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2024-06-18 16:27李冰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3期
关键词:江苏协同主体

[摘           要]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了丰富多元的配套支撑保障机制,进而全面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育质量的有效提升。推进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是保障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手段,明确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思路,从系统运行机制、协同动力机制、信息传导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基础保障机制等维度深度研究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的机理,可以有效促进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水平的提升,助力江苏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打造职业教育新品牌和新高地。

[关    键   词]  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3-0145-04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面深化的新时期,推进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有助于实现示范引领,树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强化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和多方资源深度融合,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夯实基础。这要求江苏职业教育的育人主体与利益相关者强化协同配合,依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的常态化运行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发展,全方位加强江苏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先进性与人性化,大力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强基赋能。

一、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内容和实践成果

(一)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江苏省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学制衔接贯通体系。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间形成了“3+3”和“3+4”的分段培育模式,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间形成了“3+2”和“5+2”的分段衔接培育通道,使得各种形式职业教育的各个阶段被兼具衔接性和贯通性的学制有效覆盖。以此为依托,江苏省各级各类院校不断推进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助力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全面开展中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合作办学,并有效革新协同模式和合作手段,树立了各类教育协同育人的标杆,进而形成了地方特色化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二)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江苏省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导向全面推进了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精准迎合产业需求,加强中高职及本科教育的协同配合,为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夯实了基础;以企业岗位内容和入职要求为基准革新专业课程体系,聚焦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打造了贯通一体化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实现了人才分段式培育和能力梯度式培养的课程目标;围绕职业标准创建行业和职业资格体系,发挥主体资源优势,依托校企合作机制强化企业对资格证书体系建设的参与度,借助企业的主体优势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市场认可度,为人才的就业从业和价值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打造了丰富多元的配套支撑保障机制

江苏省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造了丰富多元的配套支撑保障机制。围绕职业教育基本制度改革,实施并深化“2.5+0.5”人才培养模式,对院校班级人数及顶岗实习期限做了明确规定,在全省范围实行并推进中职教育学业水平测试机制;针对办学经费的支持与落实,构建并健全中高职教育各级各类办学经费保障机制,提升了重点院校教育人均经费的支持标准,对各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教育经费的分类补助;结合试点项目实施,全面优化了试点学校实施方案,以国家级、省级师范院校为试点,以其品牌特色专业为试点专业,将试点招生分数提至优质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保障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的逻辑阐述

(一)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的协同既包括各级各类院校间的协同,也包括院校与政府、产业、企业等主体的协同,还包括与区域组织、科研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基于此,其覆盖范围内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其运行机理的复杂性,以多视角和多维度的方式展开深入研究,才能为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水平建设提供兼具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指导。

协同论以研究不同事物的共同特征和共同发展趋势为主要方向,其研究对象是兼具开放性和复杂性的自组织系统,该系统内的各主体间始终存在相互影响、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的关系,并在彼此的影响和作用下不断构建新的动态性平衡。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组织系统及其内部主体间的关联作用符合协同论的研究范围,该组织系统可以看作由教育子系统、产业子系统、环境体系等要素组成的覆盖院校、政府、产业、企业、各类利益相关组织等主体的协同体系。因此,依托协同论研究并阐释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具有较强的科学指导意义。

(二)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的实施思路

现阶段,江苏现代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兼具开放性、多元化和层次性的体系架构,然而其绩效评估与监测组织系统依旧存在明显的分散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方位提升。因此,构建系统性和一体化的绩效评估与监测机制已经成为促进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这需要以协同论为基础,对组织系统中的要素实施动态化调整与整体性优化,围绕地方经济和区域产业的内在需要,提升产业、企业、相关机构等主体参与的科学性,聚焦于人才的技术能力、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要素,不断优化评估框架和动态监测机制,使各方育人主体与利益相关者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形成育人合力,为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注入不竭的内生动力。

三、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的多维机理

(一)系统运行机制维度:管理体制与要素、自组织动态平衡

从管理体制角度看,在确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工作目标后,需要依据协同系统的整体任务和具体流程进行工作划分,对各方育人主体和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进行明确。在宏观角度,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工作管理体制的制定与实施涉及政府、院校、产业、企业、各类利益相关机构等,需要依托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和协同系统组织的约定明确参与主体的职能和责任;在微观角度,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工作管理体制需要精准明确职业院校内部相关委员会、院系、职能处室的职能权限和责任内容,以保证其在评估与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主体效能。

以协同论为视角,明确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系统组织中的核心要素,结合系统要素之间的影响与作用实现协同效应,是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效能的必要条件。对此,需要不断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并推动产业的全面发展;强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各利益相关者的思想层次,使其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水平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进而围绕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有效形成育人合力;地方政府应针对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强化政策性引导,以保证各方育人主体和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推进与高效合作。

从协同论的运行原理分析,协同系统中的各要素始终在自组织系统中相互影响并彼此作用,使组织间的平衡处于打破和重构的正向循环中。因而需要针对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制定兼具适用性和科学性的运行规则和流程,以助力自组织系统的动态平衡。进而使协同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各主体对绩效目标的达成进行综合性评估与实时性监测,强化院校、产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自我治理动机,使各主体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达成求同存异的约定,以此提升系统运行的有序性和平稳性,实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目标。

(二)协同动力机制维度:协同动力主体、协同动力生成

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有赖于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发力,确保各主体可以在协同发展中获得预期利益是协同动力的根本来源。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的核心组织,职业院校需要全面发挥组织效能与协调作用,有效激发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以评估结果和监测结论为导向深入探索多方联动利益分配机制,为各主体的融合发展夯实基础;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有赖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支撑,这要求企业依托“校企联合”机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人才的技术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提升的任务,与职业院校共担责任、共享成果,使产业发展与职业人才培养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水平建设是地区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和监督管理作用,为产教深度融合创设和谐环境,为多元主体协同并进和融合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与制度保障,保证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的有效推进。

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动力的生成,有赖于以政策引导和制度鼓励的方式强化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并促进各参与主体的融合发展。对此,地区政府需要以政策和制度的手段引导企业正视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关联,使企业全面配合并积极支持产教融合机制的实施,充分挖掘企业的协同动力。对此,政府应该针对区域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融合的程度开展有效评估与监测,针对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探索科学的产教融合路径。同时,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以人力资本要素市场协同发展为导向,在资源、税收、制度等方面给予相关主体及利益相关者一定的优惠,进而以人力资源一体化的构建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化。此外,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的开展需要政府对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理,使各主体明确评估结果和监测结论,进而结合反馈机制有效调整协同育人方案,保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水平建设。

(三)信息传导机制维度:信息共享平台、信息传导作用

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需要各主体协力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信息传导作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需要职业院校、政府、社会、企业、科研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一方面发挥主体的信息资源优势,围绕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丰富共享平台的信息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各主体协同实施各渠道信息的整合优化,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构建兼具系统性特征和一体化效能的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以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职业院校可以强化教学、科研、实训、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的贯通性和持续性,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水平建设夯实信息资源基础,助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信息共享平台的全面构建为信息传导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和便捷的条件,依托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打造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信息传导机制。信息传导机制需要涵盖全面检测、有效整合、多方传输、即时反馈四项主要功能,信息的全面检测需要以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结论为依托构建监测指标体系,进而对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进行检测;信息的有效整合首先需要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的方向和监测指标体系明确整合的具体标准和要求,然后对各主体渠道反馈的信息进行精确筛选和有效编码;信息的多方传输需要借助信息共享渠道在各参与主体间进行评估与监测信息的有效扩散和全面交互;信息的即时反馈要求各育人主体与利益相关者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的结论实施方案整改各措施优化,并将相关的信息内容向其他主体进行反馈,以此确保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工作的常态化运行和高效化发展。

(四)组织协调机制维度:组织协调主客体、组织协调方向

组织协调的目的在于依托制度与措施保证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的常态化运行。组织协调的主体以职业院校、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为主,以政府为引领、以院校为组织中心,推进各级各类院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深化校企合作效能和产教融合作用,以满足各主体以利益需求为手段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优势与主体功能,使之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有效形成合力,助力江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从组织协调客体的角度看,各参与主体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优化区域内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协同建设统一性的人力资源市场,保证人力资源供需双方的科学对接和融合发展,并在政府的安排与规划下,实现区域内物力资源的均衡分配与有效调拨,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的协同发展。

从纵向视角看,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的协调方向包括政府宏观调控和参与主体自主协调,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依托制度制定和措施落实促进各参与主体协同绩效与质量监控效能的提升。参与主体之间需要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水平建设实现相互促进与融合发展,依据绩效评估与监测机制的反馈信息对协同育人方案进行整改与优化,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加强;从横向视角看,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的推进有赖于构建横向沟通机制,强化高校、政府、企业、相关机构等参与主体间沟通的有效性,各参与主体需要在协同系统内分别构建咨询服务功能和执行功能,针对绩效评估与监测的反馈信息接受其他主体的咨询,并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协同方案的优化措施全面执行。同时,各参与主体需要共同选举组建仲裁机构,以及时、妥善解决自组织系统中的矛盾冲突,确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的常态化运行。

(五)基础保障机制维度:主体利益保障、评价与反馈保障

对于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来说,满足各主体的利益需求是保障协同系统组织高效运行的基础要素。这要求政府发挥政策引导和制度调控功能,针对各参与主体的发展需求和利益方向统筹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各主体要围绕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发挥资源优势,通过评估分析主体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水平建设的贡献,明确利益分配,进而在各主体间构建利益共同体。针对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与矛盾,一方面需要政府强化实时监测效能,并全面参与组织协调,通过政策倾斜与利益补偿维护自组织系统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要求各参与主体针对绩效评估与监测的反馈信息寻求利益平衡点,正确看待并高度认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建设的价值,聚焦于长远利益,尽可能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在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主体需要在地方政府的全面统筹下构建多元协同的评价机制,以制度的形式强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综合性与立体化,并加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公开性,依据教育质量评价结论向社会各领域征求反馈建议和意见。同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协同发展需要围绕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以不同方式、不同视角对主体在自组织系统中的行为和结果实施客观评价,以此确保评价和反馈的公平性和客观性,确保各主体权利不受损害。此外,针对评价结论和反馈信息,各参与主体需要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水平建设为核心目标,以“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为原则,通过发挥自身的主体优势协同其他利益相关者弥补自身短板,以此保障现代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高效实施,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注入不竭动力。

四、结论

以协同论为视角,从多个维度对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与监测系统的运行机制开展深入探究,可以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深入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和思路借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水平建设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加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评估监督,做好顶层设计并完善相关制度,以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为共同目标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进而以市场为导向为国家与社会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宏伟.现代职业教育的范式、逻辑与演进趋势:基于技术现象学的分析[J].职教论坛,2023,38(11):5-12.

[2]王敬杰.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数和指向[J].职教论坛,2023,39(10):31-41.

[3]王凯强,冯旭芳.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应为、难为与可为[J].教育与职业,2023(19):21-29.

[4]李梦卿.以深度产教融合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5):1.

[5]谭绍华,李同同.大数据赋能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从局域到全局的系统嬗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4):20-26,35.

[6]王向东,黄亮.“实时监测+结果评价”在职业教育项目建设绩效评价中的运用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5):65-70.

[7]赵惠莉,黄利文.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与优化策略[J].职教发展研究,2020(4):36-43.

◎编辑 王亚青

作者简介:李冰清(1985—),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江苏协同主体
数读江苏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