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大学生电影节开启新篇章

2024-06-14 10:33:06于靖园
小康 2024年17期
关键词:荣誉大学生

于靖园

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因为年纪限制思考的广度,而是对于当下的电影作品展开了多维度的艺术阐释和哲学解读。

5月4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之夜”荣誉盛典在北京卫视、北京时间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数百位电影业界、学界代表、各界嘉宾及青年学子参与。

本届大学生电影节的主题词为“光生万物,影绘新篇”。4月20日开幕之夜,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主题宣传片精彩亮相,以一位现代青年的时空之旅为线索,带观众穿越回到1933年的大观园影戏园,再到1993年和过去的大学生共同目睹了黄建新导演的《站直喽,别趴下》,最后重返现代的3D电影时代。这一系列的穿越与回溯,不仅生动展现了电影艺术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也为本届大学生电影节拉开了充满活力的序幕。

创始人黄会林的坚持筑梦

从1993年创办至今,大学生电影节始终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为中国电影发展撰写青春注解,坚持“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大学生拍”的特点,持续代表着一代代大学生的选择。在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之夜”现场,八项由全国大学生推选出的最受大学生欢迎荣誉重磅揭晓,共同为中国电影祝福、喝彩。其中,《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获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影片荣誉,梁鸣获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导演荣誉,祖峰、蒋勤勤分获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男、女演员荣誉、董润年和应萝佳获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编剧荣誉,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艺术探索影片荣誉由《水草长生》获得,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处女作荣誉由《一个和四个》获得,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新人荣誉由庄达菲和李雪琴共同获得。

31年来,大学生电影节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青春电影名片。每一年,电影节都会从大学生们的审美视点出发,推选优秀的国产影片。在今年的“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单元,共征集200余部国产影片,最终遴选出34部“光影青春”优秀入选影片,并联合新影联影业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进行优秀影片的线下展映和映后交流,这些影片后续也将在大学生电影节的推荐下,进入全国50余所高校进行巡展。

本次启动仪式设置了多个特别环节,与会嘉宾共忆大学生电影节流金岁月的同时,携手展望中国电影的美好未来。

在“光生万物”特别致敬环节中,朗诵嘉宾黄会林和陶玉玲共同回顾了电影节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两位嘉宾强调,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青年电影人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是中国电影事业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她们还展望了科技进步为中国电影创作带来的新机遇,并期待大学生电影节能继续推动中国电影行业的创新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最后,黄会林和陶玉玲共同祝愿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圆满成功,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中国电影事业,共同铸就华夏光影之梦。

作为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始人,黄会林在现场的出现引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可以说,黄会林是大学生电影节创办以来最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1934年生于天津的黄会林,在年幼时期便颠沛流离,饱受战争的折磨。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黄会林随家人迁回北京,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书,1955年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8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从此,黄会林开始了迄今长达66年的教学与文艺生涯。

1978年后,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要求,黄会林的工作转型为教授现代戏剧,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中国现代戏剧研究课,她认真准备了戏剧课程,并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黄会林意识到,仅在课堂上教授戏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于是,她鼓励学生们创作剧本,并在课堂上进行排演,这一举措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接连创作了六七十个剧本。

之后,黄会林特意准备了学生写的六个剧本,策划了一场由学生完成台前幕后工作的戏剧演出。最终,该演出吸引了包括剧协专家在内的超过500名观众观看,大获成功。这次演出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戏剧创作的乐趣,也为北师大北国剧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禺先生观赏北国剧社的表演后,赞不绝口,并期待北京能涌现更多类似北国剧社的优秀团体。

1992年,黄会林调到艺术系担任系主任,从零开始,创建北师大的影视学科。她提出要突出四个特色,即整合建制特色、培养人才特色、理论美学建设特色和品牌特色。

1993年,第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拉开帷幕。黄会林创建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作为品牌特色,每年都吸引众多大学生和影视界的关注,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然而,三年后,由于没有筹到足够的资金,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办不下去了。但是,黄会林却说:“有钱没钱都得办,有大点的钱大点办,小点钱小办。影视必须有实践,如果不到实践中去,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大学生电影节是中国青年导演初试艺声的舞台,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突出“大学生评”特色

今年,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成功举办,历时数月,第24届国际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第十届青年优秀剧本推选、2024年度大学生影评推选和国际青年舞蹈影像大赛共征集到影片作品1600余部、剧本作品近800部、影评作品600余篇、舞蹈影像作品100余件。经过近百位大学生推选人的初评,以及学界和业界专业评审的终评,共有28部影片、55篇影评、20部剧本、17件舞蹈影像作品获得荣誉。

4月28日下午,“大学生原创之夜”荣誉颁授及展映活动于铜牛电影产业园举办,120 位荣誉获得者、众多影视业界与学界嘉宾以及多位入围选手、观众齐聚一堂,共同观赏原创影片的精彩片花,这些影片或荒诞不经,或诗意留白,或充满着人文关怀,每一种风格都诠释着青年创作者们对电影的独特理解。

第24届国际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共包含四个主题单元: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短片、实验短片,经过来自全国高校 100 名学生评委初评后,共有 115 部作品入围。最终,经过著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导演公平、公正、认真地评选后,共评出最佳剧情片、最佳动画片、最佳纪录片等 7 个荣誉。

剧情片单元最佳影片的桂冠由《侬到河里去》摘得,《梦绕尘埃中》荣获最佳导演奖,《神秘的她》荣获最佳编剧奖,《海上来客》荣获最佳摄影奖,《四牲六道》荣获最佳剪辑奖。

在动画短片单元,最佳动画短片《Olympia》以独特的创意和制作水准拔得头筹。实验短片单元如《蚂蚁》《dust》《记忆之海》《蛋》《黄昏马戏团》均入围获得认可。纪录片单元最佳荣誉则花落《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和《大艺术家》,这两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制作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

在原创之夜上,《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的导演徐志垒表示:“这部影片是一部非常朴素的影片,拍摄的是我们家庭的一场私密对话,整个拍摄过程极大程度地治愈了我。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坚持在真实的影像中找到力量,在真实的影像中找到自我。”

2024年度大学生影评推选突出“大学生评”的特色,致力于激励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和热爱。本届影评推选收到作品 600 余篇,共有 79 篇作品入选,其中本科生组入选 39 篇,研究生组入选 40 篇。不少青年学子对国内青年导演的作品展开了自己的分析和阐释,比如《现代工人阶级的启蒙辩证法——论电影〈年会不能停!〉的批判性维度》《符号学视点下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述真、像似、诗性与无限衍义》等作品。

就如骨朵网络影视所表述的那样,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因为年纪限制思考的广度,而是对于当下的电影作品展开了多维度的艺术阐释和哲学解读。这种精神正如大学生电影节联合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的青年电影人和青年影评人的论坛中所传达的主题——影评生态的繁荣,将反哺电影生态的创作,推动电影行业的持续进步。

猜你喜欢
荣誉大学生
获得的荣誉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电影(2018年11期)2018-11-24 09:30:42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荣誉
荣誉
获奖荣誉统计
汽车零部件(2014年2期)2014-03-11 17:46:26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