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素筠书画艺术风格形态及其宫廷画师身份构建

2024-06-12 01:37许刘涵
艺术大观 2024年10期

许刘涵

摘 要:缪素筠以清末艺坛女性画家翘楚和备受慈禧眷重的宫廷画师御廷女官之双重身份备受瞩目。于内廷侍奉之际,得以深度接触高层艺术文化圈,亲眼鉴赏大雅斋与如意馆所珍藏之历代名画真迹,极大提升了其书画技艺。其画以南田、蒋廷锡为主调,书则取法赵、董,风格精致、优雅,韵致萧散温润,颇具文人清气。缪素筠成为宫廷画家的经历、为慈禧代笔的生涯,以及她作为内廷女画家在清晚期的地位和价值,共同构成了清朝晚期宫廷文化和女性画家身份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那个时代宫廷文化的复杂性和女性画家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缪素筠;女性画家;宫廷画师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0-00-03

“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勾勒仿筌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此为清代文士吴士鉴所作《清宫词》,描绘的即《癸卯真传》的作者、慈禧身边的宫廷女画家缪素筠。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画作中,众多带有慈禧御印款的画作均出自缪素筠之手。缪素筠,作为清末艺坛的女性画家翘楚,同时又是深受慈禧赏识的宫廷画师及御廷女官,其双重身份备受瞩目。她的人生历程丰富,既是才华横溢的闺秀,也经历过孤苦无依的孀居岁月。作为宫廷画师和御廷女官,她深得慈禧的青睐。缪素筠的绘画以南田、蒋廷锡为主要风格基调,同时融入个人的艺术视角和技巧。她以丹青妙笔创作出众多韶秀妍雅、自然隽爽的画作,不仅展现了清代内廷艺术的高度成就,更凸显了女性画师的独特艺术个性,为清代女性画家画史留下了不朽的贡献。其独特的女性画家身份,不仅展现了当时宫廷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更凸显了女性画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地位与贡献。

一、缪素筠生平

缪素筠(1842—1918),滇南人氏。据清人编纂《缪素筠传》记载,缪氏先祖原籍江南,明朝初年至云南昆明定居。缪氏人才辈出,为当地望族,缪素筠之父缪书勋为甲午年间举人,曾任云南鹤庆州学正。缪素筠出身于此士绅家族,自幼聪慧,通书史,能弹琴,善篆隶,工书画,集诸般才艺于一身。缪素筠15岁时,嫁于同籍陈瑞为妻。婚后,随夫宦蜀,而后早孀,只得带幼子至四川西充投奔兄长缪嘉玉。在西充之时,缪素筠靠卖画补贴家用,因其画作工整细腻、笔墨清新雅致、设色古朴典雅且形神兼备,为当地显贵争相购买,闻名遐迩。彼时其画作已经达至相当水平,社会影响力也逐渐增大,更有记载缪素筠画作为两江总督张之洞奉作“贡品”晋献皇宫。西充县令陈玉堂也十分欣赏缪素筠的绘画,曾聘请她执掌西充书院。身为女性能得县令赏识并职管书院,其于当地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

光绪中叶以后,慈禧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学写书法,以所作赐嬖幸大臣,久之便思得一二代笔女画家,于是便令各省督抚寻觅国内精通书画的闺秀。四川督抚闻讯,迅速将缪素筠送至京师。慈禧召试后,对缪素筠甚为满意,即封其为“御廷女官”,并赐予五品服色,不久又晋升为三品。缪素筠因此得以入宫,随从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对缪素筠极为赏识,不仅免去了她的跪拜之礼,还让宫人尊称她为“先生”。据史料记载,“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花卉,承旨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皇后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缪素筠入宫之后,便于慈禧身伴二十载,慈禧署名的花卉扇轴等物,得赖缪素筠之力,或赠予外国使节,或赐予王公贵胄,一时间缪素筠在京城极负盛名。现如今颐和园、醇亲王府、中南海等钤“慈禧太后御笔之宝”匾牌题词、“福”“寿”大字及花卉条幅,皆大多出自缪素筠手笔[1]。

二、缪素筠书画艺术风格形态

在内廷福昌殿等环境中作画,缪素筠获得了大量的学习机会。宫廷的需求与支持亦为其提供了相对宽松的艺术创作环境,以及接触高层艺术文化圈的渠道;而大雅斋和如意馆珍藏的诸多历代名画真迹,缪素筠也可置身其间,得以研磨大家笔法,这对其提高艺术创作的质量和水平大有裨益——不仅开阔了视野,亦提升了笔墨造诣。在此期间,缪素筠逐渐形成了自身绘画风格。缪素筠亦自言,供奉福昌殿“系一般人可想而不可达的造就艺技机会”。

缪素筠的绘画师法,由其现存画中窥探,可知其曾研习过恽南田、蒋廷锡等。其中,对其绘画风格影响最大的首推蒋廷锡。蒋廷锡是清代中期重要的宫廷画家之一,擅绘花鸟。缪素筠曾拟蒋廷锡笔意作《群芳谱横幅》一画,其上题款:“摹蒋南沙相国笔意,光绪壬午年仲春月,素筠女史缪素筠作于雪竹轩”。此外,她亦十分中意清康熙年间画家恽南田画作——不用墨笔勾勒,直接以彩色晕染,别开生面的“没骨花”。

缪素筠作品集中体现了清代宫廷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展示了个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技巧。她的作画风格分宫廷官样和文人怡情两路:宫中的供奉代笔、馈送往来之作,难免要体现他人的审美情趣,或难抒胸臆;随心之作,自述衷怀,更显可贵。因而缪素筠画作中亲署之作,方是其真正游心之作。是本缪素筠所绘册页——《癸卯真传》便是其此类作中经典[2]。《癸卯真传》为缪素筠癸卯年间所作真迹,绢本,十二开册页。此作署年为“癸卯”,可推断是作于1903年,即缪素筠在“庚子之乱”随慈禧由西安回京后三年,侍奉慈禧期间所绘。其时清廷政局较为稳定,缪素筠也已过花甲之年,然而她的画艺却已臻炉火纯青的境地。通过该册页亦可窥探出缪素筠晚年作品笔法精妙,设色妍丽,形神兼致,清新典雅、工致文气等特点。缪素筠将其淡泊超脱的文人情怀,利用柔和澹雅的笔调,借助花卉翎毛、蔬果清供等题材,舒放于纸面。这十二帧淡中有味的文人绘画,细腻精微,传情写意,楚楚有致,展露了缪素筠绘画风格悠然且自得的形态。由是册《癸卯真传》,亦可看出,在师承恽南田、蒋廷锡二家之外,繆素筠将二者画风实践于具有更为明确意味的绘画类型,使之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例如,画册中“莺花翡翠相芬芳”一帧,其花卉技法以没骨设色为主,间施渲染之法——即先用粉笔带脂点花,再以脂色染足:画花卉时,采用脂粉先从花瓣尖上染起,一次一次地逐渐过渡到下部分,一瓣之中,色有深浅,整朵花瓣,浓淡相映;画枝叶时,则以浅色作底,深色由叶筋分染,繁茂旺盛,彩色分披,叶面叶背,互相映照,秀而不媚,柔中见挺,染色俊逸,秀雅妍丽,参差取势,情趣益增,富气骨而饶风姿,活脱脱,栩栩然,一花一蕊,一枝一鸟,跃然纸上[3]。

缪素筠以淡泊超脱的文人情怀为底蕴,运用柔和澹雅的笔调,巧妙地将花卉翎毛、蔬果清供等题材融入画面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意境。随观是册,其中一帧描绘的乃是花开蜂飞之景,其中渲染点缀,蓄笔逸笔兼用,工细亦饶机趣,点簇妙入精微,其意境之婉约美好不禁让人联想到沈复《浮生六记》中“风传花信”一句;“丹羽青松绶带长”,所绘翎毛虽为安足歇于枝头的静态,但兼具摆尾欲飞的动态,令人如观其跳枝不停之身姿,如闻枝上悠扬婉转之鸣声;“茄紫椒红豆荚青”这一帧,以豆荚、紫茄、红椒入画,笔致柔净,着色鲜丽,信手所染,生机盎然;“丛菊岩边蟋蟀吟”,描绘则是金秋花卉与秋虫,图中菊花设色清淡雅丽,线条细秀柔美;秋虫蟋蟀生动逼真,用笔工整细腻,风格明净秀雅,于平淡中引出一番生动盎溢之景,呈现出天地间物物自有的生机,使人如入“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之境,其花苍然之质。翩然之容,缣素之间,郁有生气,让人似饮秋光,似听蛩鸣,似闻菊香[4]。

尚需一提的是其画作上的行书款题:“癸卯春三月画于雪竹轩,浣俗主人法家雅正,滇南女士缪素筠”,一旁钤盖“素筠”“内廷供奉”二印。由此边款可窥探缪素筠书法造诣。缪素筠为宫廷画家,沿袭了清廷所习尚的赵董书风。清初,康熙独爱董香光,董氏书风笼罩书坛,而后乾隆推崇赵孟頫书法,又兴起了学赵热。赵、董书风长期盛行于清宫内廷。缪素筠之书取法赵、董,其书笔法纯正,细腻入微,停匀合度,韵致萧散温润,典雅端庄,颇具文人清气。据此可知,缪素筠的才情不仅仅止于绘画。她的笔墨所呈现出的艺术造诣,亦是她学问修养发于楮墨的自然流露,因而笔间自有一种郁郁芊芊的书卷之气,与其画作之风相得益彰。缪素筠以“雪竹斋”自号,以“雪竹”述心志趣,这一选择颇具文人雅趣与士夫情怀,而“雪竹”一词更是与她的平生际遇和心性相合契。竹子因其虛心、节直、耐寂寥的品质而备受推崇,在经历风雪洗礼后,仍能保持挺拔的姿态和坚定的信念。缪素筠的品性也如同寒竹一般,她拥有文人的清雅气质,却从不自恃过高,而是以虚心的态度应对世事。即便身处逆境,她也能如雪竹般坚韧不拔,于岁寒之际仍能枝不枯,叶不萎,以虚怀之胸襟独傲霜雪[5]。

三、女性画师身份的建构

作为一名女画家,缪素筠在清晚期宫廷中的地位非同寻常。她不仅得到了慈禧的赏识和提拔,还因其艺术才能和宫廷画家的身份,在当时的艺术界和社会上获得了声誉。缪素筠与慈禧太后之间存在一种亲密而特殊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了普通的君臣或主仆,更在某种程度上像是基于艺术兴趣和个人欣赏的朋友或艺术伙伴关系。在缪素筠任职于内府期间,她深受慈禧太后的器重,这种眷遇始终如一,未有衰减。据载,彼时慈禧太后闲暇无事,便与缪素筠围着木炭炉对坐,谈书论画,谈古论今,时人有诗为征:“供奉何人进画图,行宫亦有恽情手。日长频唤先生入,伏地闲谈当说书。”更有史书尝言,一日缪素筠作画时,得知慈禧太后驾临,便欲停笔跪迎,而慈禧并未允许她起身,反而命令她如常继续作画,以便观察她的用笔技巧。然而缪素筠于咫尺天威前,不免紧张矜持,不如平日里一般挥洒自如。慈禧知情后,则暗中派遣宫女潜行至其身后,细心观察她的作画过程,不使缪素筠察觉。如此数番的学习之后,慈禧便能“尽得其经营之妙,然终究不如素筠之自然超隽也”[6]。

慈禧太后命缪素筠代笔,此举虽然带有一定程度的权利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清代宫廷文化中对女性艺术家的接纳与扶持。赋予缪素筠御廷女官的身份,并让她代笔赠予外国使节或贵族,慈禧太后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化修养与慷慨大方,同时也借此加强了清朝宫廷的文化影响力和外交形象。此举不仅是对缪素筠个人才能的认可,更是对女性艺术家在宫廷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的肯定。在宫廷文化中,代笔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更是一种皇权和文化结合的体现。通过代笔,慈禧太后能够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其权力和文化素养,增强皇权的文化正当性。慈禧代笔的情况在当时宫廷中并非罕见,这种做法是宫廷文化和艺术体系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慈禧太后不仅能展现其对艺术的支持和鉴赏力,也借此增强了自己的权力象征和文化影响力。而对于缪素筠这样的代笔画家而言,在清朝宫廷文化中,她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执行者,也是皇室意愿和审美趣味的传达者。其作品既反映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皇室的文化品位和政治意图。

缪素筠的作品和经历代表了清晚期女性在艺术领域可以达到的高度,也展示了女性通过个人努力可以实现自我的可能性。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画家的生存状态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性别角色。她们在艺术领域的活动和认可程度,既反映了个人才华和艺术成就,也受到了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的深刻影响。在男性主导的艺术界中,缪素筠以女性画家的艺术实践拓展了艺术领域的性别视角,为后世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文化资源,得到了历史上的广泛认可。

四、结束语

才媛字画,向来惹人爱怜,然“丹青之在闺秀,类多隐而弗彰”。大凡旧时女子,受旧式闺仪束缚,囿于深闺,行止受限,足不出中门。纵观历代中国书画史,虽也有几位成就突出的女性书画家,如管道昇、文淑和仇珠,但就其数量而言,在历史长河中仍是寥若星辰,即便如此,仍有数点耀眼流星不时滑过以男性为主导的艺术天空。缪素筠以画名当时,有林下风致。她的一生起伏跌宕,平生际遇不凡,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艺术在彼时就颇具影响力,时人记载,其小楷秀健,飞鸟花卉富逸趣,字画不带闺阁柔媚娇弱之气;她的文人意趣之作,灵动秀逸,情雅逸群。花卉翎毛、果蔬清供等,于她笔端生气浮动,韵味深远,因而于彼时就十分受得京城各路达官喜爱,世人争相购入,其“润资极昂,一箑(扇子)至二金”,加之官方身份光环,缪素筠在清末画坛占据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缪素筠身为才媛画家已为难得,而后又因笔墨才能为慈禧太后捉刀代笔,由闺秀画家晋而为内廷供奉的女画官、慈禧之师,身为女性而能完美兼具多重社会角色,这在中国历史上皆为极为罕见之现象。因而作为一特殊时代,特殊社会环境所造就出的特殊画家,缪素筠所遗存的片楮零笺,自然是得到名流士夫的揄扬,珍爱有加。正如郭沫若作诗言及缪素筠时所赞:休言女子非英物,艺满时空永葆名。缪素筠的画迹和逸事正如艺术时空里的一枝翛然修竹,孤立映雪,清影长留。

参考文献:

[1]张伯驹.春游琐谈·下[M].楼朋竹,校订.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

[2]陶咏白,李湜.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3]胥甜甜,简圣宇.明末清初闺阁花鸟画中的女性意识[J].四川戏剧,2020(04):44-46.

[4]周洲.明清艺术家族中的女性绘画研究——以文俶、仇珠、恽冰为中心[D].四川美术学院,2021.

[5]李湜.慈禧的书画及代笔人[J].收藏家,2000(04):60-64.

[6]方树梅著.缪素筠传[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