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亚卓 熊宇
[摘 要] 高校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育人模式,重视从传统专业知识讲解转向为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重视运用多种方式讲解课程内容,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和优秀思想观念传播的重要载体。旨在探究高校书法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容挖掘、保障机制和教学策略,为高校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与行为意识。
[关 键 词] 高校;书法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4-0049-04
基于时代教育理念的发展,高校育人任务也在不断变化,需要摒弃传统仅关注专业知识讲解的教学思维,在素质教育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完成专业知识讲解基础上推动学生全面成长。高校应关注书法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价值,在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与个人责任,实现课程育人的教育目标。针对大学生的成长需求,高校应把握书法课程的育人作用,对教学内容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评估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发展潜力。通过书法学习和实践探索,学生能加深对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审美情趣,感悟书法中所传递的深刻思想,从而在书法学习中塑造正确的道德品质与价值取向。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书法课程教学改革趋势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书法课程教学改革呈现以下趋势,不仅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学习体验,还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供更为广阔的课程发展空间。首先,在现代技术手段支持下,高校书法课程在教学形式与内容上逐渐发生革新[1]。传统纸笔教学模式逐渐和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融合,教师通过在线视频或者电子版书等方式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更加便捷地学习书法知识,也能在视频资源指导下实践书法艺术。其次,高校书法课程更加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价值,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书法知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将书法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书法作品创作、进行书法作品展览和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与凝聚的道德情感。最后,高校书法课程不断拓展学科边界,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书法教育。教师除了讲解传统书法技巧之外,还关注书法课程与历史、哲学和美术等学科的跨界融合,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去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在巩固理论知识基础上塑造学生优秀的道德认知。
二、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容挖掘
(一)高校书法课程育人元素挖掘
在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内容挖掘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书法课程育人元素的挖掘,重点在分析书法作品形式美基础上,思考书法作品中承载的人文内涵和道德情感,具体见表1。通过对专注与耐心等育人元素的挖掘,能实现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在书法知识学习中实现思想品德的全面提升,给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高校书法课程育人资源整合
在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过程中应该关注育人资源的整合价值,让学生除了深入探讨书法理论知识之外,还能接触审美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通过合理整合课程育人资源,让书法课程成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场所,更成为塑造正确价值的教学途径,具体分析见表2。这样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多的书法知识,也能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基础上培养实践能力,给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书法课程育人内容开发
在推进高校书法课程的思政建设中应关注院校地理位置和人文元素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书法教学资源,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基础上开展高水准的书法课程育人内容开发。具体如下:首先,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推动课程思政,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例如,位于儒家文化发祥地的曲阜师范大学,在书法课程育人内容开发过程中应依托当地儒家文化资源,通过挖掘历史文献和周边名人遗迹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与传承儒家文化精髓,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地域情感和文化认同。其次,充分利用院校资源开展课程思政探索,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场所和资源支持。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开展具有特色的思政教育活动,关注书法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价值,利用美术馆和当地博物馆资源开展高质量的书法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书法教学的魅力。最后,高校在书法课程育人内容开发过程中需要运用创新意识,激励书法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例如,鼓励书法教师合理运用院校资源推动书法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而给学生提供高水准的书法教育,促使学生在书法学习中获得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教育。
三、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
(一)政策支持与规范制定
1.制定相关政策文件
在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中,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文件,促进各高校做到书法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做法如下:首先,政策文件应该明确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价值,指出书法课程不仅是书法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需要合理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和育人培养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其次,政策文件应明确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要求和具体目标,给予多方面的教学指导[3]。既要明确书法课程的育人目标——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以书法课程为载体助推大学生健康成长。最后,政策文件应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落实各项教育政策。针对高校书法课程的教育需求,需要明确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责任,分析高校教育部门在课程思政过程中的具体责任,在明确权限基础上严格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确保政策文件能得到有效贯彻。
2.规范协同育人机制
在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过程中应关注规范协同育人机制的价值,在明确各方责任基础上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在强化管理监督过程中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以此提升协同育人工作水平。一方面,建立规范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机制,为育人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高校应明确书法课程与思政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分析二者相互融合价值基础上优化设计教学内容,促使教学方法能充分反映课程思政的教育要求。同时,高校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重点对学生在书法课程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全方面评估,给后续思政育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高校需要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的广泛性,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跨部门协同合作的机制[4]。通过建立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高校能实现课程思政资源的共享利用,也能在整合基础上制订科学的课程教育方案,在协同原则下共同开展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探索。例如,高校教育部门需要与学生工作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制定工作协同机制基础上助力书法课程的有序开展。
(二)强化高校师资外在协同
强化高校师资外在协同是推动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资源,进而实现育人目标的最大化。首先,高校应建立师资交流和项目合作的平台,让教师获得更多且全新的教学理念。例如,通过开展书法学会研讨会、课程思政培训班、课题研究等活动,促使不同高校进行书法师资交流,在优势发挥基础上推动书法课程思政的有序落实。其次,高校需要建立师资团队合作机制,在校级合作基础上推动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5]。针对书法课程的教育目标与特色,高校应组建跨校合作的师资团队,重点讨论书法课程设计原则、教学资源整合、教材编写、教育目标与评价方式等内容,在整合各项资源基础上提高书法课程教学质量。最后,高校应关注社会资源的运用价值,重视通过与书法研究机构或者是书法名家合作,根据教育目标合理开展书法教育和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研究。这样能引入更先进的书法教育理念,在拓展教学资源渠道基础上有效丰富书法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师资团队建设的最优化。
四、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思政选题导入
在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过程中,重视思政选题导入是一项教学策略,有利于将思政教育与书法教学紧密结合,在调动学生思考兴趣基础上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第一,书法教师应立足课程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因素,选择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书法主题或社会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书法表达。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社会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时事话题等,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基础上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围绕以上内容进行书法创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聚的情感态度。第二,书法教师在选题时应关注实效性原则,严格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认知情况进行选题,促使学生在书法知识学习中产生共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或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选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传承和家国情怀等方面进行思考,通过书法作品表达自己的思考或者态度[6]。第三,书法教师在选题时应关注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围绕某一需求或者社会现象进行思考,根据自身感悟进行书法作品创作,促使书法教学与思政教育实现有机融合。
(二)进行书法作品欣赏
本文认为进行书法作品欣赏是促进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教学策略,通过进行书法艺术作品欣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修养。首先,书法教师需要精心选择书法作品引领学生进行欣赏,尤其要选择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作品。针对学生的文化基础,书法教师一方面可选择《兰亭序》等经典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境界,更好地欣赏古人的风度和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可选择启功等当代优秀书法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当代书法大师的笔意,也能体验传统书法文化艺术在当代书法大师中的传承与创新。其次,书法教师在作品欣赏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解读,重点从作品艺术特点、书法技法特色、书法主题内涵等维度进行解读[7]。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书法作品的创作背景,也能分析书法作品的特色,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书法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态度,进而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与育人价值。最后,书法教师需立足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作品欣赏,通过传统理论讲解+书法作品欣赏+参观书法展览+举办书法作品评比+实地进行书法写生等方式,丰富书法教学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水平,在课程思政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实施跨界合作项目
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探索中,通过与其他领域进行合作,书法教师能合理丰富课程教育内容,在拓宽大学生视野基础上推动其成长。第一,书法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项目内容,彰显书法所具有的育人价值。针对书法教学特色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教师应关注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专业在课程教育中的融入价值,让学生感受到书法中凝聚的美学和思政教育功能。同时可开展书法+历史、书法+音乐、书法+哲学、书法+美术等联合创作活动,引领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价值,从而在跨学科融合中挖掘书法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发展意义。第二,书法教师在项目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在确定合作方式基础上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8]。在书法项目实施过程中,书法教师应与合作伙伴进行紧密的沟通,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基础上确保书法教育顺利开展。比如,书法教师和美术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育人合作,开展书法与绘画的联合创作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融合中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也能与历史教师进行项目合作,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书法文化中凝聚的历史渊源,尤其是感受书法中呈现的古人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三,书法教师需要注重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育人效果分析,逐渐扩大项目教学的影响力。在书法项目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项目开展成果,组织学生通过参加书法展览或者论坛等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在书法课程学习中得到成长。
(四)促进文化创意设计
促进文化创意设计是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化传承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发展的自信心,进而推动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首先,书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与设计,鼓励学生在学习传统书法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根据个人学习和思想感悟进行艺术性表达。其次,书法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例如,对学生进行传统书法作品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分析艺术特色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兴趣。再次,书法教师在文化创意设计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自信心。因为学生有着一定的思维认知和辩证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在书法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问题,鼓励学生将个人创意和社会发展责任相结合,重视在书法创作中传递正能量或者文化情怀,进而体现书法艺术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书法教师应加强对文化创意设计活动的指导,通过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这能引导学生对书法文化进行深度分析,在感受书法艺术魅力的基础上思考其在当代的传承价值,鼓励学生在书法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
五、结论
在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研究中,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多个角度挖掘书法课程与思政协同育人的内容与方式。书法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在构建协同育人格局中应将地域文化和学校优势资源合理融入书法课程教学中,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书法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目标,给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涛,万艳玲.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探索[J].高教学刊,2024,10(4):177-180.
[2]曹晓冉,吕翠华.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24(1):179-181.
[3]李倩,刘万海.从“外嵌”走向“内生”:高校课程思政深化的实践取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1):55-61.
[4]肖花.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逻辑与建设路径:基于学科交叉视角[J].江苏高教,2024(1):79-85.
[5]冯猛.高校书法专业书法美育与思政教育融通路径考察[J].美术教育研究,2023(23):73-75.
[6]郑子皎.传统文化“两创”背景下高校书法教育新路径研究:评《大学书法创作理论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4):266.
[7]刘海恒.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书法艺术教育:评《笔象·笔意·笔境——书法鉴赏的艺术》[J].中国教育学刊,2023(2):49.
[8]戚庆沛,周金恋,刘广明,等.边界优化: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机制原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4(6):86-89.
◎编辑 栗国花
①基金项目:茂名市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共建项目“高校书法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项目编号:2023GJ13)。
作者简介:庞亚卓(1976—),男,汉族,广东化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书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