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项目化育训融合劳动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4-06-18 07:15:53赵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4期
关键词:化育劳动育人

[摘           要]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以及个人素养,教育部门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改革要求,主张以项目化教学、劳动育人作为核心教育理念,提高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养。基于此,就高职院校项目化育训融合劳动育人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并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高职院校教学方式与方案进行优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育训融合劳动;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4-0029-04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教学课程更具实践性与社会性。基于此,笔者就高职院校项目化育训融合劳动育人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通过对该模式的系统分析,旨在为我国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本文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为项目化育训融合劳动育人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提供实践支撑和理论依据。

一、高职院校项目化育训与劳动育人融合模式面临的难题

(一)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职院校对项目化育训以及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传统教育理念下,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升学率以及就业率,高职院校以提高学生个人技能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教学目的,因此,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未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规划中。另外,大部分学生就读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提升自身在职业岗位上的竞争力。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其中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意向是选择直接就业,将学校视为就业前的培训机构。由此可见,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对项目化育训以及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如下:授课教师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作为主要任务,按照学院制定的教学计划讲解教材内容,当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与课程考核之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接触变少,更谈不上管理;而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放在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人际关系维系中,并未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劳动意识的培养上。

近年来,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步伐都在加快,就业形势千变万化,机械且系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早已无法满足社会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之前,应当从转变学校以及学生的教学观念入手。与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比,劳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属于一个抽象的教学概念。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未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规划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将劳动教育进行了课程安排,但并没有系统进行规划,只是象征性地安排几个课时的教育,由辅导员自由安排教学,根本达不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目的。基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属性,其应该采取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应当有所改变,不应将提升就业率和升学率作为唯一教学目标,应该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市场竞争力[1]。

(二)缺少科学的项目化育训与劳动育人融合体系,师资力量显现不足

前文中提到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对项目化育训以及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投入的资源较少。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教育部以及各省会将主要教学资源倾注于重点院校,这就导致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缺乏完善的项目化育训以及劳动育人融合体系,这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带来巨大阻力。项目化育训是指将教学活动进行项目化处理,采取统一的教学框架,根据专业特色以及学生个人能力差异性充实教学流程。例如,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时,根据本校所开展的专业与在该方面和相关岗位具有人才缺口的企业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岗位的实习机会,学校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另外,高职院校缺乏合格且科学的项目化育训考核体系。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面市场。与专业课程相比,项目化育训教学属于较为抽象的理念,无法通过卷面考试、面试等方式完成考核,仅能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考核,而受现实原因所限,以项目化育训教学为主题的实践考核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致使高职教育的实效性再次下降。除此之外,项目化教育领域的教学资料与教学方法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重新构建科学、完备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2]。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显得较为缺乏。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校拥有专兼职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专门任职教师共有950人,950人要负责10个教学部门、59个学科专业的教学活动,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其单位教学部门的教师总数较少。高职院校开展项目化育训教学模式,应当加快把教学重点落在教学与培训上,除了要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校企对接培训,这无疑扩大了高职院校的教师需求缺口。

二、高职院校项目化育训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面向市场需求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实行项目化育训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项目化育训的目的是与市场对接,使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在短时间内胜任职业中的任务。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对各专业的教学资料以及相关资料进行调整。例如,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在内容中加入市场对某一知识、某一技能的需求指标,以此促进院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衔接。其次,对院校各个建设领域所分配的资源进行调整,将整体资源向实践技能培养方向倾斜。例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可以建立了机械设计实践中心,内部包含基础车床部件、焊接设施等,全方位模拟工厂车间日常运转状态,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中心。除此之外,在临近毕业阶段,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以及就业培训,提高学生个人与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匹配性。

(二)发扬产教融合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项目化育训教学理念的关键在于项目化与育训,下面就二者的具体实践方式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展开研究。项目化教学是指结合高职院校特色以及在校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并通过大量实践得出一套项目化的人才培养流程[3]。例如,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专业设置为例,可以在入学第一年采取大类专业教学,对学生进行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对该专业具备一定的了解,并在第二年开展大类专业分流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以及兴趣进行专业匹配,选择合适的专业。育训理念融合了教育与培训,前者指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后者指的是职业培训。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将每学期或每学年的教学安排划分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两大环节。在开展校内教学环节时,教师按照教学要求,采取基于真实场景的教学模式,如该校的交通工程学院可以以“焊接、组装汽车机器人展示模型”为载体进行项目化育训,教授学生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达到教学目的;在进行校外实习时,院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根据学生专业特色以及性格特点分配相关专业的实习岗位,学生也可以自主寻找实习机会。

三、高职院校劳动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并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劳动理念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不应作为口号存在,而应该内化于学生的精神思想中,外化于学生的一言一行。首先,在高职院校引入劳动育人理念应当从日常教学中入手。例如,高职院校应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认识劳动、劳动的意义以及劳动实践等,并将该课程纳入必修课程范围,授课时长设置为16~20个课时,占1~2个学分。其次,将劳动意识深入每位学生的心中,将劳动教育理念引入专业课程。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各类专业课程衍生一系列劳动选修课。例如,推出叉车操作、焊件设计、电器维修、家务机器人制造等劳动选修课程,并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修一门劳动教育课程,占1个学分。通过这些劳动课程,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不想劳动和不会劳动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二)挖掘学习与生活中的劳动元素,打造特色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劳动育人收效最快的方式是进行劳动实践,高职院校首先可以从生活以及教学中挖掘劳动元素,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利用专业所学开展劳动实践。例如,开展敬老劳动实践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到敬老院、老年社区、老年大学等单位,为老年人整理家务、修整损坏的电器设备等。其次,学校社团应当定期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并对劳动楷模进行表彰。社团可以定期组织“专业服务(洗车和排故)”“日行一善”“公益99”“电脑义诊”等实践活动,鼓励社团成员根据个人技能为社会各界贡献力量。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举办劳动楷模表彰大会,对在公益活动中有较为优秀表现的学生授予“劳动标兵”称号。在劳动表彰领域,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广西技术能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工匠”等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劳动。

(三)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素材,擦亮劳动育人底色

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素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还能进一步擦亮劳动育人的底色,让劳动教育更具深度和广度。这种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劳动教育课程涵盖广泛的领域,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如绘画、手工制作课程和设计具有吸引力的劳动项目如环保植树、创新发明挑战等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在绘画课程中,教师引入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绘画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关注细节和品质。通过亲手制作一件手工艺品,学生可以体会到工匠们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对品质的严谨要求,从而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热爱;在创新发明挑战中,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发明,如设计环保产品、智能设备、汽车零部件简易休闲车、汽车零部件机器人等。通过这个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这些领域中,可以挖掘出许多与思政相关的元素。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素材,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会这些价值观。

四、高职院校项目化育训与劳动育人融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提供教育、培训、劳动一体化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调动教学、后勤等方面的资源,为学生构建教育、培训、劳动一体化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如同一个小型社会,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对学生进行项目化育训。例如,对管理和相关服务类等专业的学生,院校可以在食堂、住宿区、图书馆、快递收揽站等区域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以及能力选择相匹配的岗位。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将职业培训与劳动育人加入教学安排中。例如,职业学院应对教材进行调整,将劳动教育内容加入其中,同时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重构,并将职业培训设立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占1个学分,要求学生在入学后两年内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重构时,可以利用不同学院的专业优势,将以“焊接、组装汽车机器人展示模型”为载体的项目化训练作为其中一项重构内容。比如焊接、组装“汽车零部件认知文化墙”“汽车零部件工艺桌椅”“汽车零部件简易休闲车”“汽车零部件机器人”,使用废弃的汽车零部件,先从认识组件开始,到了解汽车车结构,再到搭建汽车机器人模型等各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接着进入对汽车机器人组件的思考、探索,探索各部位的运用。项目化劳动会切实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劳动教育摆脱枯燥、劳累的标签,真正达到提升劳动教育效果的目标。除此之外,应当从思想与行动上对学生进行劳动启发。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劳动为主题组织演讲活动、辩论赛、写作大赛等,从思想上拓宽学生对劳动的认知;高职院校每月可以设立“劳动日”,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劳动,加深对“身体力行”的理解。还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劳动教育”或“互联网+劳动教育”大型实践创新类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并为“生命不息,劳动不止”的思想建立实践基础[3]。教育、培训、劳动一体化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师生现场一对一或一对多互动的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觉认知和课下消化吸收的有效融合,改变学生不想劳动和不会劳动的劳动观念,强化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4]。

(二)建设具备育训能力的师资队伍,为职业教育引入活水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新型师资力量的建设,充分调动现有的后备资源,为职业教育焕发新的活力做出努力。例如,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交流会,就当前就业形势、市场竞争等展开讨论,彼此就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交流,并从中取其精华,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其次,应委派教师到当地企业进行参观与实习,切实感受校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区别,以利于教师应对教育与培训之间的衔接问题。除了为职业教育注入新型师资力量,还应对教材重新进行编写。例如,由各个学院选定教材编写人选,并将“劳动”“职业”理念与各个专业教材深度融合,学生对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以及劳动意识的理解往往过于理论化,教材编写人员应结合个人实践经历将其以较为平实的方式进行解释。除此之外,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去,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教育的意义。

(三)注重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项目化育训实践机会

前文中提到学生从毕业到就业需要一个磨合阶段,高职院校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机会。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与华为、吉利、欧姆龙等国内外领军企业共建6个特色产业学院,构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在校内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单位零距离对接的机会。在广西玉柴机器、上汽通用五菱、厦门捷昕等区内外企业建成266家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成为学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并委派专人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以及就业培训,帮助学生直面市场的实际需求,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实习经验。除此之外,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会为学生提供实习证明,帮助其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个人的职场竞争力。校企合作除了能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项目化就业培训。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校企面对面座谈会,从当地企业聘请专人向学生讲解当前就业环境以及各个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并针对学生对专业知识以及就业领域方面的疑问做出解答。

总之,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与其他教学领域应当聚焦于劳动育人教学模式,深度剖析项目化育训与劳动育人融合过程中的诸多现实性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对新型教育方式的接受程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首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重点在于对机电设备的认知、维修领域等,在采取项目化育训以及劳动育人这两类教学模式时,应为学生提供与机电设备实地交互的机会,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其次,在构建劳动育人教学理念过程中,应从夯实劳动教育理论基础、落实劳动教育实践对策等方面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将劳动与学习深入每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中,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葛珊,童红兵.新时代专业育人、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三位一体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新模式探讨[J].中国培训,2021,1(10):20-21.

[2]王柔健.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5):83-85.

[3]陈明选,凌震,曹小兵.数智时代促进深度学习的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范式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 36(1):63-72.

[4]曾招喜.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济南职业学院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1,6(12):11-15.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研学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专项课题“高职院校项目化育训融合劳动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2ZJY1868);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以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引领培养新时代高职学生奋斗精神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LSZ09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赵楠(1980—),女,汉族,湖南隆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化育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寒山化育一身诗
佘山修篁
情智共生 绽放生命灵动之美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翻转课堂下“学懂悟会”教学模式的化育意义
教学研究(2015年2期)2015-06-16 18: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