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妮娜
科学探索始于好奇,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会对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产生好奇并提出疑问,这就是幼儿偶发性科学探索的信号。年龄小,注意力维持时间短,知识面狭窄等因素导致幼儿的探索无法深入进行。当幼儿发出了偶发性科学探索的信号却没有得到关注和引导时,他们的探索很可能会中断。那么,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转变为有效的科学探索呢?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幼儿感兴趣的事。幼儿漫不经心的自言自语、惊奇的眼神都可能是萌发探索的契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用敏锐的眼光去关注周围的事物,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迅速识别探索价值,引领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我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的水探乐园,他们自由地观察、兴奋地议论。这时,我听见毛毛在远处喊:“水蜗牛,水蜗牛,我发现了好多水蜗牛。”我赶紧凑过去,因为我也没有见过水蜗牛。我们找来网兜,从水里捞出几只水蜗牛,有的幼儿用手戳一戳,有的干脆把它们捉起来仔细看,我鼓励他们去草地上捉蜗牛,并与水里的蜗牛对比观察。
在对蜗牛的近距离观察中,幼儿冒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蜗牛吃什么?”“为什么有的蜗牛生活在水里,有的蜗牛生活在草地上?”“蜗牛有没有脚?”“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于是,我提议把蜗牛带回自然角养着,并在教室的阅读区增添了有关蜗牛的图书,鼓励幼儿积极投入到对蜗牛的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