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阐述

2024-06-13 17:41罗宇
种子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要点

罗宇

摘 要: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制造和淀粉生产等领域。纳雍县作为毕节市马铃薯生产大县,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各地农民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栽培技术。其中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技术方案,该技术采用三膜覆盖、精量播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和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从种薯选择、土壤处理、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该技术的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马铃薯生长。近年来,纳雍县按照“稳面积、强链条、优品种、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种薯供应体系建设,积极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在纳雍县,马铃薯已经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农业支柱产业。该县的马铃薯生产以春作马铃薯为主,同时也有早熟马铃薯种植。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当地大力推广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同时创建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早熟马铃薯县级示范样板。这些示范样板的建设不仅带动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也确保了粮食安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 播种前准备

1.1选地整地

早春马铃薯适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土壤酸碱度要适中,pH值在5.5-7.0,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养分吸收;选择有充足阳光照射的地方,避免栽培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种植前10-15天,进行深耕细耙,使土壤细碎、疏松,有利于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在整地之前,要先进行地面的清理,清除杂草、残留物等,然后进行耕作,将土壤翻松,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整地时要注意保持地面的平整,并且避免土壤过于松散而影响马铃薯的生长。

1.2盖棚施肥

盖棚时间通常可以控制在1月中旬,大棚顶高控制在2m、宽控制在6m、长度控制在60-80cm。当土壤解冻之后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kg/667m2、过磷酸钙20-30kg/667m2、硫酸钾15-20kg/667m2。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土壤情况施用适量的氮肥。

1.3起垄覆膜

起垄种植马铃薯,一般采用高垄双行种植方式,垄高25-30cm,垄宽80-90cm,沟宽30cm,沟深20-30cm。起垄时要保证垄面平整、土壤细碎、垄距均匀。覆膜可以起到保温、保湿、防草等作用,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1]。一般采用黑色地膜覆盖,覆膜时要保证地膜紧贴地面,四周用土压实,防止风吹起地膜,地膜幅宽控制在120cm即可。为了避免出现杂草顶膜的现象,在覆膜之前需要浇水造墒,并且在造墒之后施入除草剂,例如,可以使用1200-2250mL/667m2、50%浓度的乙草胺兑水759kg进行喷雾,均匀喷雾2-3cm即可,然后将地膜覆盖全地面。通过起垄覆膜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防止杂草生长,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1.4种薯切块

纳雍县的马铃薯品种以威芋5号、宣薯2号、云薯108、威芋3号等为主。其中,威芋5号是一种高效高产品种,生育期90-95天,适合在纳雍县的土壤中种植,市场前景可观。种薯应完整无损,没有腐烂、裂纹或变色等现象,如果发现种薯表面有病斑或虫害,应及时剔除,以免影响后续的栽培过程。首先,切块的大小应适中,一般为每块重量在30-50g,切块过小会导致出苗率低,切块过大则容易出现块状根的现象,影响产量和品质。在切块时要根据种薯的大小合理控制切块的大小,保证每块都有足够的营养储备和生长空间。其次,切块时要使用锋利的刀具,并注意切块的形状,切块的形状应是规则的长方体或圆形,避免出现不规则的切口,以免影响薯块的萌发和生长,切块时要保持手部和刀具的清洁,以防止传播病菌和虫害[2]。最后,在切块完成后,应将切好的种薯进行处理。可以在切块的表面涂抹一些菌剂,如农用石硫合剂或硫酸铜溶液,以防止霉菌和病菌的侵害,处理后的种薯要进行晾干,待表面水分蒸发掉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1.5种薯处理

由于三膜覆盖马铃薯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提前播种马铃薯,为了打破马铃薯的休眠时间、促进马铃薯快速发育,在种薯切块之后需要使用1-2mg/kg的赤霉素金融8-10分钟,在浸种之后与种薯与草木灰均匀搅拌,以起到增施钾肥的效果。在催芽的过程中可以在大棚内或者是温床进行,叠一层种薯和一层湿沙,共需要堆放4-5层,在最上层使用湿沙覆盖严实,最上面用草毡覆盖即可。催芽床温度应保持在15-20℃范围内,当芽长生长至0.5cm时,可以将发芽的种薯放置于阳光下晾晒,但是应将温度控制在10-20℃的范围内,以促进芽体粗壮。

2 精量播种

精量播种是早春马铃薯栽培中的关键一步。通过合理控制种薯的数量和间距,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和质量。播种时间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之前需要根据土壤的状况和马铃薯品种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量。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起垄双行栽培或者是起垄单行栽培措施。针对于起垄双行栽培措施而言,大行距85-90cm,小行距25cm,株距20-25cm。针对于起垄单行栽培而言,行距70cm,株距20-25cm。间距过小会导致马铃薯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间距过大则会浪费土地资源,影响经济效益,株数尽量控制在种植数量为7.5-8.25万株/667m2。为有效避免田间积水和马铃薯病害,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2-3kg/667m2,同时还能够防治地下害虫[3]。

3 田间管理

3.1肥料管理

科学施肥是实现马铃薯高产的重要保障。针对于基肥的施入而言,应施尿素25kg/667m2、过磷酸钙25kg/667m2、硫酸钾15kg/667m2。人力不足、管理粗放的农田则在耕地前70kg/667m2施三元复合肥(18-18-18),适当配有机肥。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建议将基肥的使用量控制在60-80%,避免过渡使用追肥。若地下害虫危害严重时,在施基肥同时加入50-60kg的辛硫磷即可。在马铃薯的生长周期中仅施用基肥是远远不够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幼苗期可结合中耕培土追施氮肥,可追施尿素10-15kg/667m2、碳酸氢铵40-50kg/667m2,开花后可追施3-5kg/667m2的磷肥及1-2kg/667m2的钾肥,以保证马铃薯的正常发芽和健康生长,如果基肥用量80%,则需要将预留的肥料在现蕾前一次性追施。若马铃薯植株出现早衰的情况,需要及时摘除老枯病叶,并通过叶面补肥方式解决,例如在叶片上喷洒0.2%的磷酸二氢钾。

3.2灌水管理

在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中,浇水时间对于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浇水时间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进行,避免在阴天或雨天浇水,其主要原因在于阴天或雨天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也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避免在浇水后遇到阴雨天气,导致马铃薯出现沤根等问题。浇水方式一般采用喷灌或滴灌,喷灌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但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和病害的发生;滴灌则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水分的利用率,但需要注意管道的维护和更换[4]。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要根据土壤湿度进行适时浇水,一般每隔7-10天浇一次水。在浇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土壤湿度情况,避免过度浇水导致马铃薯出现病害或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3.3除草管理

通过正确的中耕除草和培土,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透气性,还能够促进马铃薯的根系生长,从而为后期的收获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幼苗出齐后,结合除草进行一次中耕起垄,中耕深度一般在10-12cm,培土高度以培住第一片单叶为准。此外,为了防止杂草和植物之间的竞争,应定期清除垄沟、地头和田埂上的杂草。一般播后苗前喷除草剂,可以使用除草通,150-200mL/667m2除草通兑水40-50kg,将其均匀喷雾在土壤表面,能够有效放出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应避免薯种与药物直接接触;在苗期阶段是可以使用氟乐灵除草剂,使用100-125mL/667m2浓度为48%的氟乐灵兑水40-50kg,将其均匀喷雾在土壤表面即可。

4 病虫害防治

4.1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特征是病原体数量众多,传播速度极快,严重的情况下,病菌会扩散到整个植株,导致植物腐烂、死亡。疫霉菌可以通过风、雨水、昆虫等途径传播,从而引起病害的传播和蔓延,同时还会通过病残体、病斑上的孢子等形式在土壤中存活,形成病害的源头。马铃薯早疫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边缘呈现暗绿色至黑褐色,中间部分呈现黄褐色或暗褐色,叶片上的病斑逐渐扩大,整个叶片逐渐枯黄干枯。在湿润的环境下,疫霉菌会在病斑上形成白色或灰色的菌丝,菌丝上会产生大量的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一步扩大病害范围。早疫病的发生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防治早疫病,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并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早疫病的传播,可以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例如,在发病初期时,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可以喷施75mL/667m2、70%浓度的代森锰锌兑水30kg进行防治,间隔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在发病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氟菌霜霉威,喷施687.5g/667m2兑水600L,对发病部位均匀喷雾,间隔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4.2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与气候变化有极大的关系,特别是在多雨季节晚疫病的发病情况会比较严重,在干燥少雨的情况下发病程度较轻,特别是在马铃薯生长至现蕾期以及花期时,若长时间到阴雨天气则会加重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速度。通常情况下,田间的湿度超过95%并持续8小时以上时将会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在发病10天后将会大面积蔓延。马铃薯晚疫病通常会对马铃薯全株造成伤害,但主要伤害马铃薯植株的叶片、薯块以及根茎,发病部位呈现出枯烂状,并存在明显的酒精气味。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入手:一是选用高抗性马铃薯品种,并做好马铃薯种子的晒种与拌种处理,及时剔除畸形薯、烂薯,并将剩余的马铃薯种子放置于有阳光的地方进行晾晒;二是加强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栽培管理力度,保证轮作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及时清除田间发生晚疫病的植株,以减少晚疫病原体的大面积传播;三是采用化学防治的措施,若田间发病程度较轻,可选择80%浓度的乙蒜素混合80%浓度的代森锰锌,防治效果高达80%以上[5]。

4.3马铃薯叶枯病

马铃薯叶枯病是由真菌属于立枯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叶枯病首先在叶片上形成深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块。斑块表面可见黑色的菌丝和孢子,且受病害影响的叶片逐渐枯黄、干燥,最终干枯脱落,严重的病害可导致整个植株的叶片凋零,影响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病菌通过叶片上的伤口、气孔等途径侵入马铃薯植株,伤口可能由机械伤害、虫害或其他病害引起。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叶枯病菌的繁殖和传播,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叶枯病菌生长迅速,进一步增加了病害发生的概率。在发病初期可以选择50%浓度的腐霉兑水800kg,或使用75%浓度的百菌清兑水600kg,或选择70%浓度的代森联兑水600kg;在发病极为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64%浓度的福美锌兑水1000kg,或使用77%浓度的硫酸铜钙兑水800kg,对患病的部位进行喷雾,根据发病的实际程度间隔7-10天喷施1次。

4.4马铃薯蚜虫

马铃薯蚜虫主要以马铃薯叶片为食,通过吸食叶片的汁液获取营养。受害叶片上会出现黄化、弯曲、卷曲等症状,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后会分泌蜜露,蜜露滴落在叶片上会吸引其他昆虫,如蚂蚁、蜜蜂等,蜜露也为黑粉菌等真菌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导致叶片变黑。马铃薯蚜虫具有快速繁殖的能力,雌虫一般无需交配就能产下有翅或无翅的幼虫,形成大量的虫口密度,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害虫的危害程度。在出苗率达到85%时,进行第一次防治,叶面喷施5%啶虫脒乳油兑水10-12kg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兑水10-12kg进行喷雾防治,喷雾方式为喷头向上,尽量将药液喷施于叶片背面,间隔7-10d防治1次,连续喷药2-3次。

5 适期收获

收获时间应根据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来确定。在马铃薯生长正常的情况下,一般应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进行收获。在阴雨天气或高温天气的情况下,应适当延迟收获时间,以避免马铃薯出现病害或品质下降等问题。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晾晒可以促进马铃薯的后熟和干燥,有利于储存和运输。晾晒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等问题,以避免马铃薯出现晒伤或腐烂等问题。与此同时,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晾晒时间的控制,以保证晾晒效果和质量。除此以外,在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中,储存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储存不当会导致马铃薯出现烂薯、发芽等问题。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和储存环境。一般来说,马铃薯可以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或地窖中,储存温度应控制在10-15℃,湿度控制在60-70%,同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等问题,以避免马铃薯出现病害或品质下降等问题。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充分发挥出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需要广大农民群众从播种前准备、精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期收获等环节下足功夫,这样才能够实现马铃薯的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张清华,陈昆,秦伟等.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4):42-43.

[2]袁明均.华蓥山丘陵区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J].农技服务,2016,33(8):56.

[3]廖华俊,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安徽省,安徽丰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05-01.

[4]梁君昌,李春.枣庄市三膜覆盖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6):55-56.

[5]张显省.早春拱棚马铃薯三膜一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45.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要点
“三根”学习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一)
书写要点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2015年报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