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娟 杨皓森
贸易可持续发展
2023年下半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走势进一步分化,美国经济加速回暖,欧元区经济濒临衰退,日本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新兴经济体态势向好,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尚未消除。为研判2024年我国外贸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风险挑战,国家信息中心运用大数据对海关HS8位编码的全球486万条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发现:当前我国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出口竞争力持续攀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但随着相关国家加大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及部分企业加快海外布局,我国光伏产品、机电设备、锂电池等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出口竞争力有所下滑。可以预见,2024年外部需求复苏仍存逆风、关键产品断链断供风险仍偏大、对华双向挤压持续加剧等对我国稳外贸仍有较大挑战,我国外贸环境与形势仍处于复杂多变的局势中。
一、我国出口竞争力整体稳步提升,外贸“韧实力”持续彰显
(一)稳外贸政策不断发力,外贸运行保持平稳
2023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贸易形势,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外贸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外贸大省围绕拓展外贸市场、提高贸易便利、做强贸易主体、培育贸易新动能等积极发力,加快出台具体支持举措,取得较好成效。2023年,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0.6%,表现好于全球主要国家。对外贸船舶进出港监测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日均到港、离港船舶载重同比分别增长0.8%、0.2%,外贸走势保持平稳,开局良好。
(二)出口竞争力持续攀升,光伏产品竞争力有所下滑
出口竞争力指数1能够反映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优势,其评估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出口竞争力指数达2.2,同比增长3.1%;其中,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船舶等行业表现较为突出,出口竞争力指数达2.7、2.9、1.5,较上年分别提高33.5%、1.3%、0.3%,说明中国外贸的多元化发展策略初见成效,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为中国产业升级和国际市场扩张提供了支撑。但随着一些国家加大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我国光伏产品、机电设备、锂电池等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出口竞争力出现下降,2023年出口竞争力指数分别同比下滑17.4%、6.7%、4.0%(图1),说明新型贸易壁垒正不断增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难度。
(三)与“一带一路”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与欧美贸易联系走弱
贸易联系度指数2能够反映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区域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其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我国与共建国家和地区贸易联系度持续上升,2023年贸易联系度指数达1.7,同比提高16.1%。其中,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点区域,2023年与我国贸易联系度指数达2.1,同比增长4.6%。但测算也显示,随着美国持续推进对华贸易“脱钩”,2023年中美贸易联系度指数同比下降12.7%,创近年新低至1.0;随着中欧贸易关系趋于紧张,2023年中欧贸易联系度指数也逆转近年持续上升的势头,同比下降8.0%至1.4(图2)。
二、2024年我国稳外贸面临的主要风险挑战
(一)世界经济中低速运行,外需复苏仍存逆风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不乐观。世界银行2024年1月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经济仅增长2.4%,较上年放慢0.2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增速趋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虽将全球经济增速上调至3.1%,但认为仍须高度关注地缘政治冲突和欧美通胀风险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受金融状况趋紧、贸易增长疲软、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等负面因素影响,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综合判断,2024年全球经济仍将继续处于疫后恢复阶段,摆脱长期低增长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全球贸易复苏也仍面临系列挑战。WTO首席经济学家拉尔夫·奥萨近期表示,此前对全球贸易的预计过于乐观,由于经济疲软、地缘政治冲突和航运中断等影响,2024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率或需下调。
(二)芯片等“卡脖子”问题突出,产业断链断供风险仍高
为遏制我国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势头,近年来美国推进“印太经济框架”(IPEF),先后颁布《芯片与科学法》和《通胀削减法》,强化发展本国制造业并加强对全球芯片、电池等产业链供应链的把控,2023年10月又进一步收紧出口管制,拟打击先进计算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等物项以及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我国着力发展的高科技行业。欧盟及日本、荷兰紧追美国脚步,修改出口管制相关法律法规和物项管制清单,不断收紧高端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出口管制,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卡脖子”断供风险不断加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芯片进口额同比下降15.4%,进口量同比下降10.8%,芯片进口金额和进口数量连续两年下降。进一步量化分析显示,我国芯片进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造成手机等电子产品出口下降0.7个百分点。预计2024年这些管制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冲击。
(三)外贸环境复杂严峻,对我国双向挤压持续增强
一是欧美国家继续加大对华贸易打压。为遏制我国发展势头,降低我国发展对其相关产业竞争压力,欧美等国近年来频频以国家安全、低碳减排等名义加快构建数字壁垒、绿色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并对华发起所谓反补贴、反倾销贸易调查,阻遏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对我国相关产品出口造成较大冲击。2024年一季度欧盟针对中国“新三样”快速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表达了其与美国步调一致的政治态度,但具体落实仍面临诸多挑战。二是美国加速推进“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意图打造“去中国产业链同盟”。墨西哥是近岸外包的最大受益者,从美国由墨西哥进口的产品类型来看,2023年一季度运输设备(汽车)占比仍居榜首,其次是计算机和电子产品,两者在美国进口份额中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医疗器械(15.6%)、航空航天(15%)、家具(6.3%)等行业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近期特斯拉也在动员中国供应商出海,去墨西哥复制“上海工厂”。东盟与中国双方产业结构存在天然的协同性和互补性,东盟承接了部分我国国内外迁的产业。三是我国产品出口面临双向竞争压力持续上升。随着欧美国家加快“再工业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我国优势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与相关国家重叠度不断走高,出口产品结构日益趋同,面临更大双向竞争压力。对我国与主要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分析显示,2023年我国与美国、欧盟、印度、韩国等相关国家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3分别达0.4、0.6、0.5、0.4,较2019年分别提高15.0%、4.1%、8.4%、4.0%。
此外,地缘冲突不断加剧,俄乌冲突尚未结束,巴以冲突或在2024年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构成重大地缘挑战,红海航运通道受阻仍然存在。2024年,美国、英国、南非、印度等均将开启大选,选举将增加世界经济偏离当前路径的不确定性,也有可能加剧各国内部的社会矛盾,进而拖累经济和贸易增长。2024年我国外贸面临的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多变,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挑战。
三、推动外贸促稳提质的政策建议
一是加大稳定外贸基本盘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释放财税、金融、贸易便利化等政策红利,深化全链条全流程通关便利化改革,助力外贸企业“扬帆出海”。继续办好广交会、服贸会等重要展会,更好发挥驻外经商机构作用,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展、对接洽谈支持力度,有力稳定外贸订单。
二是加快科研创新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支持外贸企业稳步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环节,着力推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及高收益产品研发创新,促进对外贸易产品的升级优化。持续推动国内外贸区域结构优化,不断提高东部地区贸易质量,稳步提升中西部及东北省份对外贸易竞争力,优化区域贸易格局。
三是积极挖掘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继续深入挖掘欧美等贸易增长空间,加大与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等新兴市场贸易往来力度。持续深化贸易创新,稳步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稳步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培育外贸增长新优势新动能。
作者:傅娟,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副研究员;杨皓森,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助理研究员
编辑|邓茗文 dengmingwen@sdg-chi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