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学生评价机制探究

2024-06-18 07:06:53谢永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3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学院职业

[摘           要]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学生评价模式对于确保教育质量、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和满足行业需求至关重要。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产业学院为例,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优化和实施,以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成功。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学生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3-0005-04

高职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领域推进产教融合实体嵌入的创新路径[1],是聚焦构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尝试[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推进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改革与发展,已形成了现代学徒制、集团化办学和园区化办学等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3]。产业学院是以提升高校服务特定产业能力为目标,整合高校、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建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兼有学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科技服务、继续教育等多功能、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新型实体性办学机构[4]。探索了产教融合的路径,明确了产业学院在高职教育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明确了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培养最有效的培养模式。2019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吸引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学院”[5],从国家政策层面首次提出“产业学院”这一明确的概念。2020年,教育部、工信部出台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鼓励建设若干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6]。各地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政策整合资源在产业学院建设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将产业学院的研究重点放在三个层面,即一是产业学院理论和政策研究;二是产业学院运行的组织框架和内部治理结构;三是产业学院运行研究,涉及操作层面,包括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教学资源、课程建设等[7]。在绩效评价内容方面,国内研究则注重学生道德、人才培养质量、技术技能水平、校企产教融合成效以及人才培养对产业的满足程度、教学科研对产业的服务效度[8]。在绩效评价主体方面,国内学者倡议由政府、协会、企业、学校、师生等共同参与质量评价[9]。在绩效评价方法方面,国内学者则建议应用关键绩效指标(KPI)、目标管理理论SMART原则和“德尔菲”法等[10]。国内学者对产业学院的绩效评价有了初步系统性的研究,但对产业学院培养主体“学生+员工”的评价模式方面的研究甚少。

一、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学生评价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内容的评价现状

产业学院生产项目水平不高,学生能力评价单一。当前,国内大多产业学院学生评价要么以学业成绩评估为主,项目作业和实际经验评估为辅,要么以项目作业和实际经验评估为主,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辅。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产业学院为例的学生评价就是后者。产业学院通常会对学生的项目作业、实习、实践项目和实际经验进行评估,以衡量他们在应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表现。而课程的平均绩点(GPA)和课程通过率,作为学生评价的辅助手段。这就对产业学院提出了非常具体的问题,即产业学院承接的生产项目是否能达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需求。当前,大多生产企业给到产业学院的生产项目只是生产性的、简单机械化的重复操作,并不具备创新性和研发性。因此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提高,但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

(二)评价主体的评价现状

产业学院企业导师评价跟进困难,学生市场评价欠缺。目前,产业学院评价主体的初衷是引入企业导师的评价,得到行业反馈,因为他们了解学生是否满足行业需求,与行业合作伙伴和雇主的反馈也是评估学生准备度的重要指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以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和建议为主。能够做到学生在团队项目或课堂讨论中接受同龄人的评价,评估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和相互间的交流能力,评估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目标,以及如何达到这些目标自我评价和反馈的都比较少,这就造成即使企业生产性项目进入产业学院生产,也很难实现产品生产的合格率,导致企业对产业学院的建设热情不高,造成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三)学生跟踪评价现状

产业学院办学主体不明确,学生跟踪评价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不排斥任何所有制类型的加入,因此,随着产业资本进入高职领域,必然导致其产权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过去单一的所有制办学转变为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共投共办,从而形成多主体办学的格局[11]。产业学院对学生实际技能进行跟踪评价,特别是对特定职业技能的测试和认证考试来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但对学生满意度、就业率和职业发展进行跟踪评价并不完善。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可以衡量他们对课程、教师、设施和支持服务的满意程度,可帮助产业学院改进教学运行和保障。由于目前产业学院办学主体并不十分明确,导致评价跟踪多主体间相互推诿,进入产业学院学生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负责产业学院教学的教师难以及时跟进学生需求,同时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造成一定困扰。

二、产业学院学生评价机制的重要性

(一)评价机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摇篮,而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又能推进职业教育的深化发展,是培育技术型专业人才、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效的持续循环过程[12]。产业学院的培养模式积极地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产业学院的长期运行实践中发现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有助于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际项目表现、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评估,产业学院可以识别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提供量化学生表现的方法,帮助学院了解学生的学术成就和技能水平。这有助于学院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强项和不足,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一是产业学院教师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创新性的思维训练;二是企业导师开展专项的创新性项目实践实训;三是能够在合作企业的指导下合理利用资源对市场实际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得到全面、系统、真实和持续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因此评价机制的建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评价机制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领域不断发展和演变,行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建立长期、稳定、高效的高职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3]。产业学院的出现有效解决了高职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的问题,在产业学院中解决了在学校教育中模拟特定的行业职能运作系统,使用职业标准话语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意识,通过专业实践形成职业习惯,再通过职业习惯强化身份认知,使学生加快从学生身份向职业身份认同的转变[14]。评价机制使学院能够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最新的技能和知识,满足行业需求。评价机制可以帮助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支持。通过评估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产业学院可以帮助他们准备职场,并与潜在雇主建立联系,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支持学生职业发展,促使学生迅速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从学习者到劳动者的转变,完成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中最重要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行动力的培养、职业文化认同的培养。

(三)评价机制对学生发展潜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历上与本科院校是有差距的。当前大部分产业学院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发展潜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产业学院长期运行实践中通过评价机制鼓励学院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学院可以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根据虚拟现实技术的产业需求,面向虚拟现实产品设计师、交互设计、虚拟现实软件工程师、游戏美术设计、虚拟现实系统实施及运维工程师、界面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网络多媒体制作、产品造型设计、动画设计、文化创意设计、游戏设计与开发、数字影视拍摄、后期剪辑与包装、新媒体策划制作、用户体验设计岗位,培养虚拟现实产品开发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应用开发技术人员,数字创意建模技术人员,游戏美术设计、动画设计、数字影像设计、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技术人员、产品创意设计技术人员等,深度挖掘岗位能力,设计相应横纵向项目融通的培养项目以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有助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去适应个性化学习,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院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术和求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以便实现其个人和职业目标。

三、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产业学院为例,建立产业学院学生评价机制

(一)横纵项目融通,学生全过程评价

横纵项目融通是一种项目管理和教育领域的概念,旨在整合不同层级和多个学科领域的项目,以促进综合性学习和跨学科合作。这个概念结合了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的元素,以创造富有挑战性和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学生全过程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成就,而不仅仅是关注最终结果。这种评价方法强调学习的连续性,从学习的起始阶段到结束阶段,跟踪和记录学生的进步和表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产业学院长达6年的实践运行中发现该理念的植入能有效解决产业学院学生由于生产项目水平不高所导致的学生学业成绩、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不足等问题,逐步形成了项目负责人责任制。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产业学院采用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负责人既是项目经理同时又是创新导师,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经理对项目实施链中的项目对接、生产、交付和推广负责;同时,作为创新导师负责组建项目教师团队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实操、评价和总结。将虚拟现实横向项目与虚拟现实纵向项目整合提取项目元素,将项目中所包含的技术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逐一列出,依据问题进行项目任务设计,依据任务制定好完成计划逐一分发给学生,学生依据所接收的任务去进行分解并分析哪些是生产性任务,哪些是科学性研究任务,给出学生第一次评价。依据分解的任务进行整合性学习,通过学习提出问题。该阶段是否能与教师团队最初提出的问题匹配,若能匹配,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若不能匹配,重新从分解任务开始进行整合性学习,找出教师团队提出的问题,给出学生第二次评价。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学生自行处理,项目任务设计失败;如果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项目任务设计成功,给出学生第三次评价。

(二)校企研三协作,多维度全面评价

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和研发人员的三方协作评价学生模式更有助于为产业学院提供更全面和多维度的学生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方向,以适应市场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三方协作需要明确定义评价标准,包括学业成绩、实际工作表现、研究成果等。确保标准具体清晰,以便每位评价者了解他们的角色和责任。每位评价者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评估学生。校内教师可以提供学业成绩和课堂表现的信息,企业教师可以提供实际工作表现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提供关于学生研究成果和学术兴趣的反馈。三方评价者应定期交流和协商,讨论学生的全过程表现,分享观点和反馈。这有助于确保评价具有一致性,并解决任何潜在的分歧。在评价过程结束后,三方评价者可以共同综合所有信息,形成综合评价报告。这个报告可以包括学生的优点、改进建议和未来职业或学术发展的建议。最后,三方评价者应该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综合评价,并提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能力。

(三)办学主体明确,个性化针对评价

高职学院学生的个性化评价是一种教育评估方法,旨在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优化他们的学习过程,并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潜力。“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产业学院在创建初期完全以合作企业为主导,导致前期产业学院学生完全以合作企业标准进行学生评价。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毕业时若不能进入合作企业工作,学生无法到其他企业工作。在逐渐的探索中将办学主体调整为以学校为主,企业、研发机构为辅的三方共同建立的“实体+平台”的统一运行主体,产业学院设立独立运行管理机构,专门设置学生管理办公室为学生个性化评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结论

高职学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产业学院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行业需求至关重要。通过项目负责人责任制、校企研三方协作评价、学生个性化评价等学生评价模式的建立,产业学院可以确保学生在技术研发和职业发展方面取得成功。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评价机制,产业学院将更好地满足学生和行业的需求,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郝天聪,石伟平.从松散联结到实体嵌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育研究,2019,40(7):102-110.

[2]鄢彩玲,李鹏.德国“学习工厂”的经验与启示:兼论如何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0):70-77.

[3]石伟平.中国教育改革40年:职业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99.

[4]蒋新革.产教融合视域下产业学院治理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24):30-3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4-01)[2024-0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2020-08-11)[2024-01-3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8/28/content_5538105.htm.

[8]沈雕,尹克寒.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评价机制创新探讨[J].重庆开放大学学报,2022,34(4):21-25.

[9]张宏亮.国外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第三方”参与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以美、英、德、澳四国为例[J].高职技术教育,2016(15):49-54.

[10]李骐.英国高职教育中的评价制度研究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6):108-111.

[11]李增军.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若干问题[J].科学咨询,2023(21):138-142.

[12]贺书伟,刘湘.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4(3):88-92.

[13]杨群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73-74.

[14]张颖.高校产业学院教育背景下提升学生身份认同与职业能力培养[J].梧州学院学报,2023(2):64-70.

◎编辑 王亚青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职产业学院绩效智能化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编号:2021NDYB122,主持人:沈雕)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生物检测三维重建技术”(项目号:CXQT20031,主持人:谢永)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永(1979—),女,重庆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三维重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学院职业
初等教育学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商周刊(2017年24期)2017-02-02 01:42:55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0
学院掠影
HTC斥资千万美元入股虚拟现实设备商WEVR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37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