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与“反内卷”

2024-06-14 10:33:06胡晓生
小康 2024年17期
关键词:石子儿归属感胜任

胡晓生

儿童通过自我驱动来探索和学习,这种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他们从一个认知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主要力量。

在走过一条山上的石子路时,儿童发现铺路石子儿里面有各种颜色和材质,有黑白的,粉红的,闪着金光的……她认出了石英石,含铁矿,开始捡石头,说要给科学课老师去认一下。家长提醒她,给她买过一盒子“矿石标本”,有一百种矿石,标注着每一种的名称,就放在她书桌上。该儿童不屑地回答:“要自己找的矿石才有成就感,买来的有啥意思。”

那盒精美的矿石标本是专门给她买的,家长一厢情愿地认为,带着专业知识的物件会起到某种环境熏陶作用。现在终于了解到,为啥盒子原封不动当了摆设。还有各种所谓促进智力发展的玩具、实验套装,寄托着家长的美好的愿望,尘封于家中某些角落。

对儿童而言,家长买来的物件很难与自己产生关联,自己发现和探索到的世界才是自己的。与自己有关联的世界值得去学习,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认知发展论专家皮亚杰强调了内在动机的重要性,儿童通过自我驱动来探索和学习,这种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他们从一个认知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主要力量。

关于人类行为动机的理论被称为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它认为有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即胜任感(competence)、自主性(autonomy)和归属感(relatedness),这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对于促进个体的特别是儿童的积极行为至关重要,可以激发内在动机和促进健康心理发展。这意味着,当儿童感到自己能够掌握学习任务、有选择权和被关心时,他们更可能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爱德华和理查德·瑞恩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胜任感可以增强个体的内在动机。胜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的能力的信心。当个体感觉到他们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时,他们就拥有了较高的胜任感。该儿童对自己捡的石子儿才有认识的兴趣,并获得成就感,也即胜任“自己完成的挑选矿石”这个工作,而不是别人挑好了给她,从而获得了自己对该任务的胜任感。

当个体感到他们的行为是基于自己的内在兴趣和价值观,而不是外部压力或奖励时,他们就具有较高的自主性。自主性涉及个体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自我决定权,该儿童“自己挑选”这个动作完全是她自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比起家长高价买来的精美矿石标本,更具有自主性意义。

个体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的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称为归属感。它涉及与他人的关系质量,包括亲密度、支持性和信任。当个体感觉到他们被他人接受、支持并且与他人建立了积极的关系时,他们就拥有了较强的归属感。当该儿童趴在地上找石子儿时,家长腹诽了一会儿那盒被嫌弃的矿石标本的价格,心疼了一下与泥地亲密接触的新裤子,无可奈何顶着烈日陪她找了起来,让她自主探索矿石并得到家长支持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探索内在动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发现内在动机与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活动有关,这为理解内在动机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青少年期是多巴胺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内在动机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激发个体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信息的编码、存储和回忆。当个体对学习材料感兴趣或好奇时,大脑可以更好地处理、组织和回访信息,增强记忆。

有心理学理论支持,也有神经生物学基础,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家长而言,了解到这一点,能够拒绝很多商品化的“知识”玩具,正确“反内卷”。

(作者系《小康》杂志社常务副总编)

猜你喜欢
石子儿归属感胜任
价值感与归属感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34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我们十岁啦——记小石子儿中队十岁生日庆典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9:02
用石子儿为什么能在水面上打出水漂儿?
钢轨枕木和石子儿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