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海燕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建构高效课堂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所热议的话题。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推行下,道德与法治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高效课堂的建构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传统文化既是我国宝贵的思想精华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助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具体结合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精心设置传统文化的融合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助力高效课堂的建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构的必要性
(一)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小学道德与法治本就是一门以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在立德树人的落实方面更具可行性。然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同时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处于浅层认知阶段,立德树人在课堂中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构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强化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能够得到思想品德的升华。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聚焦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变化,提升学生的品德水平,从而推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落实。
(二)推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生硬,教师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法,以单一的口头讲解向学生传播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理论。单一生硬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的思想品德变化不明显。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科特点,以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干预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触及学生的内心感受,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
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优质的教学手段,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高效课堂的建构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
(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经常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低,对道德与法治的探究兴趣不高。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改变传统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探究。因此,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思考如何持续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对课堂内容展开深度探究,以及如何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高效课堂的建构中,学生应树立主人翁意识,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深刻体验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收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明确自身在课堂探究中的主体地位。
二、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势
(一)拓展道德与法治课堂容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教材所展开,教材几乎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这容易导致课堂容量相对淡薄,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精华,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能为该课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精选合适的传统文化素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话题,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能弥补教材中的不足,拓展课堂容量,给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推进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构。
(二)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展现形式多种多样,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法很难在课堂中呈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不利于达到预计的教学目的。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中,教师需要围绕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合设计,带领学生深刻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文化传播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以不同的体验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技能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其魅力,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需要借助历史人物故事深化感受,而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则需要学生于生活中才能体会。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能有效推进教学方法的丰富创新,推进高效课堂的建构。
(三)赋予道德与法治人文内涵
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应传授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更应涵养学生的内在品格,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定位偏重于学科特点,忽视了人文性特点。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能将我国千百年间积淀的人文精华融入课堂中,使生硬淡薄的课堂内容变得富有活力和人文气息。
在融合了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小学生不仅能了解我国历来所崇尚的道德情操,还能培养文化传承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深化小学生的文化涵养。学生在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不仅能建构适合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认知体系,还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传统文化的应用赋予道德与法治深刻的人文内涵,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传统文化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构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传统文化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建构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状况。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科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打好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将兴趣迁移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探究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传统文化,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吸引下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环节,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春节各地不同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贴福字、放鞭炮、除夕包饺子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我国的传统习俗,烘托浓厚的春节氛围,使学生在精彩有兴趣的传统习俗中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借助传统文化情境,教师能够将生硬的课堂知识融入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激活了课堂的趣味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高效课堂的建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剖析传统文化内容,深化学生课堂理解
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需要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也在逐渐增加关于传统文化的篇幅,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延伸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在传统文化助力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法,带领学生深度剖析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鼓励学生从个性化的认知角度出发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带领学生展开多角度的思考,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化认知剖析传统文化,使学生在相互交流沟通中掌握全面分析传统文化的方法,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认知。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剖析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剖析“挑小木棒”游戏的玩法及意义。学生可以一边尝试游戏一边分析这个游戏的优势,从中发现“挑小木棒”则能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等。这样,学生能够深化对传统游戏形式、内容及价值的理解,推进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构。
(三)引入传统文化素材,拓展学生认知领域
认知广度决定了学生的视野宽度,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应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前,课本教材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然而经过浓缩提炼的教材内容很难满足学生对主题深度理解的需求。
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弥补教材单薄性、浅显化的特点,对相关的课堂主题进行更为全面的补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提升学生对课堂主题的探究深度和学习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应具体分析教材内容,深入挖掘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将与主题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引入课堂中,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持。这样,教师便可以借助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为高效课堂的建构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为例。小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当代,为了使学生对家乡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入具有家乡特色的传统文化,如家乡的传说、家乡的传统工艺、从古至今家乡的名人轶事,以及家乡发展史等。借助家乡的传统文化,小学生能从时间角度纵向理解家乡的发展,对自己的家乡产生浓浓的热爱之情。可见,传统文化能有效推进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构。
(四)布置传统文化议题,深化学生道德感悟
道德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两大体系之一,深化学生对道德内容的感悟是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深度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深刻感悟课堂教学所要传递的道德内容。
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着诸多的交叉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所传递的诸多道德内容都是我国千百年来所流传的传统文化精华。为了深化学生对道德内容的感悟,教师可以引入与课堂主题相关且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传统文化议题,组织学生展开深度的交流探究,展现学生内心最深刻的感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在传统文化的依托下,教师能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推进高效课堂的建构。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我们的好朋友》教学为例。为了增进学生对友谊的认识,深刻体会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教师可以引入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组织学生对两人的友谊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从廉颇与蔺相如的友谊中体会到好朋友要有共同的志向,朋友之间相处应互相尊重、坦诚相待、真诚宽厚。围绕传统文化议题,学生能深刻感悟道德内容,提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果,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
(五)组织传统文化实践,强化学生道德体验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以直观体验为主,单一的理论讲解很难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化学生的认知。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相关认知的过程。
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综合分析课堂内容,设置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综合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道德内容,实现道德水平的提升。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使学生在践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触动内心的感受、强化道德体验,提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果。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准备一些关于川剧变脸的道具,通过表演及探究变脸的方法来具体感受这一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学生能深刻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知民间艺术的精妙绝伦,从而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树立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也能借助传统文化实践,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推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元素,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能烘托有趣的学习氛围,赋予课堂浓厚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强有力的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助力高效课堂的建构,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质的课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