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

2024-06-12 15:29刘雪丹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4年23期
关键词:蓝墨水春种秋收

刘雪丹

类型题汇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初中生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有: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在命题方式上,散文阅读高频考点主要包括:内容提炼概括、赏析作品语言、拓展探究等。

例题解析

一、内容提炼概括

1.(2023年重庆B卷)柠檬树就长在老伯的厨房门口。树皮灰黑,带白斑点。树茎挺直,有手臂粗。从树根到树顶,两米多高,直溜溜竟无枝丫,但到了树顶,枝丫繁茂,亭亭如盖,像一把绿伞。所结之果,初呈青色,熟后呈黄色,如乒乓球般大小,煞是好看。

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其貌其形其神其態,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这样的树,若长在庭院,便显富贵;而长在山野,则显慧雅,有幽幽仙气,令人心生敬意。

柠檬树终日伴着老伯,老伯与人言无二三,却能与树倾心交谈。树下嗅雨,孤屋御风,与鹿为群,同草木为伴,这就是老伯的日子。老伯的日子清淡,却不乏诗意。

只是,仅过了一年多,那棵柠檬树就死了。

张岱的《陶庵梦忆》,有一篇《朱文懿家桂》,记载了朱文懿家的后院里种有一棵桂树,“干大如斗,枝叶溟蒙(茂盛),樾荫(树荫)亩许,下可坐客三四十席。”此树之所以能如此壮观,是因为主人在树下“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花时不许人入看,而主人亦禁足勿往,听其自开自谢。”也就是说,这棵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

(选自《一座山,两个人》,有改动)

文章主要叙写了两类景物和一个事件,请梳理全文内容,将下面的图补充完整。

【解析】本题可直接在文本中查找相关信息。根据文本内容,景物2处可填“繁茂漂亮的树木”;根据文章最后一句,事件处可填“柠檬树受烟熏而死”。

二、赏析作品语言

2.(2023年云南卷)最初长出来的丝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台上,却长出来了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活像两个粗大变弯的绿色牛角。

(选自《心里那一片天地》,有删改)

请对文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首先判定画线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是拟人,“活像两个粗大变弯的绿色牛角”是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描绘了丝瓜主动调整生存状态的举动,非常地生动形象。

三、拓展探究

3.(2023年青海卷)摊开一张白纸,我就拥有一大片故乡的雪;淌下一滴蓝墨水,我就拥有故乡的一方湛蓝天空;轻叩一个键钮,我就发掘出一眼故乡河流边上清澈的沙泉。蓝墨水滴在白纸上,我就看到母亲的蓝头巾渐渐隐没在麦浪深处。文字闪耀在电脑屏幕上,我更感受到了母亲握镰挥向麦秆的力量。

哦,亲爱的母亲,你赐予我们一方麦田。你说过“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在春天里,我们总要种下些什么,不然,当秋风吹来,检验我们走过的岁月时,我们站在麦田角落,画不出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马国福,有删改)

习近平总书记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结合文本及自身体会,谈谈对“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内涵的理解。

答:

【解析】本题依据“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的句意可知,只有通过艰辛付出,才会有所收获。结合该句,再依据“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本身的句意,解答该题可以从“春天种下一颗种子后,只有经过艰辛的劳作,秋天才会结出丰收的果实,取得丰厚的收获”这一角度切入,再结合自身的经历展开作答即可。

猜你喜欢
蓝墨水春种秋收
秋收节
春种
秋收好时光
『秋收』
秋收
春种
红与蓝的魔术
最幸福的时刻
春种
金鱼染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