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中激励教育法的应用策略

2024-06-16 12:33:12李颖温建刚马军明
天津教育·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育法班主任学生

李颖?温建刚?马军明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能够在班主任的积极引导中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光彩。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对外部世界没有形成准确的认识,不论是在知识学习中还是个人成长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班主任从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入手,选择激励教育法鼓励学生,希望通过对学生的激励与鼓励增强其学习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实际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运用激励教育法的形式与内容不一定与学生的成长实际以及成长需要相符合,导致激励教育法的运用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激励教育法运用中的常见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阐述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激励教育法的有效运用与实践。

一、激励教育法运用常见问题

小学班主任运用激励教育法,希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氛围,既能够提高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与喜爱程度,也能提高学生对班主任教育管理内容的接受程度。从这一点看,激励教育法的运用具有促进小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效果。但在实践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并不完全,对激励教育法的理解并不透彻,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容易出现不足,难以实现激励教育法的应有效果。从真实的教育情境看,小学班主任运用激励教育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激励语言内容简单

小学班主任在运用激励教育法的过程中存在激励语言内容简单的问题。在部分班主任眼中,小学生比较幼稚,理解能力不足,更多将学生看作教育中的客体而并非主体,在这种有失偏颇的教育观点下,教师激励学生的时候往往只选择简单的“做得真好”“做得真棒”“老师期待你下一次的优秀表现”等语言,不仅对同一个学生如此,对不同的学生也是采用相同的激励语言。这种简单的激励语言难以让学生的内心产生真正的触动,不利于学生内心动力的产生,激励效果有限。

(二)激励教育模式固定

小学班主任在运用激励教育法的过程中存在激励教育模式固定的问题。小学班主任鼓励学生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语言激励和奖励激励两种,学生更加喜欢奖励激励的模式。客观存在的奖励能够让学生时刻回忆起自己被班主任夸奖与肯定的时刻,有助于学生改善动力的持续产生。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激励教育模式变化并不大,为学生提供的奖励激励基本上局限于本子、笔、文具盒等方面,并且是能够直接买到的商品,较少包含特色手工方面的奖励。这种模式长期固定后,难以持续激发学生心中的改善动力。

(三)未与学生特点结合

小学班主任在运用激励教育法的过程中存在未与学生特点结合的问题。小学班主任在鼓励学生的时候,往往针对学生的当前表现进行鼓励,但由于管理班级需要太多精力,班主任在表扬学生的时候也不容易与学生之前的表现相结合,难以体现出与学生的成长变化相结合的激励特点。这种激励方式下,学生得到的鼓励较为单薄,激励作用在学生内心的效果持续时间较短。

(四)缺少激励体系建设

小学班主任在运用激励教育法的过程中存在缺少激励体系建设的问题。很多时候,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鼓励呈现一种随机特点,当学生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发生变化的时候,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激励。这种激励简单直接,但并未与学生的成长阶段进行更为紧密的联系,同样缺乏对学生成长的长久支持,难以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成长的有效思考,影响了激励教育作用的发挥。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中激励教育法的有效运用

简单直接的激励在短时间内会促进学生的改变,但要想这种效果持续作用在学生身上,小学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个人成长、个人变化与人际交往等进行计划性设计,并且与学生的成长阶段和未来发展前景相结合,制定具有一定逻辑特点的激励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指向精准的激励引导,促进学生的长效改善与积极进步。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应当坚持“明确当前现实、挖掘个体意愿、确定发展方向”的激励原则,从学生的实际表现出发选择激励学生的方式与内容。

(一)学生学习方面

在小学阶段,学生尚未养成正确对待知识学习的习惯,更多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学习只是在完成教师与家长的要求,将其视作一种任务,学习的自主动力十分不足。在这种不正确的学习认识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观点、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等发展都容易出现问题。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正确的学习观点下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能力。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激励教育。

1.激励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小学班主任不能只是反复向学生重申“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观点,而需要通过启发式的激励,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班主任应当和学生一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任务,还要与学生积极沟通与交流,发现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兴趣点,找到激励学生的基础。在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的激励教育引导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改善表现进行针对性表扬,使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不断增多、学习态度更为端正。

2.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点。

受到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影响,即使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也过早接触到了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有的学生想成为互联网达人,对正常学习的观点发生了变化。针对学生的这种变化,在激励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和学生一同分析成为网络达人的条件,让学生思考只有网络热梗但没有真才实学的支撑能否经受住互联网浪潮的冲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现阶段的学习,认识到学习就像盖房子一样要打好地基,这样才能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激励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难以形成对个人学习的全面认识,更多时候停留在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模仿层面上,从中提炼出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普适性,难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激励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和学生一同分析在不同学科中的学习表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优势表现与不足表现,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出自己的建议,以此提高激励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找到改善学习方法的有效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

4.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运用激励教育法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小学班主任可以采用目标任务综合激励的方式,一方面为学生设计与学习习惯相关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予学生肯定,使学生的成就感更为明显、坚持的动力更为充足。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反馈与变化,及时调整目标任务综合激励的内容,适应学生的变化,以此促进学生在激励教育中的有效成长。

(二)学生成长方面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未来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憧憬,他们总是想着一夜之间长大,能够脱离教师和家长的“束缚”,过上自己想象中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成长想法与现实世界脱轨,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心态的养成,更不利于学生发现真正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方法。在运用激励教育法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要注重学生主体教育理念的渗透,让学生认识到影响自己未来生活质量的关键是自己在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实际行为,提高学生对日常行为的重视程度,以此提高学生在成长中的积极主动性。

1.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心态。

小学班主任要激励学生树立成长型的成长心态,不沉浸在对未来的虚无想象中,也不沉浸在对已经逝去的时光的惋惜中,而是珍惜当前的每一分每一秒,迎接成长中的每一个挑战,并且乐于战胜挑战,从中得到成就感。班主任要及时肯定学生在成长中的每一次探索,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和学生一同分析原因,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激励中形成对个人成长特点的清晰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型心态的顺利形成和发展。

2.激励学生找到适合的成长方法。

每个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适合的成长道路也不完全一致,自然需要的成长方法也各有特点。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运用激励教育法引导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班主任要做好对学生的观察与记录工作,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激励学生的过程中将自己发现的闪光点告诉学生,不论学生是否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势,班主任的肯定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信心。并且,这种激励与学生的实际成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指导学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发现更多有效的成长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学生变化方面

小学时间较长,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也较多,呈现递进式的学习与成长状态,这是影响小学班主任运用激励教育法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对学生的有效激励与引导,更要与学生的变化相结合,运用更为灵活的策略与学生互动,采用适当的激励方式帮助学生平稳地度过变化阶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从学生的变化入手,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两种激励方式的实践。

1.及时表扬。

当学生有较大进步与变化的倾向时,班主任要积极关注、评价学生的变化。当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开始认真听课时,班主任要表扬学生注意力集中,肯定学生的听课表现,但并不一定要与学生过去的不良学习习惯作对比,要让学生的心中只留下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当集体意识淡薄的学生开始关心班级同学时,班主任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友爱行为,肯定学生关心他人的善良品质。在其他学生积极变化的情境中也是如此,班主任用正面鼓励的方式肯定学生的行为,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受,帮助学生保持这种行为,促进学生的长久积极改变。

2.及时纠正。

当学生存在不良行为或习惯的变化倾向时,班主任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与行为。小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外,还需要处理与教师、同学以及家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很多时候,班主任会观察到学生存在发展坏习惯的倾向,并且采用严厉制止的方式,但这会给学生更多的压力,让学生进入恶性循环中。班主任应当与学生进行谈心,用真诚的心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和学生分析不良习惯的产生源头,深化学生对成长中压力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短暂宣泄情绪压力的不健康之处,鼓励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释放压力的方式,及时遏制学生身上不良习惯的发展。

(四)学生交往方面

在小学阶段,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相处也是影响其成长质量的关键,这是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必修课。学生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才能有效处理自己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在运用激励教育法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不能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需要在更具有温度的激励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合作方式与矛盾处理方式,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观点与方法。

1.激励学生积极与其他同学合作。

小学班主任要主动提示学生,个体力量有限,难以迅速高效解决自己面对的学习或生活问题,但在合作中,人数增多后,集体的智慧也不断增多,解决问题的力量也会随之变强,战胜困难的概率也会提高。小学班主任通过这种对比启发的激励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激发学生开展多样化合作的动力,有助于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在合作中增进关系。

2.激励学生主动化解矛盾。

小学阶段学生之间产生摩擦的起点一般为日常相处中的小事,及时处理后就能降低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影响。在处理学生矛盾时,小学班主任应当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入手,选择适当的激励语言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客观的角度上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引导学生思考换一种处理方式是不是会有更好的结果,让学生主动与对方和解,以此打开学生之间的心结,让学生重归于好。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基础阶段,在学生的人生成长中占据重要地位,小学班主任教育引导学生的方式会对其成长与未来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激励教育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积极健康态度的养成和阳光向上心态的发展。小学班主任要不断改善以往激励教育法中存在的不足,用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激励方式构建激励教育体系,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促进学生的积极变化,发挥激励教育法的应有优势,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教育法班主任学生
思考
中国火炬(2024年4期)2024-05-18 06:50:49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夸夸我的班主任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学生写的话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1
《职业教育法》重要问题修订意见的调查
我国加紧修订(职业教育法)健全完善相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