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强 张琦
【摘要】文化艺术的影响力与其信息传播度息息相关,传播媒介及技术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艺术内容的发展与走向。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介面临难以为文化艺术的传播提供更高层次发展可能的窘境,而利用新媒体实时性、交互性等优势为传统物质文化资源打造新的保存、传播、展览、售卖形式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探索路径。与此同时,在传播媒介转型的语境下,注重IP的创建与发展,厘清为传统物质文化资源技艺传承与文化传播承担主要责任的政府、当地企业、高校与技艺传承人多方主体的资源与义务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非遗;鱼盘;双创;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0-0094-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0.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文旅融合背景下博山西厢村乡土手造与乡村模式振兴研究(编号:2022-ZXWL-29)”研究成果。
学界对于新媒体、乡村振兴研究成果众多。在以工艺美术推动乡村振兴研究领域,潘鲁生指出紧密围绕民族文化复兴、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等战略重点,切实加强学术研究与专业服务。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术阵地建设,推进乡村社区的“民间文艺之乡”建设,推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民间文艺研究基地”建设,并积极为民间的文化推广、技艺传承、艺术创新提供学术支持[1]。在乡村振兴、双创、新媒体背景下对于西厢村鱼盘生态活化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本文在对西厢村陶瓷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探究利用新媒体传播西厢村陶瓷文化的可行性,以此发掘西厢村陶瓷业发展亟待改善的问题,从而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策略。
一、西厢村鱼盘资源概述
西厢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西北部,地处博山、章丘、莱芜三地交界处。西厢村虽为鲁中地区的偏僻乡村,但其地理位置和鱼盘艺术的文化特色却具有国际符号意义。
(一)鱼盘发展概述
博山鱼盘是淄博博山及周边地区的民间生活用具,上面装饰有青花色鱼纹及边饰纹。关于大鱼盘产生的年代有诸多说法,由于有战国时期的类似鱼纹图案的器皿在淄博及远郊地区被发现,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博山大鱼盘的生产。元代,博山地区的人们在盘、杯等器皿上绘制鱼类花纹,这为大鱼盘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大鱼盘的生产制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民国时期,现代化器械开始投入使用,红绿彩对比使鱼盘更加生动有趣。1956年,公私合营性质的山东淄博福山陶瓷厂成立,该厂将少数当地的民间陶人聚集起来,一改过去的手工制作方式,利用机械生产的方式仿制民国以后博山鱼盘鱼纹的画法进行了较为单一的批量制作,继续进行大鱼盘的生产仿制工作。
(二)西厢村鱼盘现状与问题
1.生产制作传播变革带来新的挑战。目前,西厢村的鱼盘发展境况不容乐观,根据笔者走访了解,陶瓷原材料的日益更新使陶瓷工艺流程被迫进行调整,以应对原材料变化带来的种种影响;但同时,原材料的变化也能促使鱼盘制作者在不断尝试中产出自己风格的产品。
2.陶瓷人才缺失阻碍鱼盘文化技艺传承。笔者根据在西厢村实地调研与走访的材料发现西厢村并无具体的陶瓷产业。在陶瓷制作的人才培养方面,博山陶瓷产业面临从业者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局面。
3.传统销售方式限制消费群体扩大。目前西厢村鱼盘的销售路径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依赖传统的客户介绍,二是依托美术陶瓷老厂区工作室对外销售。
4.政府支持不足阻碍鱼盘可持续发展。博山地区陶瓷产业从业者指出政府在陶瓷业方面的扶持影响力微弱,宏观层面政策导向的缺失导致陶瓷从业者想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步履维艰。
二、新媒体视域下景德镇陶瓷艺术活化路径借鉴
作为中国“瓷都”的景德镇拥有着丰富的陶瓷文化。在传统媒体时代,景德镇陶瓷就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成为家喻户晓的瓷器,而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内容传播方面既有一定的探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难题与解决路径的思考,这些探索与思考对西厢村鱼盘文化的活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传播活动的起点,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景德镇陶瓷艺术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主要传播者为当地政府、艺术家与文化传播公司。政府的权威性使官媒成为文化宣传的中坚力量,新媒体的便利性促使艺术家成为知识传播主力军,业务的广泛性使文化传播公司成为陶瓷艺术发展的助力者。
随着新媒体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大众对于美学文化需求的增长,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播形式进一步丰富。传统媒体传播的主要形式包括与景德镇陶瓷艺术内容相关的电视剧、访谈节目以及纪录片,2011年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景德镇》以明朝初年景德镇制瓷工艺为中心向广大观众展现了景德镇陶瓷的历史文化与精巧工艺;新媒体传播的主要形式为网络报道、直播以及与电商平台进行合作。为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景德镇陶溪川打造了中国首家陶瓷产业直播基地,并与淘宝等直播平台进行合作,适应当下发展的新经济售卖形式,更好地传播陶瓷手工艺文化[2]。
三、基于“大师村”实践的鱼盘“双创”活化探索
作为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鱼盘在国家“众创”策略的背景下可以通过打造非遗众创空间来活化鱼盘。鱼盘众创空间,即在原有鱼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顺应创新发展趋势,创新鱼盘制作、鱼盘文化传播、鱼盘产品售卖的方式,使鱼盘融入现代经济市场中。
鱼盘众创空间的打造可以以淄博市政府曾经的“大师村”项目计划为母体,在新的发展境况下将原有的项目计划加以创新改造,在最大限度不浪费原有项目初步规划成果的基础上,为鱼盘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3]。
(一)内部运行机制
1.主体。主体要素主要包括非遗传承人、现代艺术家和新生代创客三部分。在知识背景和技能有所差别的境况下,不同的主体在众创空间的打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客体。鱼盘众创空间的客体即以鱼盘为核心的各类产品,既包括鱼盘本身,也包括其衍生品。
3.共同体。共同体是指参与价值共创活动的人员集合体。除了众创空间的主体以外,还包括外部人员,例如相关政策的制定者,为主体提供活动场所的提供者等。
4.工具。工具是指主体将客体转化为结果过程中所用到的工具,例如鱼盘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电窑、颜料等。
5.规则。规则是价值共创活动的交互中介,表现为共同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准则和法规,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
6.分工。分工即主体、客体和共同体之间的劳动分工,各个不同的人员要素在众创空间的打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协调各类人员,平衡其之间的职责,才能更好地促进鱼盘众创空间的发展。
(二)外部保障机制
鱼盘众创空间的运行需要依托提供基础设施和组织服务及支撑保障机制,为众创共同体各个人员组成要素之间提供开放协作和资源共享的互动共享机制,以及来自外界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支持的外部协同共生机制。
四、新媒体视域下西厢村鱼盘技艺活化路径的思考
鱼盘技艺是鱼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鱼盘技艺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文化内涵则对于鱼盘技艺的活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活化思路下,笔者对于西厢村鱼盘活化路径做了以下的思考。
(一)注重价值变现,打造特色IP
鱼盘属于陶瓷类艺术品,归属于艺术品版权保护的范畴。在人们的版权意识日益提高的当今社会,打造属于西厢村鱼盘的特色IP对于促进鱼盘活化、保护鱼盘制作技艺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特色IP的打造对于西厢村鱼盘手艺人的劳动成果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IP的打造能够有效地将西厢村生产的鱼盘与市面上可能出现的仿制鱼盘区分开来,同时,在出现仿制鱼盘的情况下,西厢村鱼盘可以借助法律渠道维护自身的权益;其次,特色IP的打造能够赋予鱼盘以附加的文化价值,IP的产生为之后进一步打造西厢村鱼盘特色的品牌形象以及进行宣传等都有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除此之外,IP打造既要一手抓版权的保护,也要一手抓版权价值的变现[4]。
(二)巧用新媒体资源,传播鱼盘文化
1.西厢村层面。传播鱼盘文化,当地村民占据着主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现有视频公众号“寓乐屋”,也可以利用其他受众群体更为广泛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例如抖音、B站、微博等。就鱼盘而言,可以围绕鱼盘的历史、发展、制作工艺的演变、鱼盘种类等进行短视频拍摄。物质载体最终反映的是人文价值,短视频拍摄最终服务于西厢村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通过优质短视频吸引用户注意,使用户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搜索,进一步产生购买行动,在用户了解了鱼盘或产生购买行为之后,进一步的分享可以推动鱼盘文化的传播,产生口碑效应。
2.当地政府层面。在官方媒体宣传上,当地政府应当整合当地媒体资源,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发掘鱼盘艺术文化软实力,增强陶瓷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助力西厢村陶瓷文化发展,利用当地的广播、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等宣传鱼盘文化,积极组织策划鱼盘文化活动。
3.企业层面。从企业层面来讲,企业在宣传鱼盘文化的同时,也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产生的流量,做一些低成本的广告宣传,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首先,创建手机应用软件,开发鱼盘文化相关专属应用,例如可以开发集鱼盘技艺宣传、普及、兴趣者沟通交流、鱼盘作品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软件,实现社交化、个性化、商城、学习等集约型推广[5];其次,借助自媒体平台有利于解决陶瓷文化渗透度低的问题。
(三)数据助力,媒介拓展
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体资源技术逐渐融入了各个领域的行业,而一直以来,博物馆承担着传播文化的重要责任。西厢村现有在堂鱼盘博物馆,集3021件实物藏品,以淄博窑鱼盘艺术和陶瓷文化创意为主要内容。将新媒体技术资源与西厢村的在堂博物馆相结合,在打造线下博物馆的基础上打造线上博物馆,对于传播西厢村鱼盘文化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统筹资源,拓展传播渠道。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平台的合作和自身的建设。在政府方面,要积极为在堂博物馆和相关平台搭建沟通的桥梁,打造多元化生成、多渠道传播的方式,拓展文化传播新渠道;在平台方面,在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策划博物馆景点的摄影比赛以及分享活动等,为用户搭建交流的平台;在博物馆自身方面,博物馆应当积极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倾听其对于展览的期望与建议,综合考量后对自身模块、内容进行调整与设置,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
2.激发参观者兴趣,激励协同创新。在新媒体的语境下,产生了UGC内容生产模式,UGC全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产内容[6]。在UGC模式下,博物馆参观群众会就博物馆参观形成自身的感受与建议。
3.发挥大数据优势,促进传播质量提升。大数据时代,博物馆运营者需要根据内容进行分类,并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用户的喜好和习惯进行评估,从而优化服务,创新产品,实时进行内容的调整,为参观者打造精准服务,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效果,促进文化的传播。
(四)线上线下平台联动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鱼盘艺术文化的传播,还可以通过诸如数字编辑、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新媒体技术,将鱼盘文化的相关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从而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数字技术将一些美学、艺术价值高的鱼盘进行保存。
除此之外,通过应用以VR虚拟技术、感应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能够更好地让鱼盘的整个工艺流程更具体地展示出来,如鱼盘的造型、装饰乃至拉坯、绘制、观看等。在这一过程中,鱼盘原有的把玩、欣赏等艺术特点,顺利转变为参与、体验以及互动,这也是新媒体时代中鱼盘文化传承的全新路径[7]。
五、结语
西厢村鱼盘技艺活化的方式有多种,笔者在对西厢村鱼盘的历史发展有了较为详细的认识之后,以国内陶瓷艺术发展较为良好的景德镇陶瓷为例,分析了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然能够持续发展的缘由,并总结出其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以及可行的对策。在有了景德镇地区陶瓷发展的指引后,笔者在新媒体语境下探讨了鱼盘技艺的活化路径,在“众创”策略的背景下,通过新媒体盘活鱼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鱼盘文化作为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的传承、传播发展策略与其他陶瓷大同小异,抓住西厢村当地发展的特点,在政府基于积极的扶持基础上进行鱼盘文化的传承、活化是西厢村鱼盘技艺的必经之路[8]。
从西厢村自身发展来看,应当积极利用原有的鱼盘技艺,全方位活化精神文化资源,使之在成为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带来经济效益。从当地政府角度来看,鱼盘作为博山陶瓷的一个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同时,作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城市明信片的身份也不言而喻。讲好历史故事,推动鱼盘技术与文化传播是手工艺者的期许;提升经济价值,以鱼盘为中心带动当地群众致富是西厢村村民的愿景。落实“众创”策略,促进鱼盘文化传播;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线上博物馆、新媒体平台向普通群众传播非遗知识。这不仅是西厢村活化鱼盘文化资源的尝试,也是我国亟待振兴的乡村地区脱贫的一次创新性实践[9]。
参考文献:
[1]潘鲁生.传承民间文艺薪火 服务人民美好生活[N].中国艺术报,2021-7-30(5).
[2]李学明.基于新媒体的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艺传播路径研究[J].明日风尚,2020(20):151-152.
[3]阮玲娜.新媒体环境中博物馆的线上传播策略[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3):135-137.
[4]黄雨昕,李淑琛,吴偲喆.新媒体时代下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播路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6):10-12.
[5]余非石.新媒体艺术的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J].文化产业,2021(23):156-157.
[6]赵宇翔,范哲,朱庆华.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05):68-81.
[7]范美俊.艺术传播的媒介转型及其影响[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9(03):13-21.
[8]任政.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研究[J].传媒论坛,2020,3(02):35+38.
[9]崔研因.文化创意经济时代下的工艺美术转型创新之思考[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1(04):108-110.
作者简介:
孙强(1971.5-),男,汉族,山东招远人,硕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空间设计。
张琦(1970.2-),男,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滨州职业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新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