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2024-06-18 07:06:53谭函梅黄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3期
关键词:协同主体育人

谭函梅 黄梦

[摘           要]  以多元主体协同为研究视角,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便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实践育人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支撑,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界定清晰。介绍了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背景,分析了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特征,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构建路径,包括创新多主体协同的工作理念,明确主体责权;打造产教科创融合式实践育人空间;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探索递进化“做思悟创”教学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效果评价体系,促进协同育人模式的改进等,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多元主体协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3-0001-04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面临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多元主体协同这一理念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基于此,文章将从多元主体协同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育人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背景

(一)时代的要求

时代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变革,高职院校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创新已然成为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与时俱进,确保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新一代人才。这意味着学生需具备不畏艰难、善于思考、灵活应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未知的领域中勇攀科技创新的高峰。

(二)国家创新驱动的刚需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被寄予厚望,要求成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在这一背景下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的刚需,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创新的能力。这不仅是高职院校的责任,更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一环[1]。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将会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时需要更贴近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高职院校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提供更为全面的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还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特征

(一)具有引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价值主张

高职院校在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时,应树立引领多元主体协同的价值主张,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的指导原则,高职院校需要深刻认识到多元主体的协同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一方面,学校应鼓励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消除信息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同时,学校应积极寻求与企业、社会等外部多元主体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网络,并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集多方智慧、资源和经验,而不是学校孤立进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激发他们对多元文化、多元思维的认知。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组织多元文化活动,学校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多元环境的能力,提高其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此外,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在教育理念上有所体现,更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只有形成强烈的共识和信念,才能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中真正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2]。总体而言,具有引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价值主张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成功的关键特征。这一主张不仅能够在内部形成合力,促进校内各部门的紧密合作,也能够在外部建立广泛的合作网络,使多元主体的力量得以最大化发挥,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具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人才。

(二)具有整合多元主体育人资源的能力

在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应具备整合多元主体育人资源的能力,该能力的核心在于学校的灵活运作,将来自不同主体的资源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支持网络。首先,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并通过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实际工作场景。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其次,社会资源包括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等多种力量,高职院校应当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拓展社会资源的获取渠道。通过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联系,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行业比赛等,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取实际经验。最后,学校内部各方面的资源也需要得到充分整合,包括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科研资源等。高职院校应当建立高效的内部协同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资源共享。例如,可以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跨专业的项目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形成复合型人才。可见,整合内部资源,使之形成合力,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至关重要。

(三)具有激发多元主体价值增值的价值实现

在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需要着力实现激发多元主体价值增值的价值实现,这意味着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主体都应该得到实际的价值回报,从而形成良性的合作循环。一是高职院校应注重实现学生个体的价值增值。学生是育人过程的核心主体,学校要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学校与企业、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技能、经验的综合提升[3]。二是企业作为外部主体,应在协同合作中获得价值回报。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使企业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企业也能够发现并吸纳更多有潜力的人才,这样的协同合作不仅促进学生与企业的双赢,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三是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通过参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构建,能够获得机会培养合格的从业人员,拓展影响力,实现社会价值的提升。学校在与社会资源协同的过程中,要强调与社会各方的利益共享,使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发展。综合来看,激发多元主体价值增值的价值实现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重要特征。只有通过协同合作,形成多方互利的局面,才能实现各个主体在育人过程中的共同价值实现,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也促进了企业、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繁荣。

三、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构建

(一)创新多主体协同的工作理念,明确主体责权

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时,高职院校需要树立创新的工作理念。这一工作理念的核心是鼓励各个主体提出新的想法和理念,形成育人的共同理念,且学校应当鼓励教职员工、企业合作伙伴、社会资源方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模式的构建过程,促使各方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具有前瞻性的育人方案。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鼓励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共同制订育人计划,以确保育人目标达成共识,努力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工作理念,促使各个主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尊重并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形成有机的协同关系;另一方面,为确保多元主体协同工作的高效性,高职院校需要明确各个主体在育人模式构建中的具体责任和权利,并建立清晰的合作机制,其中涉及责权清晰、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明确工作流程、设立联席会议、建立协同机制等方式,确保各个主体在育人过程中能够有序协同,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4]。同时,建立多元主体协同的责任体系,明确每个主体的责任边界,形成有条不紊的合作格局。总之,在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积极树立新的工作理念,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高效实施。

(二)打造产教科创融合式实践育人空间

打造产教科创融合式实践育人空间有助于拓展并发挥实践育人的载体功能。在空间共享层面,实践育人空间在可移动设备的支撑作用下,可以获得更多的便利,便于功能不同的区域实现合理组合,形成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的共享空间,从而实现多元主体的互惠互生。在打造实践育人空间的过程中,应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在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致力于整合资源优势,汇聚多方主体的力量,保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得到贯彻实施。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中的各项需求,教师应提供学生实践所需的各项资源,包括环境、课程、工具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出全面化、全方位的实践育人空间,让学生可以在学校和企业的相互合作支撑作用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识和技能的相互运用实现创新创业的成功。多元主体协同将为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支持和服务,如培训、指导等,也能为创建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创业的育人环境创造条件[5]。同时,高职院校在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注重在实践育人空间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意识和精神,如职业规划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以便打通“学习—创新—创业”的通道。通过这样的努力,必然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培养出在职业选择和创新创业方面具备强大能力的学生,确保他们在时代发展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中,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实现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进行深入分析,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创新创业指导,提高教育服务的精准度。第一,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多元主体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整合层、数据处理分析层、数据综合应用层,然后借助这几个数据层的优势,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各项数据进行采集、监测和分析,通过最终获取的分析结果,学校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科特长、学科偏好等个性化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训方案,使其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第二,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分析能力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进行追踪,以便及时了解他们对不同领域的热情和关注点,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等。通过掌握这些信息,便于高职院校对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各类实践项目,以此激发他们的最大创新潜力,使之成为能够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时代新人[6]。第三,高职院校借助大数据技术具有的分析功能,对市场需求、行业趋势等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前景分析,以及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就业建议,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使他们可以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由此可见,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充分地挖掘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兴趣等重要信息,便于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其需求的教育服务,也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进而提高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效性。

(四)探索递进化“做思悟创”教学模式

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中,高职院校应探索递进化的“做思悟创”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灵感,形成“做中思、思中悟、悟中创”的教学链条。

其一,做中思的实践感知阶段。在此阶段,高职院校应以“做”为切入点,依托行业项目专家讲座、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现场参观、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然后在实践中掌握各种方法、了解基本流程,不断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从而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而且通过实践丰富学生的岗位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激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7]。

其二,思中悟的融通应用阶段。在此阶段,高职院校通过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应用中进行深度思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进行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与此同时,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性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实践中所学知识的反思,形成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集知识技能传授、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强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今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三,悟中创的知识传承阶段。在该阶段,高职院校应通过“融合式高级项目创新设计”,促使学生深刻领会实践与思考的关系,促进团队理实结合、共同研讨,通过沙龙汇报、项目路演等方式,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逐渐形成对创新创业的深刻理解,培养创新思维的内化能力,并通过“形成创新想法—制作创意作品—验证创意作品—规范产品制造—市场化服务”的孵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这种递进的“做思悟创”教学模式有助于学校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建立对创新创业的系统性认知,使其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五)构建协同育人效果评价体系,促进协同育人模式的改进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评价对各个主体在育人中的贡献进行综合评估,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不断改进提供依据。一是该育人效果评价体系应该涵盖多个层面,包括学生个体发展、校企合作效果、社会影响等方面,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能够了解育人效果的具体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对校企合作效果进行评估,确保产业界与学术界能够建立紧密的有效对接,以此为学生提供更贴合实际需求的培养方案。二是构建协同育人效果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不同主体的参与度和共享度。通过对企业、社会资源等外部主体在育人中的投入和支持程度进行评估,高职院校可以形成对外部合作效果的全面认识,以此为依据,建立更加公正、客观的协同育人效果评价标准,从而推动外部主体更加积极地参与育人过程[8]。三是构建的协同育人效果评价体系应跟随创新创业的实践需要进行更新和改进。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建立一个灵活的评价机制,及时吸收各方面的反馈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定期改进和优化机制确保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使其始终保持活力和有效性。总之,构建协同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是推动多元主体协同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不断优化的关键一环,不仅可以为优化育人方案、提升实践效果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助于促进各主体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效协同,从而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旨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培养更具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在时代的大潮中,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推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通过引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价值主张、整合多元主体育人资源的能力以及激发多元主体价值增值的价值实现,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颜艳.高职院校多元协同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构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2-65,82.

[2]韩洪伟.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3.

[3]王冉.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邯郸学院学报,2022,32(4):80-86.

[4]杨盛文.高职院校专精特新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119-121.

[5]谢虔.“多元协同、四位一体、多环化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83-86.

[6]赵淑明.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12):56-59.

[7]刘超,郭欣,高凡.大数据背景下河北省财经类高校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创业服务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96-101.

[8]杜晨阳.政府、高校、社会:创业教育中的多元主体功能构建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19.

◎编辑 尹 军

①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多元协同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链构建研究”(编号:2022 SJYB1874);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审计全覆盖背景下乡镇审计人员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编号:D/2021/03/2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编号:2023SJYB1850)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谭函梅(1974—),女,汉族,江苏东海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学教育教学与企业财务管理。

黄梦(1991—),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审计学。

猜你喜欢
协同主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