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军
一、关于要不要做?——践行ESG,与时代同频共振
首先,一个核心也是一个前提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提倡中国企业积极践行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有人说,ESG理念源自国外,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中国企业应该按照ESG的要求来经营。
原因之一:ESG理念与国家的发展理念、大政方针方向一致。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到2025年完成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我们将这些发展理念、大政方针落实到企业发展中,便会发现,企业ESG管理的理念旨在推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协同发展,与之一脉相承。
原因之二:践行ESG管理理念,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首先,ESG中的E(环境)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重视并保护环境,通过提倡企业践行ESG可以很好地推动企业改变传统的忽视经营外部性的做法,采用更加环保和更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减少企业经营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显然属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范畴。
其次,ESG中的S(社会)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关注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与关切,通过关注员工福利、社区发展、消费者权益以及供应链可持续性,营造一个与利益相关方和谐、平衡与合作发展的良好生态,并以此赢得企业经营的社会许可。
最后,ESG中的G(公司治理)要求企业关注其治理结构和运营方式,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投资者和社会对企业的信任水平。
总之,以对环境、对社会负责任以及透明、诚信、规范的方式经营企业,是企业可持续社会价值的体现,符合社会期望,更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原因之三:做好ESG,是企业作为“国家名片”的责任。
一方面,我国目前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十分严峻,有些国家刻意寻找不利于中国的言论和事件;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中竞争也难免面临有敌意、不友好的对待。因此,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担负起大国责任,就要求作为“国家名片”的中国企业也能够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践行ESG的标杆。
就在5月10日中国品牌日活动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表示,将出台政策支持打造国家名片;我们中国企业的素质、中国企业的经营方式需要让世界认可,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ESG是在国际上普遍得到认可的企业运营标准,因此做好ESG,就是在国际上打造好这张名片的一条必经之路。
总之,ESG虽然来自国外,但其理念与我国的发展理念、大政方针同向同行;做好ESG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营造健康的企业经营社会环境,强化企业品牌和韧性;同时,利用ESG这个国际通用语言讲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故事,成为各方面都响当当、立得住的企业,也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为国家打造闪亮名片的责任。
二、关于怎么做?——实施ESG的措施保障
企业究竟应该怎样来实施ESG、做好ESG?建议从以下五个层面入手。
(一)认识层面
首先,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特别是企业的第一责任人,对ESG的理解要深入到位,这是最关键的。只有当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认识了ESG跟企业长远追求的关系、认识到ESG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才能够从组织层面真正为ESG在企业中的发展提供保障。如果企业高层没有到位的认识,企业就无法真正落实ESG的相关要求,无法按照ESG理念进行日常运营。
其次,光有企业高管的认识到位还不够,企业还要做到从上到下,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再到各层级的工作人员,对ESG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这样他们才能理解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有关ESG的目标和考核,否则,无法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帮助企业做好ESG工作。
目前,很多企业高管还做不到对ESG有清晰的认识,不了解ESG到底对企业经营有哪些方面的要求,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也有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虽对ESG有所了解,但他们的员工对ESG不了解,也就很难将ESG落实到日常运营过程中。
(二)组织层面
除了具有高瞻远瞩的领导力以外,企业在组织层面上还需要有求真务实的战略步骤、恰当有效的管理机制、具体落实的目标与考核以及高度共识的企业文化,做到有计划、有管理、有检查、有落实以及有反思、有要求。企业还需要招募合适的人才或者做好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为ESG理念在企业中的落实做好准备工作,将ESG理念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结合,使企业切实做到“负责任的经营与管理”。
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先行企业在积极投身ESG管理实践,不但提升了企业自身的ESG管理能力,同时这些企业的ESG影响力也在切实推动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变革。2024年5月13日,《财富》发布了2024年中国ESG影响力榜。虽然是一家之榜,但也让我们能从榜单中看到,在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当前,多家企业在ESG实践之路上稳健前行,做出了卓越努力并赢得市场尊重。比如:电池及材料行业的宁德时代,宣布到2025年电池工厂将全部成为零碳工厂;新能源领域的龙源电力,以有益于生态修复和社会发展的新自然经济模式进行新能源开发建设,公司全年主要收入来自绿色电能;互联网服务和零售行业的京东,推动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物流,供应链碳管理表现优秀;计算机行业的联想集团,推出企业碳核算平台和减碳运输服务,帮助客户定制化减碳;纺织与服装行业的溢达企业,改变纺织业“高水耗、废水污染”形象,率先实现无水染色,节约用水,减少化学品,废水近零排放;等等。这些榜单上排名前列、表现优秀的企业,让我们看到ESG的优秀实践能够在各个行业都释放出巨大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三)行业层面
目前,很多行业也已经在行业层面采取了行动推进ESG相关工作。仅2023年最后两个月,就有多个行业出台行业专属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与制度,为本行业企业的ESG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规范。例如,2023年12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汽车行业ESG信息披露指南》《中国汽车行业ESG评价指南》《中国汽车行业ESG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023年11月7日,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外发布旅游行业标准《旅游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指南》;2023年12月8日《能源企业ESG披露指南》和《能源企业ESG评价指南》两项团体标准发布;2023年12月1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保险机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指南》;等等。这些行业ESG信息披露指南、评价指南,为相关行业企业提出了ESG管理要求,提供了ESG 信息披露和评价的指南。
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以行业力量推动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践行ESG管理。当然,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行业特点,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本行业的ESG信息披露指南和评价指南,对推动本行业企业ESG管理实践有显著的意义。而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行业标准出台并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政策层面
从近期各行业ESG标准的密集发布情况可以看出,ESG在我国已经度过起步期,进入了当前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政策的推动功不可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持续加大各项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出台力度。从“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到“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到2020年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这些政策虽然未必冠以“ESG”字样,但在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上,与ESG的根本理念是高度吻合的。
国务院国资委在2023年发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央企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 ESG 体系,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并首次提出了央企ESG信息披露目标的具体时间节点和覆盖率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ESG管理的要求,释放出了我国对于企业 ESG 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信号,也彰显了我们在央企ESG管理上与国际接轨的决心。有理由相信,我国政府对央企ESG管理的要求必然会快速辐射到其他企业。
(五)社会舆论层面
关于ESG怎么做,我想说的最后一点是社会舆论层面。企业关心自己的声誉,因此十分关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也已经成为社会监督的重要渠道。绝大多数的企业危机,追根溯源几乎都与ESG体系下的某项议题相关,那些把企业推上风口浪尖的舆情,那些看似难以预测、突然发生却引发连锁负面反应的小概率事件,反映出的往往是企业在ESG管理中的忽视与缺失。
如果企业能够做好ESG管理,从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上来说更积极,从公司治理上来说更透明、公正、诚信,那么企业所面临的舆论危机就可能更少。所以,企业加强和落实ESG管理,就是做好公关与舆论管理的过程,就是企业强化自己声誉的过程。如果ESG管理到位,即使企业面临风险,化解风险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怎么看待ESG评级?——ESG评级与ESG管理相辅相成
在企业的ESG管理实践中,大家都非常关注ESG评级。毋庸置疑,ESG 评价体系是整个 ESG 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以及ESG管理的重要抓手;而作为衡量企业ESG实践成效的重要工具,ESG评级的科学性、适用性也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对ESG的质疑与批评更是从未停歇。
有人说,ESG各评级机构采用不同指标框架,这一家评的高,那一家可能评的低,到底哪一家更客观呢?比如,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多次公开质疑 ESG 的科学性,甚至曾经说“企业ESG评级是魔鬼的化身”。也有人说,ESG主流评级体系都来自国外,在中国肯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还有人说,需要警惕国际上一些不友好国家和组织,把ESG评级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制裁的借口。
在我看来,国际国内各ESG评级机构百花齐放,有不同的指标体系、不同的标准很正常,单一的评级标准不一定有利于ESG的发展,也不符合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事实上,中国甚至全球如果只有一个ESG评级标准,其合理性必然会受到更大的质疑。试想,在不同体制、不同国情、不同行业背景下,一个评级体系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评价所有企业的。而对于企业来说,在ESG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难免因为国情、行业等客观因素,无法做到对ESG标准之下的所有议题都无差别覆盖。
因此,企业要理性看待不同ESG评级的侧重和特点,既要重视ESG评级结果,更要重视ESG管理实践;既要做好ESG工作,也要讲好ESG故事,也就是做好ESG信息披露工作,以期获得更好的ESG评级结果,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有些企业认为只要做好一方面的想法是不妥的。做不好ESG工作,就没有ESG故事讲,硬要讲故事,就成了编造或者漂绿;同样,做好了ESG工作,却不重视ESG信息披露,就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融资),不利于企业树立口碑和形象,更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几乎所有国际和国内的ESG评级的一级指标都是三个: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二级指标开始有所不同,有些还有三级以及更细的指标;同时,不同的评级,各指标的权重也有所不同。国际主流ESG评级涉及环境可持续性、合规程度、利益相关方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指标覆盖面比较广泛,包括政策、组织、战略、系统、绩效、反馈等;而国内ESG指标体系在社会、环境和公司治理三方面都体现出中国特色,特别在环境与社会维度,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战略、目标结合比较紧密,在与国际平台对接时存在一定的“夹角”。
因此,企业应该研究国际和国内的ESG指标体系,融会贯通、兼容并包地建设自己的ESG指标体系,在进行ESG信息披露时兼顾不同指标体系的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对标国际ESG评级体系,否则无法得到国际市场认可。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国企业还要“走上台”,以实际行动展现企业ESG成绩,赢得国际上更广泛的尊重与认同。
伴随中国“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国的ESG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不管是出自行业协会还是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的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国的ESG发展正在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在这个努力过程中,ESG评级是重要的检验工具,但并不是企业ESG管理的最终目标。
最后,中国的企业要规避被人以ESG为借口进行制裁,要警惕落人口实,就更要高标准做好ESG工作,独善其身才能真正兼济天下。
结语
总之,ESG对于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只有具备韧性的企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外部挑战。而对ESG理念的理解与践行,正是企业打造韧性特质的抓手。ESG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机遇。它能够帮助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进程中贡献中国企业应有的力量。同时,ESG也是国际通用语言,掌握好这个语言,将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和平发展。
最后,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推动ESG在中国的发展,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本文根据作者在CBCSD第二十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上作主题演讲的内容整理而成
编辑|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