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莉莉
据统计数据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全球第一大肝病,且患病率逐年升高。全球发病率约为25%,亚洲约为27%。我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总体患病率为29.6%,男性(34.75%)显著高于女性(23.50%)。18~70岁群体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18~29岁为8.5%,50~59岁为 29. 1%)。NAFLD患病率从2000年前后的23.8%增加到2018年的32.9%。2008年AFLD患病率23.8%,2018年增加至32.9%
肝脏是人体内特别勤快且有高度责任感的器官,完成人体分泌胆汁、储存肝脏糖原、去氧化、合成蛋白质、解毒等一系列的工作。而脂肪是个“懒惰的”家伙。肝脏每天工作繁多且“全年无休”。怎么会有机会和脂肪为伍,还会脂肪肝呢?
一、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以外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
临床上常用轻度、中度、重度来形容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肝脏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即使到了脂肪性肝炎的阶段,病变在肝脏也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和积极治疗得以完全逆转。但如果不予重视,还是会演变成肝硬化,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不适,病变的肝脏不能再恢复如前,最终演变成肝细胞癌。
二、哪些人容易患脂肪肝呢?
通俗地講就是,肥胖和或超重、糖尿病、饮食结构不合理、吃得多运动少、坐着多活动少、喝酒、某些药物、怀孕、营养失调,都是患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而瘦子也不是脂肪肝的“绝缘体”,长期营养不良者,减肥过快的人,都是脂肪肝的高危人群。
三、如何远离脂肪肝呢?
生活方式的干预是脂肪肝的一线和基础治疗。科学的营养管理和膳食营养搭配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1、调控饮食,加强锻炼,减轻体重:减重3%~5%可改善肝脂肪变,减重7%~10%能够改善肝脏酶学和组织学的异常。超重和/或肥胖的脂肪性肝病患者应控制膳食热卡总量,建议每日减少2090~4180kJ (500~1000kcal)能量饮食,采用低能量的平衡饮食,旨在半年内体质量下降5%~10%。多吃蔬菜,减少精米、精面摄入,增加糙米、粗粮摄入,少吃油腻、煎炸及动物内脏。不吃夜宵、零食和甜食。
2、禁酒:不管是哪一类原因导致的脂肪肝都要禁酒,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进行过量饮酒危害健康方面的宣教。过量饮酒者需戒酒,或显著减少饮酒量,并防治戒断综合征。研究表明,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禁酒后4~6周可以使肝内沉积的脂肪减少至正常。
3、控制饱和脂肪酸,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动物脂肪和棕榈油等)和反式脂肪(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豆类、全谷物类、蔬菜和水果等)含量。极低能量饮食治疗肥胖症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合并营养不良的脂肪性肝病患者,需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保证能量摄入和正氮平衡,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碳水化合物和水果摄入:多糖为主,如薯谷类、蔬菜、水果等。少吃单糖、双糖,如精制糖、蜂蜜、果酱、蜜饯、甜点等。水果最好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饥饿时食用,也可以用黄瓜、番茄、胡萝卜等蔬菜代替水果。
5、有氧运动做起来:建议患者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快步行走、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健美操、跳舞等。每周4次以上,累计锻炼时间150~250min,运动后靶心率大于170 次/分。每周最好进行2~3次轻或中度阻力性肌肉运动(举哑铃、俯卧撑、弹力带等),以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更有效的增肌减脂。建议选择自己喜欢且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对于体能较差的患者,阻抗运动比有氧运动可行性更好。如血糖波动较大、合并有糖尿病以及心肾等器官严重并发症者不宜剧烈运动。
6、减少外出应酬,自己烹调美食更健康:为了增加食物的口感,厨师在烹调时,会放入较多的油盐、糖等调味品。同时,丰盛的菜肴也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吃得过多、过饱。应减少或控制在外就餐的频率。
7、不盲目减肥,要健康地瘦下来:不要盲目节食,这种错误的方式很容易导致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而危害身体健康,节食后强烈的饥饿感会增加报复性饮食的机率。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摄入优质蛋白质、维生素,搭配运动,养成健康的习惯才是瘦下来的良方。已经达到短期体质量减轻目标的肥胖相关性脂肪肝患者,应实施长期体质量逐渐下降和维持计划。鼓励患者针对自己的饮食、运动、体质量、腰围以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观察指标制作自我记录的图表,以供医患之间交流以及完善个体化的饮食和锻炼计划。
8、不要擅自服用保肝药物:有人说“我只是轻度脂肪肝,吃点偏方、中药就能好。”此法不可行。轻度脂肪肝并不“轻”,而是比较容易治愈的阶段,切不可掉以轻心。所有药物都需经过肝脏代谢,因此,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例如多稀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甘草甜素等保肝药,对稳定肝细胞膜、抗肝细胞炎症、抗肝细胞凋亡、恢复肝功能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