧教育”先进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活动,发挥其智库支持、协同培养、示范推广、教学研究和评价激励功能,解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共性问题,更高水平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是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的新思路。

一、当前中高本一体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在普通招考之外,中职、高职和本科之间的衔接已经发展为另一主要升学渠道。但是,由于中高本不同层次院校的课程体系基本处于独立的建设状态,学校之间无法实现全面融合,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中高本不同层次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呈现重复性。有的课程在中职、高职和专升本阶段均有开设,课程中不仅专业知识教学章节重复,而且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也重复出现。这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成长需求的课程设置,使得中高本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缺乏递进性、梯度性、系统性。

第二,部分中高本各层次院校教师各自为政,缺乏沟通,教师往往是单独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单独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教师交流、备课体系,不能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第三,部分中高本不同层次院校的课程思政教材、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等课程资源建设未能做到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衔接贯通、结对共建、协同共享。

二、虚拟教研室在中高本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在教育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基层教学组织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其中,虚拟教研室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目前只在重点本科院校试点,但它山之石亦可应用于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攻玉。

中高本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在一体职业教育数字化立德育人方面有所突破,在加强基层教学组织上有所突破,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上有所突破。虚拟教研室可充分发挥中高本各层级学校的优势,创新教研形态,加强各校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共建、共享优质思政教学资源,协同推进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

三、虚拟教研室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中高本一体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本文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中高本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简称工管教研室)为例,简要地介绍一下虚拟教研室在中高本一体课程思政方面建设与实践。

(一)组建创新团队,开展虚拟教研

虚拟教研室依靠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建设工程管理教指委主任单位的支撑,以省双高专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担任虚拟教研室主任,成员包含多所院校。

成立虚拟教研室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中高本多校一体化立德树人。虚拟教研室应提升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强各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跨时空多维教研协作,为中高本一体人才培养提供强大支撑。具体建设内容如图1:

虚拟教研活动的形式可“虚”,落地要“实”。如虚拟教研室教师共聚云端,开启跨学校、跨学段的线上教学经验分享交流会。这次会议由虚拟教研室项目管理课程组长陆君豪老师主持,主题聚焦“基于线上平台资源,促进教学提质增效”,目的是通过交流分享,促进线上教学方式改进,以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线上学习的效率与学习收获。

(二)调研人才需求,厘清育人目标

中高本不同学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循序渐进的。中职教育是为生产领域培养能够熟练操作常规生产的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专科高职教育是为技术生产领域培养能够应用较为复杂的技术进行熟练生产并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中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技术本科是为技术生产领域培养能够综合应用各种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现场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和监督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3]。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是培养基于工程技术基础上懂经济的管理人才,以往的理解是中职阶段学生先学习技术知识,到高职阶段再进行管理能力培养。这一指导思想经全面的实践及人才需求调研被证明有局限性。中职学校为项目现场培养一线工作人员,企业要求这些员工具有初步管理能力。这表明中职学段也应培养学生管理能力,这也是管理专业的要求。因此中高本一体育人首先要厘清三学段育人目标,然后才能递进精准教学,梯度发展思维,系统提升能力。

基于新的认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中高本各学段人才培养目标须重新架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建设工程管理综合职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中职段培养学生懂技术,会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计量管理的职业能力;高职专科段培养学生能工程总承包阶段的设计及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计价管理能力;本科段培养学生能进行项目全过程质量、进度、投资及效益管理的建设工程管理能力。

(三)紧扣育人目标,衔接培养方案

在明确定位三学段一体渐进目标基础上,衔接完善各学段人才培养方案,需把握两个关键:一是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基本要求;二是聚焦递进的人才培养目标育人内涵,明确课程思政要素,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思想细化落实。具体如下:

1.落实立德树人,强化“五育并举”

(1)明确人才培养方案衔接修订意见。落实为党为国培养人才决策,以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坚强职业操守的人才要求,按照“对照标准、突出特色、能力导向、融合创新、更新内容”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动态微调人才培养方案。对标“五育并举”相关文件要求,虚拟教研室组织专业建设会议按三学段逐级递进的一体化总原则研讨,并与时俱进按需动态微调中高本人才培养方案,对照“五育并举”,持续检查是否遵照实施,达成要求。

2.提升育人理念,融于培养体系

根据三学段渐进的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要求,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切实落实这一点,必须精准提炼目标蕴含的育人元素,形成专业各学段、课程关联的育人元素的支撑体系。

为形成对接支撑,由专业负责人牵头下的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提炼梳理专业培养目标蕴含育人元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具体实施如下:

(1)调研分析: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下,虚拟教研室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社会等利益方需求和期望的分析,明确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到底造就什么人,进而提炼出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和能力要求。

(2)比较处理:浙建院提出的“鲁班文化”核心素养,是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体现育人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对接就业领域所传承的优良行业精神和品质,本着“以校为基、高度精练、突出特点”原则,进行元素的融入、归纳、组合处理,最终形成“鲁班文化+”特征的专业目标所蕴含的育人元素。

(3)回归表述:根据上述处理所形成的对接关系,将蕴含本专业育人元素的表述体现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编写育人元素与方案中表述的关联说明,进行正逆双向对接,有效完成融入支撑[4]。

(四)重构课程体系,融思政于其中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思想、育人体系、教学方法、育人能力,课程思政设计要着眼于“一节课、一门课到一个课程体系”的关系。具体分两步走:

(1)重构中高本课程体系: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确保课程体系能够紧密围绕着中高本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展开,依据与时俱进的培养目标及据此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重组、优化,构建中高本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

(2)融思政元素于课程体系:结合各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重构中高本课程体系育人元素后,还需对每门课程的达成目标中育人元素进行分析提炼,形成课程对专业的育人元素对接支撑,实现上下贯通,形成育人合力。参照“课程与毕业要求达成映射矩阵”,编制课程思政元素——课程与专业达成矩阵表。下面以专业教学课课程思政元素——课程与专业达成矩阵表为例:

(五)完善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是落实“教师人人讲育人”“课程门门有思政”的根本保证,因此,在课程标准中要明确课程目标的育人元素(核心素养),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同时能够进一步明晰课程对专业的育人支撑,便于编制“课程思政元素——课程与专业达成矩阵表”。

那么如何梳理课程融入的主要课程思政元素?承担梳理任务的主体责任人是各校课程负责人牵头下的团队成员,由专业负责人组织虚拟教研室会议审定,具体思路如下:

(1)调研分析。从所支撑的专业出发,结合面向不同学段学生的定位对课程开展科学分析,每一门课程均可以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进行课程目标的精确表述。

(2)比较处理。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提炼,一是从“课程与毕业要求达成度关系”的描述中提炼育人元素;二是专业培养目标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三是专业各学段所在学校主推的核心素养。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育人元素尽可能融入其中,形成基于各学段学校主推核心素养的基本组合形式。

(3)课程标准修改。不改变原课程标准的格式和形式,在课程目标描述之后补充“融入主要课程思政元素说明”即可。

(4)教材建设与改革。课程改革,课标是根本,教材是工具。打造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中高本全方位的教材体系,做到政治性和学术性双把关,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注重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获取、职业素养提升、职业道德养成等方面的建设。做到能力培养嵌入案例剖析,价值引领融入工程事例。虚拟教研室课程团队根据重构后的课程体系,跨时空合作编写了《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管理》《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程安全技术》等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

(六)突出价值融入,创新教学方法

抓牢教学“主渠道”,加快三学段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改革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坚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1)深化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努力摸清各学段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确保找准问题、提实对策,不断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管理考核体系改革。

(2)践行虚拟教研。规范虚拟教研室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围绕课程思政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共商共研,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

(3)促进沟通协同。依托虚拟教研室,围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实施等方面开展线上会议,为中高本各学段专业课教师架设云协同平台,增进教师共同发展,进一步凝聚育人合力。

(4)共建共享资源。依托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契机,共建优质线下资源,框架—剪力墙结构1 ∶ 1实物模型,无人机实训基地、经CCTV-5台报道的校企共建的“场中校”实训基地;线上资源:相关精品课程、各类微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中高本学段各校可共享线上线下资源,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

(5)显性隐性结合。课程思政应坚持显性与隐性结合,“显性设计隐性实施”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意图,因此,要将课程思政要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需要开展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4]。而教学实施时通过隐性方式,将课程思政隐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受到熏陶,将思政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虚拟教研室在中高本一体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要化“虚”为“实”,让虚拟教研室真正在中高本一体育人的田野上落地生根,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内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4-01-11].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4-01-1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鄂甜.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3-17.

[4]徐金寿,万军.课程思政指南: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1.

◎编辑 张 慧

作者简介:濮阳炯(1973—),男,汉族,浙江衢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建设工程管理教育。

陆君豪(1979—),男,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建设工程管理教育。

濮阳焯(1976—),女,汉族,浙江衢州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教研室建设工程课程体系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科学家(2022年3期)2022-04-11 23:18:37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