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4-06-14 01:35:53王芳赵舒曼王爱丽商书波李春辉黄帅李洪亮
大学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PDCA循环思政元素专业课程

王芳 赵舒曼 王爱丽 商书波 李春辉 黄帅 李洪亮

[摘 要]文章探讨将企业管理中的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引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首先,在P阶段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计划,深入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其次,在D阶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探索专业课程建设中的思政教育功能,使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再次,在C阶段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最后,在A阶段梳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并适当推广,将存在的问题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通过P—D—C—A不断循环,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探索,丰富课程的内涵,构建课程思政的内容模块,改革教学实施路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PDCA循环;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8-0085-05

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让专业主干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需要专业教师系统探索和实践。学者们从“三全育人”的理念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职业精神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围绕如何提升教师队伍思政素质[2-3]、更新教学内容[2,4]、优化教学方式[5-7]、加强案例教学[8-9]、加强社会实践教育[5,7,10]、强化过程考核等方面开展研究[3,5],构建“课程融合思政”的教学模式[11],分析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存在问题、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使课堂教学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

本文将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引入课程思政教学,在不同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PDCA循环深化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加强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

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P(Plan)代表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D(Do)代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实施,C(Check)代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A(Action)代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改进,在不同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PDCA循环深化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见图1)。

(一)课程目标制定(P阶段)

设置“价值塑造”独立目标,强化毕业要求中“职业规范”部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要求,即:学生应明确个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针对所有的教学环节选择任务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加入“价值塑造”目标。

(二)课程教学实施(D阶段)

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库,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三)教学效果评价(C阶段)

教学效果评价是检验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为全面评估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成效,需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评价标准要注重职业素养的体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评价方式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改进(A阶段)

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计划,并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改进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认证标准和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结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特色,将通识目标与专业目标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如图2所示,由通识目标、专业价值目标和工程教育目标组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目标具体如下:(1)结合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及大气污染治理的论述,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2)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解决民生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使学生坚定专业自信、坚定应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信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3)通过项目式、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实施

1.提升课程团队课程思政素养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主体,需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人文素养,方能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顺利实施。本课程采用团队授课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充分交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具体方式见图3。

2.重构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与大气污染控制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当前学术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将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和信息融入教学;结合国家重点治理的大气污染物等进行教学拓展,增加对霾、光化学烟雾、VOCs、臭氧等污染物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的介绍;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见图4),并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

3.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

遵循规范性、实用性、时效性、系统性和便捷性原则,分别建设课程思政人物案例库和课程工程实例案例库(见图5)。案例库管理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补充新的素材入库,实现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4.改革教学方法

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实现专思融合。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索等方式完成学习,鼓励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有效强化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在课程教学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坚定专业自信。以燃烧与大气污染章节为例,本章节主要讲解燃煤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治理措施,课前预习主要依托“智慧树”线上教学资源。教学团队自建的山东省联盟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已在“智慧树”平台上线,线上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录课视频、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等。课前,发布课堂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学生预习。课中,以伦敦烟雾事件为例导入,分析污染成因,激发学生探究污染物形成过程的兴趣,使学生理解污染物形成机理,并能够选取合适的方法计算污染物的产生及其排放量,计算空气质量指数,分析污染的成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通过讲授主要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和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分析其他气态污染物成因及其适宜的净化方法,提高学生包括环保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为例,融入思政元素,以数据和政策增强学生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和信心,使学生坚定专业自信,增强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树立献身环境事业的远大理想。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师生一起回顾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课后作业则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 要求学生分析对比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以及京津冀雾霾问题,让学生了解治理历程及治理效果,激发学生的制度自信和爱国热情。具体教学设计如图6所示。

(三)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机制由课程教学的监督检查环节、课程考核监督检查环节组成,如图7所示。设置学校、学院二级督导,对课堂教学进行监督检查,并给出课程评价意见。学校、学院对课程考核进行质量监督并给出评价意见。通过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监督检查,对教育效果进行全面综合评定。

(四)教学过程改进

课程团队根据每一轮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将PDCA循环的成功经验应用到下一轮教学循环中,对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轮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通过PDCA循环,深化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见图8)。

三、结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团队通过将企业管理中的PDCA循环引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探索,将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有效融合,丰富了课程的内涵,构建了课程思政的内容模块,改进了教学实施路径,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3-09-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刘海军,余光明,王磊,等.课程思政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的融合研究[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8(2):112-116.

[3] 周小斌,樊银明,张立浩,等.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3,9(6):176-179.

[4] 吴宏涛,王湖坤,王代芝,等.“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3,39(1):68-72.

[5] 叶招莲,马帅帅,屠远,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2,35(1):100-104.

[6] 张晓东,黄远东,王冠.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4):380-385.

[7] 梁文俊,刘佳,宋丽云,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21):81-83.

[8] 高尔豪,吴祖良.“双碳”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为例[J].科教文汇,2022(24):105-108.

[9] 张晓东.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案例设计[J].广州化工,2021,49(6):133-135.

[10] 赵文昌,刘锡尧.课程思政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23):241-242.

[11] 刘洁,刘盛余,刘雨露.“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1(14):133-136.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PDCA循环思政元素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青年与社会(2019年7期)2019-04-05 14:19:54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PDCA循环在医学毕业生岗前教育中的应用和成效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19:03:12
PDCA循环应用于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20:05:49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