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泽宇 龙烨 黄青青 郝晓雪
精致的屋宅庭院,浓厚的红色氛围,五步一景,十步一画……春意阑珊之时,漫步于这座土家村落中,一幅村旺、景靓、人兴的和美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红渔坪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实现村内发展大变样、特色产业大提升、基层治理有成效,让村民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两部会师点燃江南战场
1930年3月6日,贺龙率红四军从五峰县城向西进发,当晚驻扎红渔坪并设立军部。
在这里,贺龙通过地下党组织了解地方革命形势,并作出指示:迅速组建一支地方人民武装力量,成立地方党组织,建立地方红色革命根据地。
两天后,红四军离开红渔坪,转移至长阳枝柘坪休整;四天后,红渔坪游击队集结成立。
土地革命时期留下的红色火种与革命基因,在这座鄂西山村薪火相传、接力赓续……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中原突围后,我军决定派一支奇兵渡过长江,深入江南敌后。
1947年1月22日,李人林率江汉军区一团一部与宁淮游击支队共400余人,从江陵渡江后改称江南游击支队,一路向西,如利刃直插敌后。
2月14日,张才千率领鄂西北军区四团和警卫团一部共1200余人,在原宜都古老背向南渡江,直奔湘西北,意在与江南游击支队会合。
闻讯,敌军处处设防、尾随追击。见此情形,江南游击支队经湘鄂西边界开展游击,张才千部则迂回至鹤峰,在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并安全转移后,向红渔坪方向挺进。
红渔坪是五峰西部群山之中的一块船形平地,不仅据关扼隘、易守难攻,还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群众基础深厚,为队伍休整的良地。
23日黄昏,江南游击支队游击数日后折回鹤峰宿营,收到张才千部发来电报:我部已进入五峰到达采花茶丘,盼与你部在红渔坪会师。
24日下午,两支英雄部队终于在敌占区腹地——老革命苏区红渔坪胜利会师,并整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休整三日,江南游击纵队再次进入湘西游击作战,继续牵制敌人,机动灵活地转战于湘鄂川边。
由于无根据地依托,加之江南雨季山洪常发,纵队不宜在江南久留。中央军委指示——相机北渡、会合鄂西北。5月2日晚,江南游击纵队顺利从宜都北渡长江。
101天内,江南游击纵队开展大小战斗200余次,歼敌3000余人,牵制了敌人4个正规旅和6个保安大队的兵力,完成了转战江南的战略任务。
党群同心共唤红色记忆
红,是这里的地名,也是这里的底色。
步入红渔坪村,一块硕大的如火焰的“红”字地标,立于鄂西山区的绝壁之上,引人回味那段红色的历史。
2022年,红渔坪村被纳入第三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在县、乡党委的指导下,该村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组织专班取经学习,形成了“集中建大、个别提升”的规划思路,打造本村“红色基因库”。
一首由王定烈将军在战斗间歇写下的《西江月·红渔坪会师》,镌刻于石壁之上,静静守护着矗立一旁的江南游击纵队会师纪念碑,诉说着纵队转战大江南北、进出鄂西、威震敌后的战斗历史。
“五峰鹤峰多峰,山峦叠嶂重重。敌军围困万千重,游击纵队横西东。千里跃进敌后,早有成竹在胸。红渔坪上旌旗拥,欢腾雀跃相逢。”词语铿锵有力、意境深远,不禁让人放声吟诵。
在历史的光辉中,红渔坪一直是一片红色热土,是名副其实的英烈山庄、红色村落。沿着2公里的“红色循环线”步行,一位位从红渔坪走出的革命英烈肖像陈列于两旁,一则则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代代相传。
行至中心地带,一幢年代久远、“撮箕口”构造的木质宅房——卢家老屋修缮如初。此宅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率红四军在红渔坪驻扎时设立的军部旧址,如今被打造成占地4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政治生活馆。
馆内现代化的声、光、电视听技术,让人沉浸于一幕幕红色史诗之中。铜油灯、老电话、旧木箱、盒子枪……不少村民纷纷捐出当年革命先辈使用过的生活用品、战斗用具等历史物件,共唤红色记忆。
馆内开设“红色课堂”,课桌上的《革命的红渔坪》红色文创作品,让前来接受革命精神洗礼的人们,能将该村的红色历史“带得走、记得住”。
眼下,红渔坪村选拔出一支由擅讲红色历史的老同志和优秀年轻党员干部组成的“红色宣讲队”,村里的民间吹打乐非遗传承人肖尚海也带头组建起一支“会师锣鼓迎宾队”。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都自发参与到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来,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流量赋能绿色产业
逶迤武陵,峰峦叠嶂。在五峰西陲,红渔坪村犹如一颗山谷明珠,被三山两河环抱其间。徜徉村中,山清气朗、趣景天成,是旅游休闲的绝佳之地。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全域旅游手绘地图上,红渔坪村已成为一处“热门打卡地”。该村的“红色引擎”释放出乡村发展的强劲动力,重点打造以党建、研学为主题的红色乡村旅游,着力构建红色旅游带,高位嫁接全县旅游资源,让红色旅游催生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全乡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陆续有百余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地游客慕名来到红渔坪村,瞻仰革命旧址,缅怀先烈业绩。
红色旅游热度持续升温,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轻松就业和增收。这两年,全村民宿、农家乐数量从9家增加到了16家,不少能人也都回村创业。
串连红色印记,融合旅游资源。该村还将吹打天坑溶洞群、九孔天生桥两处景点纳入红色旅游项目中,并规划出一日游、二日游和居家休闲旅游等特色文旅项目。
目前,村集体合作社正在谋划建设“红色食堂”,以战争时期我军艰苦生活为蓝本,力求还原历史场景,让人们在品味原生态山乡土菜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与坚韧。
地处“楚天茶叶第一乡”的红渔坪村,多年来也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以红带绿,红绿鲜亮,旅游产业带来的“红色流量”,更为这里独具特色的高山茶叶产业赋能。
“去年,我们精心设计了多款文创茶礼,在丰富文旅产品的同时,也让村里的茶叶越来越‘出圈。”红渔坪村党支部书记薛娇介绍,2023年,全村茶农人均增收1400元,“茶园漫绿,日子红火!”
此外,该村还积极与其他合作社、企业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开展合作,每年获得相应分红,可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万元。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20万元。
“我们坚持把红色基因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探索‘红色文化感染人、红色阵地吸引人、红色队伍凝聚人、红色产业带动人的多维度、立体式红色党建新格局,助力基层治理破圈提效。”五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