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燕
传说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村庄,它靠在一块约15平方千米的绿洲旁,从那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天三夜的时间。可是在1926年之前,那儿没有一个人走出过大沙漠。
为什么世世代代的比塞尔人始终走不出那片沙漠?原来比塞尔人一直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中,没有方向的他们只能凭着感觉向前走。然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个人若是没有固定方向的指引,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终回到原点。
1926年,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发现这个村庄之后,他便把识别北斗星的方法教给了当地的居民,比塞尔人这才相继走出了他们世代留守的沙漠。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达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无聊地重复着每一天。对沙漠中的人来说,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而对高中生来说,奋斗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呢?
一、确定长远清晰的目标是成功的关键
哈佛大学曾经用25年的时间,追踪调查目标对人到底有什么奇特的影响。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生活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通过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者发现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
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
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实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同学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一个高考目标。
二、分解目标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告诉了众人这样一个故事。
我刚开始参加比赛时,总是把目标定在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千米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后来,我改变了做法。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线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加速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我也就这样跑完了比赛。
由此看来,山田本一最终的成功是由一个个不起眼的小目标堆砌起来的。
同学们也可以试着把自己的大目标化整为零,用一个个小胜利来赢得最后的大胜利。具体来说,分解目标,可以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来进行。
横向纬度:我们可以全面评估自己在各个学科或知识项目上的学习状态、进步空间和取得进步的可能性等,把自己的时间分配在进步空间大、取得进步较为容易的学科或知识项目上。
纵向纬度:同学们可以把考前的时间进行分段,第一阶段可以进行基础知识的系统化整理,第二阶段完成易错题和重要考点的补充,第三阶段进行考试模拟与心态调节等。
三、“SMART”原则让目标和计划更稳固
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即“SMART”原则,在此理论基础上,将目标细化为行动。
Specific:目标具体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把目标具体化,因为一个模糊的目标会让我们懈怠,也会让我们迷茫;清晰的目标则会让我们更准确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能监督自己的行为,例如你可以把目标具体定位为“我要考上××大学”。
Measurable:目标可衡量
在制定目标时,如果用数字来衡量具体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对照完成既定的任务。例如,把“我要学好英语”改为“每天完成1篇完形填空、3篇阅读理解”。
Actionable:目标行动化
行动是目标实现的形式,没有实际行动,再远大的目标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同学们在制定目标时,要把口号化为行动,例如把“提高解题速度”改为“今晚要完成1篇单元测验”。
Realistic:目标难度适宜
目标不是定得越高越好,而是需要适宜,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过高的目标会让人因受挫而放弃,过低的目标会让人懈怠,甚至还会倒退;只有适宜的目标才能既激发人的潜力,又不至于把人压垮。那么“适宜”的标准是什么呢?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一般在60%—80%之间,具体多少得看你对自身能力的评估。
Time-limited:目标时间限制
给目标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期限,预估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果老师另有安排可相应延后。定好时间期限之后,一定要保证其按时完成。
四、寻找学习中的“大石块”
什么是学习中的“大石块”?且听笔者讲一个故事。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的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一个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时间管理专家说:“我们来做个小测验。”只见他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把石头一块块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
这一次学生们有些明白了,一位学生应道:“可能还没有。”“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瓶子,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瓶子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就可以做更多的事!”“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了。那么,什么是学习中的‘大石块呢?有些同学一天到晚都在瞎忙,但是又没有忙出什么成果。同学们应该在前一天就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提前计划好,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分成大石块、小砾石、沙子和水,最先搞定大石块,然后是小砾石,即使到最后没有把事情全部做完,但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完了,主要目标就完成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目标的实现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每个目标都一定会实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一定每一分努力都能够在试卷上体现出来,对于目标的实现,同学们不必焦虑、着急,同学们只要坚持努力,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迎来质的飞跃。
学会如何确立目标后,更难的是坚持,希望大家都能够以饱满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拿出最好的状态直面学习上的困难。正如保罗·科埃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中所说:“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加油少年们,鼓起勇气向着梦想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