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延安五老”的谢觉哉,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谢觉哉育有多名子女,他常常对子女们说:“我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在他的身体力行和严格要求下,谢家形成了严于律己、勤劳本分的优良家风。
谢觉哉1884 年5 月出生于湖南宁乡,早在青少年时代,他便对家乡豪绅们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他认为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谋求个人私利的。
延安时期,谢觉哉主持中央党校工作,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他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学员,跟学员同吃一锅饭,同坐一块石头学功课。管理员见他身体虚弱特地炒了一点油菜送他补养身子,他却转送给生了孩子缺奶的女同志。进城后他担任内务部部长,当时机关的房子十分陈旧,有人主张改建或大修。他说:“房子只要不塌、不漏就可以住人,维修一下就可以了。”有人提出盖办公大楼,他说:“只要我在内务部,你们就别想盖大楼。”
谢觉哉不徇私并且以身作则,对子女言传身教,希望子女们明白“居新社会学新本事”才能立足,而不是借助长辈的权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在湖南老家务农的亲属想凭着谢觉哉的“官位”到北京来找个工作、谋个前程。但谢觉哉并未让他们如愿。1953 年10月,谢觉哉写了一封家书,批评这种找关系、走后门的作风。他在信中强调“求学做工要靠自己”“父母管不了许多”,他反复教育儿孙、亲友们要安心农村生产,学习新知识,跟上新时代,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谢觉哉告诫孩子们,作为共产党人的亲属应该“ 工作在先享受在后”。他经常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们集体上课,忆苦思甜。为让他们得到锻炼,他把院子里的一块空地利用起来,一有空就带着孩子们翻地,种菜,养猪。
1964 年4 月27 日是谢觉哉八十岁寿辰,湖南老家的儿子们早早就商议要给老人家祝寿,给谢觉哉写信希望得到他的同意。谢觉哉回信写道:“老人的喜欢是后一辈工作做得好,尤其是地方工作做得好,而不在乎什么庆祝。”
于是,大家放弃了去京祝寿的念头。八十大寿那天,谢觉哉在扬州考察工作。这天他未告知当地的同志,上午轻车简从视察了一个村镇,和农民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晚上,他在日记中写了一首《生日在扬州》的诗抒怀。后来,谢觉哉把这首诗抄寄给了故乡的儿孙们。
来源:《清风十二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