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佛塔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针对丰州白塔建筑结构绘制计算机三维模型、搭建沉浸式互动体验网络、数字博物馆、电子书籍、电子宣传册、盲人阅读书籍与聆听广播、电子纪念品等。通过智能手机、网络电视、官方网站等平台数字化传播,让每一位学者了解丰州白塔,学习古建筑知识,达到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木骨架;数字化应用;丰州白塔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0-0033-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朝格吉乐图.新时代背景下古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以丰州白塔为例[J].天工,2024(10):33-35.
一、文化背景
丰州白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太平庄乡白塔村西南侧辽西京丰州故城。丰州白塔有着唐代建筑那种浑厚、雄壮的风格,塔身表面饰有丰富的浮雕造像,塔内墙壁上还刻有金、元、明各代游人的题记和碑铭,这些石刻碑文及题记为研究辽、金、元代丰州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丰州白塔建于辽代圣宗年间(公元983—1030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塔外观是八角形七层建筑,楼阁式佛塔,塔身高度达到56米,由木骨架梁与砖灰聚合而成。丰州白塔可分为类似筒体结构的外墙与内部塔心柱。塔身体现出典型的东方色彩,浓郁的民族情调。古代北方各民族的工匠用血汗和智慧,用木、砖、灰建造了这座古塔,是辽代艺术品味的体现(见图1)。
丰州白塔的主要作用是存放经书,是辽代丰州城宣教寺的一部分。塔根据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时代,有不同的建筑外观样式和造型,使用的材料也多种多样。元代末期,由于战火,古丰州城被烧毁,只有丰州白塔伫立在荒野之上。
塔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汉代到唐代为第一阶段,此时的印度佛塔与我国的木构架建筑相融合;宋朝到辽金时期为第二阶段,辽代各位皇帝都信奉佛教,在各州城建造佛寺与佛塔,由此我国佛塔进入了辉煌期;第三阶段则是元、明、清时期,塔的建造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
1978年,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了丰州白塔,结束了六百多年的孤独与凄凉的状态,恢复了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1982年,被国务院评为重点保护单位。2008年,整个丰州故城址被列为第8批国家保护单位。如今成为丰州故城博物馆。丰州白塔造型上雄壮、美观而华丽,塔身表面还是墙体浮雕,线条流畅、刚劲有力,人物形体逼真高大,完全符合古代北方民族高大威猛的身体特征。虽历经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但现在人们站在塔下还是能感受到古塔的雄浑凝重。
二、塔身结构
从远处看,丰州白塔整体为白色。塔面一层白垩土。白垩土是一种白颜色的疏松的土状石灰岩,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由地质层长时间沉积下来的生物泥晶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含量可达99%以上,还有少量的石英、长石、黏土及海绿石等杂质。白垩土是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在浅海环境中沉积生成。
世界上的名胜古迹种类繁多。西方国家的建筑石材运用得比较多,而东方国家的建筑大量使用木材。这种差异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古代建筑对材料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古人认为,木质房屋比起石头建造的房屋保暖,空气流通好,更适合居住,而石材大量用在墓穴、墓祠、陵寝、桥梁、城墙上。古人建造房屋时会大量运用木材,如柱、门、窗、楼梯、平梁、藻井、脊榑、斗拱、椽、角梁等。从辽代到现在留存下来的大多数塔建筑构造为砖砌结构,极少数的塔采用砖块与木头混合建造。中国传统建筑以实木为建筑材料。
丰州白塔为砖木混合结构。塔心柱、塔心壁、塔心梯道、塔内连廊、塔身外壁构成内部空腔与实心柱、墙壁。塔内铺设大量的木骨架,外壁、内壁以及塔心整体连起来。塔内每80厘米铺设一层八角形周箍木骨架。八角形的每个角墙体内都有木柱,周箍木骨与其他木骨架起到保持整个塔体稳固的作用,与现代建筑钢筋筌梁一样。每层塔檐、束腰、平座以及塔顶都有木骨结构与塔心柱紧密相连(见图2)。
丰州白塔屹立千年不倒,取决于自身独特的双层套筒式建筑结构。塔身由外部塔壁和塔心内的塔柱组成。建造白塔过程中,砖石之间穿插着大量的木质骨架。木骨架在塔内形成一层层平行的网状构架。砖和木骨互相咬合,形成坚固的塔身。使用的木骨断面大部分尺寸是16厘米的正方形。木骨架种类有束腰木骨、华拱木骨、角梁木骨、平座木骨、井字木骨、塔柱木骨架、方形木骨架、八角木骨架。砖木混合材质的建筑方式大幅度增加了塔檐的深度和平座面积,美化了白塔的外观造型。上下塔的楼梯在塔柱内部,是三折式对称楼梯。巧妙的梯道设计不仅避免了塔壁和塔心中间回廊空间的浪费,还加强了塔整体的坚固程度(见图3)。
丰州白塔运用多种材料建造而成,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技艺。其中,外观装饰部件的种类繁多。塔面上嵌入铜镜是辽代塔建造的另一个特点。丰州白塔的外墙壁上靠近塔檐位置嵌有铜镜。经过漫长的历史,白铜镜已经氧化成黑色。铜镜的造型朴实无华,都是圆形。风铎俗称塔铃。丰州白塔塔身每一个角梁下都悬有风铎。风铎为六边形柱体,上窄下宽,由金属制作而成。在对塔修复的过程中,发现在角梁前端下方有铁环和悬挂铁环的孔洞。在清理塔院内淤土的过程中,塔基下方发现一个残缺生锈的铁风铎。风铎挂在塔檐角梁上,随风摆动,发出响声,可以起到驱赶鸟类的作用,避免鸟类破坏塔。风铎的响声清脆,仿佛为佛寺增加了庄严的感觉和一丝生机,让寺院的整体氛围和谐,让人心情放松。塔檐造型具有防水、排水等作用,可以减少雨水对建筑物的侵害。塔檐下,可以看到一排木条,那一排木条就叫椽木。椽头就是椽木的头部或x者最前端。丰州白塔每一层的塔檐拐角老角梁上的仔角梁有精美的套兽造型,最初的作用是保护仔角梁梁头,防止雨水侵蚀。古代建筑屋脊上也有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会雕刻仙人走兽,用于区分建筑的等级(见图4)。
三、数字化应用
历史资料记载了丰州白塔的外观、尺寸等基本特征。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丰州故城遗址是国家保护单位,参观人员禁止进入塔内。丰州故城位于呼和浩特市白塔飞机场附近,这个区域禁止无人机飞行,只能对丰州白塔的外观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拍照。三维扫描是一种运用广泛的现代技术,是将实体物品的空间几何形体的高精度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储存到计算机的过程。参观人员可以通过佩戴交互设备,沉浸式体验建筑物内部与周边环境,了解丰州白塔。为此,要提前收集丰州白塔的数据,运用计算机CAD软件,绘制精准的平面图形,再把平面图导入三维模型绘制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运用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大大减少了烦琐的古建筑测量工作过程中的人力与时间。在没有先进仪器、设备的年代,测量一座古建筑时,建筑外围搭建脚手架,测量人员通过爬上脚手架手工测量建筑各个表面的尺寸、角度。在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测量古建筑时,容易损坏建筑表面,而且无法测量建筑内部空间与墙体,很难得知建筑物内部空间构造数据以及墙体材料类型。
丰州白塔主要由塔基、塔檐、塔刹、塔身四个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为台基、须弥座、平座、仰莲。每一层塔身由平座和塔身组成。塔身正四面分别设置券门或带有浮雕边缘的假门。每一层塔面还有直灵窗、椅柱柱头、拍枋、外檐辅作、撩檐枋、塔檐等墙面构造。外檐椽飞和辅作二抄华拱出与内部箍筋都是木质结构。一、二层塔壁上,用砖雕刻人物造型。塔基、须弥座有壶门。白塔有着辽代塔的典型特点。台基是用石材搭建,由台明和基座两部分组成。台明是较早期的塔留下来的比较低的塔基。基座主要是承托塔身的,增强了塔的稳定性。塔外墙与塔内回廊以及塔心共同形成了双层套筒式结构,内外两层从不同方向垒积砖与木骨架紧紧相连成一体。回廊中没有梯道,塔心室内布置双梯对称回旋式三折楼梯。
丰州白塔复杂的结构、细节都可以运用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件,绘制出真实的场景,并通过互联网络共享,进行沉浸式互动体验与数字信息可视化,如线上博物馆、电子书籍、电子纪念品等,通过现代智能手机、网络电视、官方网站等快速传播给每一位想了解丰州白塔的学者,方便学者学习传统古建筑知识,达到传承文化与数字化保护的目的。
丰州白塔体现了辽代建筑装饰艺术形式,建筑造型除了延续了唐代建筑的特点之外,还增加了独特的建筑内部空间,采用现代建筑常见的标准化的建筑构件,综合应用多种建筑材料,是辽代延续中华传统古建筑高超技艺的载体。数字化应用是认识、了解、保护、传播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结合高科技可视化设备,能让人直观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变迁。
参考文献:
[1]贾洋.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万部华严经塔建筑形制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
[2]孙晓阳,张润东,严光芒,等.基于多源数据的古建筑数字化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3,52(16):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