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帆 刘刚田
摘要:目的: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城市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同质性问题也日益明显,“千城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郑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然而,与西安、成都等城市相比,其在文化标志的开发、使用、传递、激活等领域仍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应构建能够体现郑州、郑州人民、郑州精神的文化标志。文章研究郑州市视觉形象设计策略,以保持郑州历史传统,塑造独特地方形象,提升郑州的文化形象和国际知名度。方法:文章采用归纳提取法、图文结合法、重组法三种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视觉形象塑造方法,在提炼郑州市文化符号后,对郑州市视觉形象设计策略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要想使郑州市被更多人熟知,提升郑州的文化形象和国际知名度,使郑州市成为中国文化形象之一,可以结合所提取的郑州市文化符号,分别从文创内容创新、科技革新以及渠道开发创新等方面入手,使郑州的城市文化更具活力,进而打造出崭新的传统文化形象。结论:研究得出,郑州市地域视觉形象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意识;同时注重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此外,郑州市还需要加强各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郑州市;地域文化;城市视觉形象;文化符号;文化标志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3
0 引言
地域文化涵盖特定地域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既有街道、建筑等具象元素,又包含地方的历史、风俗等抽象元素[1],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地域性。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等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居民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价值观[2]。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各地展现出自身的文化特性,并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整合,区域形象设计的受关注度也日益提高[3]。可以提取地域特有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如民间信仰等,将其有效融入当代设计构想。挖掘区域文化,恰当使用相关设计元素,有助于增强城市视觉形象对该地区的推广效果。
城市的整体印象及视觉外观存在互动关系。在大中型活动期间,展开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能吸引社会公众广泛、深度参与。所以,有必要快速提炼出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范例,推动实践工作进一步展开。
1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标志设计方法
构建城市视觉形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城市标志设计,这与盖·戴博勒·芬克(2001)提出的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4]。要将地方本土文化的“形”与标志相结合,同时传达“神”,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出城市文化的深厚内涵,从而达到形象与神韵并存、虚实交织的完美效果。
1.1 归纳提取法
要综合考虑地方特有文化要素,采取整理、摘取、可见或隐藏视觉成分的策略,以实现总结概括。可视化的元素通常指那些能被看见的元素,如城市的空间布局、桥梁结构等。广州市的城市标志便利用了广州的地标建筑——广州塔,其以广州塔为图像基础,进行了图案化处理。该设计具有极高的识别度,由汉字“广州”组成,形成一个类似小蛮腰的图形。此外,标志还仿佛一艘正在航行的船只和一只展翅高飞的鸟儿,体现了广州包容万物、活力四射的氛围。文化和思想上的抽象概念隐藏在一座城市的历史背景、民间习俗、方言之中,如当我们提起“倍耐”这个词时,就能想起幽默风趣的天津人。
1.2 图文结合法
将图片与文本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创新的视觉符号,可以有效传达地方文化信息。例如,西咸新区的标志就对秦汉时代的鼎器装饰和图案元素进行了艺术转换,其使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西咸”二字。这种组合使标志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时尚感,沉稳但不过于死板,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本地特色与全球视野的协调统一。
1.3 重组法
重组法就是将多个元素(如图像)重组,从而产生全新的含义。重组后的元素能构成全新的视觉标志,达到改变形态与含义的目的。重组能让基础的图像变得复杂,也能将复杂的图像简化,凸显城市的视觉吸引力。例如,杭州市的标志以当地代表性建筑、景观为元素,由篆书“杭”字演变而来,彰显了城市的吸引力。设计巧妙融入江南建筑的独特尖角和圆弧形的门窗,鲜明地呈现出杭州市的独特风貌,实现形象与含义的互相转化。
2 郑州市地域文化发展现状
2.1 郑州市文化符号提取
作为“五朝古都”,郑州市位居中华大地的核心区域,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景观。“山水故乡·过去未来交融共生”精准概括了当地的精神内核。其中,“水”代表中华民族的心脏——黄河;“土”象征人类精神上的起点——轩辕氏(即传说的人类先知);而“家园”则指代一个充满智慧的地方——洛阳,“家”字也体现了尊重根植于心的传统文化的态度[5]。
在确定郑州市文化标志的过程中,笔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及文献阅读获取有关郑州市的信息,从中选取那些独具特性、易于区分且稳定的郑州市文化元素,并进行抽象化处理。继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挖掘能够反映郑州市文化特色的文化要素。然后,细致分析所有一手或二手数据,并在专家访问的基础上,挑选出最能体现郑州市地方文化特质的文化标志。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以下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二七纪念塔、河南博物院、少林寺与少林功夫、商城遗址、大玉米。
2.2 郑州市文化符号开发
2.2.1 二七纪念塔
坐落于郑州市核心区域二七路上的著名地标式建筑二七纪念塔,是国内最高、最新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保存了二七大规模抗议活动的历史遗迹供人们参观和学习。该座建于1971年并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型观光景点因此成为当地市民与外来旅客必游之地。
2.2.2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927年。其因独特的外观设计和丰富多样的收藏品而受到旅客的青睐。由于“大明盛世—中国古代文明之光特别表演—唐朝女子”舞蹈的走红,因此博物院的人气急剧上升,成了众多旅客必去之地。近期更是推出一系列文物盲盒,备受公众关注。
2.2.3 少林寺与少林功夫
作为国家5A级景点,少林寺也是国内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在河南省有巨大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一部名为“少林寺”的影片在全国范围内引发轰动,少林拳法声名大噪,并掀起一股学武热潮。90年代初期,郑州市成功举办了中国郑州少林国际武术节,少林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2.2.4 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发现于1950年,被认为是中国早期商朝城市遗迹,其历史可以追溯至3500年前,被列入国家级重要文化遗产名录。基于此遗址设立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州商都,已于2021年6月正式开放。该公园的核心部分由长达7千米的城市围墙(一城)和围绕它的绿色走廊(一带)组成。未来,郑州计划将这里打造成全球级的黄河文明发源之地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观赏和体验场所。
2.2.5 大玉米
2011年,大玉米修建完成,其高度达到惊人的280米,总计60层,因此被称为“中国中部地区第一座摩天大厦”。该建筑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早期佛教建筑代表作品--嵩岳寺塔,但由于它酷似一根巨大的玉米棒子,因此被称为“大玉米”。该地标因为引人注目的外观及夜间的光影表演成了旅客们争相参观与拍照留念的打卡地。
3 郑州市视觉形象设计策略
3.1 通过内容创新,强化文创产品的文化气息
朝珠耳机于2014年由故宫博物院推出并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故宫博物院其后发布的口红、眼影等一系列文创商品也一直保持着高销量。这说明故宫博物院成功开辟出一条以IP激活及文创为核心的发展道路。作为一种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创造力和美学追求的多功能产业,文创产业能让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传统元素变得更加生动且易懂,从而塑造文化的年轻面貌,吸引年轻人。
郑州可以通过文旅融合推动旅游活动升级,把文创产品作为主要突破方向,打造富有趣味性和故事情节并能展现传统文化内涵的产品。
3.2 科技革新在场景重塑中颠覆了传统的文化感受
2021年,河南卫视推出的“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广受好评,其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使河南的形象焕然一新。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进步,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和旅游业提升质量及转变模式的关键驱动力,而AR、VR等先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表演艺术、文物资源再生使用、深度参与式旅行等方面,从而创造出多样的旅游体验。
郑州可以借助5G、AR、VR等新兴技术来激活其文化元素,通过数字化途径实现文化跨次元,对其含义作出全新的诠释,进而打造出崭新的传统文化形象。
3.3 通过开发创新渠道,在公众分享中展示文化吸引力
2019年,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皮卡晨走红,成功吸引了一众关注者并引发了广泛讨论,使当地相关视频在抖音上获得了23亿次的观看量,掀起网红经济时代的网红地打卡新潮流。
为了进一步激发郑州的文化活力,必须寻求新的方式来推广城市文化和历史遗产,利用新兴媒体平台让更多人参与文化传播,对现有内容进行重新创作和共享,增强人们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4 结语
所有的城市都具备独一无二的文化、历史和民俗。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推进,如何建立或重塑城市品牌,已成为中国城市快速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郑州市的视觉形象进行深入研究,力图通过调研与分析使郑州被更多人熟知和向往,提升郑州的文化形象和国际知名度,为郑州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视觉形象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意识,同时推陈出新。此外,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熊雪,沙雨田.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中对青年吸引力研究:以杭州为例[J].美与时代,2022(3):24-29.
[2] 王诗琦.基于地域特色文化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运用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2020(4):108-109.
[3] 周承君,宋雯.基于地域元素与五行文化的山西省域IP形象设计[J].设计,2021,34(3):155-157.
[4] 张爱鹏.地域文化视阈下的天津城市品牌形象塑造[J].包装工程,2020,41(10):294-299.
[5] 王璐.郑州市文化符号及其旅游活化研究[J].西部旅游,2022(3):43-45.
作者简介:李一帆 (2000—),女,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刘刚田 (1971—),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