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
在尘世生活,总免不了烟火气。那是流转于寻常巷陌的袅袅炊烟,是聚集于城市饭馆的腾腾热气,更是洋溢于万家灯火的家长里短。人们对美食,素有莫名的热衷,特别是疲累一天后,看到眼前那琳琅满目的美食,只消将筷箸伸向其间,便能感受菜肴的诸多风味,不由萌生出幸福感,岂不美哉?
食物连接生活,亦连结家乡,透露出绵厚的风土人情。而对于美食作家、食评人林卫辉来说,美食的意义不仅于此,它还承载着过往的饮食记忆,以及凝练出的饮馔之道、文明智慧。在新作《寻味》中,他走遍大江南北,踏足世界各地,寻找人间美味。林卫辉并不满足于讲述佳肴的味、色、香,他试图探寻佳肴背后的内在流变,重新审视加工、烹调时的分子变化,用科学的目光解构传统食文化。比如烧制龙头鱼时,由于鱼本身水分含量高,所以去其中间脊骨,拍上淀粉后香煎,再以芹菜入味,便能去除过多的水分,同时在高温油煎下,大分子的蛋白质分解为呈鲜味的小分子氨基酸,就能呈现出外酥里嫩的口感,弥补龙头鱼味道寡淡的不足。借由微观层面的物理变化,林卫辉将最具世俗气的烟火,写得如此条分缕析、清新脱俗,兴许与他本身对食物博闻强识的功底是分不开的。
饮食与文化历来交融,与饮食有关的典籍更是数不胜数,渗透着鲜明的地域印记。林卫辉在《寻味》里既追溯了饮食的烹调之法,述其用料制作之精妙,又旁征博引,借食物考古挖掘逸闻趣事、习俗差异,熔铸成中国的厨艺之道。例如,现下以荷叶入菜的方式,其实古已有之,如《东京梦华录》中的“猪羊荷包”、《红楼梦》里的“莲叶羹”、清代《调鼎记》中的“荷叶包鸡”,再到如今澳门凯旋轩的盐焗荷香汤鲍百子鸭,均显示出人类与自然的相知相许、相辅相成以及传承创新。
有趣的是,透过饮食,还能从中窥得其身世与来历,成就妙趣横生的美食江湖。无论是大众菜谱,还是私人秘籍,这些美食配方都浓缩人情世故,人心冷暖,蕴含着传统文化里的精神韵致。梅花性情高洁,为人称道,结成果实后命运却各不相同:盛在盘中,便是待客佳品;谱曲吹笛,落梅兴叹,不免哀伤悲叹;若作和羹,可以调理得酸咸适中。人生亦是如此,以乐观应对生活坎坷,总好过唏嘘度日,长吁短叹,倒不如一颗梅子来得自在。
作家笔下的百般滋味,无不渗透着温润的人文关怀,展示出丰沛的生命哲思和生态活力,在此维度上,便有了人生寓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