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理脱离的研究进展

2024-06-12 09:03:23刘思瑾刘思妍甘新宇李君茹吴晓雪吴洪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7期
关键词:个体量表护士

刘思瑾 刘思妍 甘新宇 李君茹 吴晓雪 吴洪梅

1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护理学院,大庆 163000;2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226005;3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基础学院,大庆 163000;4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康复科,哈尔滨 150081

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高强度、高责任、高风险的特点〔1〕,在《“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战略背景下,大众的护理需求与护士数量发展不平衡,护士工作压力与负荷较大;“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有研究发现护士工作压力发生率高达25%~40%〔2〕,易消耗心理资源,导致情绪耗竭、工作倦怠等问题的发生,增加离职倾向〔3-4〕。心理脱离是个体在下班后从工作情境中脱离的一种心理体验〔5〕,可以预测个体的离职倾向、工作倦怠、睡眠质量和工作投入水平等〔6-7〕。关注护士群体的心理脱离,可以从新的角度去预防护士情绪耗竭、工作倦怠等问题,降低离职倾向,稳定护理队伍。本文对心理脱离的概念、护士心理脱离的评估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管理者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心理脱离的概念

心理脱离起源于“脱离”一词,1998年Etzion等〔8〕在其关于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脱离”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体离开工作环境的感觉,强调物理状态的离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讯工具的使用,网络办公使个体即使不在工作场所,也可以进行工作:心理脱离的概念又进一步发展,Sonnentag提出“心理脱离”的概念〔9〕,认为心理脱离不仅是身体上从工作中脱离,更强调思想上的脱离,即从心理上脱离工作的一种情感体验。关于心理脱离的概念学者间并无较大分歧,在心理学领域可以归纳概括为个体在非工作时间内停止思考与处理工作相关事务,从心理和时空层面脱离工作的一种心理状态〔6〕。近年来,护理领域开始关注护士心理脱离状况,国内研究将护士心理脱离定义为护士在非工作时间,身体和心理均暂时远离护理工作,不再思考工作相关事宜的一种心理状态〔10〕。

2 护士心理脱离的评估工具

2.1 心理脱离测量问卷

1998年Etzion等在一篇关于工作压力与压力恢复的文献中使用“脱离”一词,同时设计、编制了一个6条目问卷用以测量心理脱离〔8〕。该问卷主要关注员工在非工作时间内考虑工作相关事宜,与工作联系的频率,如:在休假期间通过手机与客户联系,处理工作事务的时间。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6,内部一致性良好。但此问卷在后期的相关研究中使用较少,未在护士群体中进行测量,尚无学者对该量表进行汉化。

2.2 心理脱离量表(PD)

2005年Sonnentag和Bayer提出采用自我报告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测量心理脱离水平,并编制心理脱离恢复体验(PDFW)量表〔9〕,之后由Hou等〔11〕进行改编,侯燕等于2018年进行汉化引入,测量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脱离水平〔12〕。汉化后的量表共计4个条目:在照顾外的时间,“我不会把照顾患者的工作放在心上”;“我完全不会想有关照顾患者的工作”;“我远离照顾患者的工作”;“我想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休息一下”,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总分4~20分,得分越高提示照顾者的心理脱离程度越高。该量表并未限定测量人群,但尚未在护士群体中进行测量,Cronbach α系数为0.77,主要用于测量照顾者心理脱离〔13〕。

2.3 恢复体验量表

2007年Sonnentag和Fritz编制恢复体验问卷,其中部分条目用于测量心理脱离水平,包括 “在不工作的时候,我会让自己远离工作”“在不工作的时候,我会忘记工作”等四个条目〔14〕。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总分 4~20 分,分数越高,则心理脱离水平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该问卷在心理脱离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我国关于护士心理脱离的研究也多采用该问卷。张南〔7〕对该量表进行汉化,并在医护人员中进行检验,Cronbach α系数为0.823。芦德智等〔15〕检验了该量表在护士群体中的信效度,其中Cronbach α系数为0.833,探索性KMO值为0.74。

目前国内外尚无测量护士心理脱离的专用量表,心理脱离测量问卷与心理脱离量表尚未在护士群体中使用,缺乏针对性,无法评价其信效度,主要采用Sonnentag和Fritz编制的恢复体验量表中的心理脱离部分条目进行测量。未来可以在此量表基础上,以努力-恢复模型为框架,根据工作家庭边界理论和资源保护理论,研究并开发用于评估护士群体的心理脱离量表,使评估更具针对性,同时了解其在护士群体中的信效度。

3 护士心理脱离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护士心理脱离的研究集中在探索心理脱离与其他变量如职业倦怠间的相关性。蒋丽君等〔16〕调查了137名军队离职干部休养所的护士,其中心理脱离的得分为(8.26±2.93)分,处于偏低水平。芦德智等〔15〕选取6家公立医院845名护士,检验心理脱离对护士离职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每个条目的均值为2.16~3.41分,心理脱离处于中等水平。Wang等〔17〕调查了263名护士和58名护士长,了解其心理脱离状况,其中心理脱离各条目均值为2.50~3.25分,为中等水平。迄今为止,国内外针对护士心理脱离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

4 护士心理脱离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心理脱离的实证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员工心理脱离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个体因素,工作因素和工作-家庭边界三大层面。

4.1 个体因素

4.1.1社会人口学因素 张国文〔18〕、蒋丽君等〔16〕的研究结果均显示,护士心理脱离水平在年龄、学历、婚姻状态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而在职称和工作年限上无显著差异,其中年龄>30 岁、本科、已婚护士的心理脱离水平明显低于年龄小于30 岁、大专、未婚护士,这可能由于年轻、未婚的护士相对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家庭压力更小,下班后的恢复体验更佳,而高学历护士的在工作中的自我期望相对更高,思考更多,因此在非工作时间内更难从工作中脱离。丁嘉琳〔19〕研究发现,护士心理脱离水平在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方面并无差异,在职称上有显著差异,初级护师及以下的心理脱离水平高于主管护师及以上的护士。此外,抚育子女个数与心理脱离水平呈正相关,当子女数量增加时,个体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照料孩子,因而在下班后会快速从工作情境中脱离〔20-21〕。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对护士心理脱离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4.1.2心理特征 Sonnentag和Kruel的研究发现,工作狂型员工的心理脱离水平较低,因其将工作当成生活的重心,不仅在工作时间处理工作相关事宜,在下班后非工作时间和场所也会思考工作上的事务,导致工作-生活边界不清;工作卷入,个体在心理上认同自己工作的一种认知或信念状态,可以负向预测心理脱离;Sonnentag和Fritz研究表明,悲观消极的员工易产生自我怀疑,处于忧虑、紧张情绪下,这种消极情绪会在下班后延伸到生活中,因此心理脱离水平较低〔14〕。从个体的性格特征、工作卷入、情绪状态会影响其心理脱离的水平。

4.2 组织和工作因素

Sonnentag、Kuhnel对167名员工的调查中发现上班期间的工作压力、强度、时间与心理脱离呈负相关〔22〕;Sonnentag和Bayer〔9〕通过对87 名不同职业员工的追踪调查同样发现,工作负荷和强度可以负向预测心理脱离水平。在当前优质护理服务要求下,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由于护士的短缺,护理工作繁重,“三班倒”排班制度,导致护理工作压力大、强度高、时间长,易产生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护士常常在下班后依旧需要思考和处理工作,如电话随访出院病人,考虑上班期间病人的状况,准备护理考核等,因而护士在下班后难以达到心理脱离状态。护士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是影响个体心理脱离的重要工作因素。

4.3 工作-家庭边界

护士在下班后需要进行身份转换,当工作-家庭边界不清时,则护士无法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难以达到心理脱离的状态。根据边界理论,个体划分工作与家庭界限,工作与家庭角色的程度与个体角色特征有关,并由此提出分离型与整合型角色概念,分离型角色的人倾向于将不同角色分离,脱离倾向更强;整合型角色倾向于将不同角色整合,脱离倾向较弱〔23-24〕。工作场景的设置,家中设有书房等专门工作空间的人,易出现工作-家庭边界不清,在非工作时间内心理脱离水平较低〔25〕。Shimazu等〔25〕对2 520名日本员工调查发现,家庭/朋友的支持与心理脱离水平呈正相关。护士的工作家庭角色、家庭中工作场景的设置以及来自亲朋好友的支持会通过工作-家庭边界影响心理脱离水平。

5 心理脱离对护士的影响

5.1 心理脱离对护士工作的影响

芦德智等〔15〕对6家公立医院845名护士进行研究,发现心理脱离可以预测护士的离职倾向。Kuhnel等〔26〕通过对比护士休假前后的状态发现短暂休假后,护士的工作投入度更高。张国文〔10〕对20所医院28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同样发现急诊科护士的心理脱离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其工作投入。也有研究发现,只有适度水平的心理脱离可以预测员工最佳的绩效水平〔27〕,过高或高低的心理脱离均不利于护士重新投入临床护理工作。Wang等〔17〕调查了263名护士和58名护士长的心理脱离、工作倦怠与压力水平,发现心理脱离可以帮助护士应对工作压力,缓解工作倦怠。张国文等〔18〕研究发现,心理脱离在情绪劳动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缓解情绪劳动对工作投入的负向作用。因此,心理脱离可以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情绪劳动,增加工作投入,负向预测离职倾向。

5.2 心理脱离对护士自身的影响

夏苗苗等〔28〕研究发现,心理脱离在工作场所欺凌与睡眠障碍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场所欺凌在我国临床护士中较为普遍,当心理脱离作为中介变量介入时,可以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蒋丽君等〔16〕发现,护士心理脱离在职业应激与失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脱离是护士职业应激的保护性因素,可以缓解职业应激造成的失眠。心理脱离可以缓解由于工作相关原因造成的睡眠问题。

6 干预策略

目前,国内外对护士心理脱离的研究大多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尚无心理脱离的干预研究,因此本文根据心理脱离影响因素,借鉴其他行业心理脱离干预策略,基于努力-恢复模型,工作-家庭边界理论,从个体、组织和工作,社会三个层面阐述护士心理脱离的干预策略。

6.1 个体层面

努力-恢复模型认为个体需要付出努力以达到工作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压力,消耗心理资源,进而产生焦虑、疲惫、情绪耗竭、兴趣减退等心理行为反应〔29〕。护士可以进行自我问卷筛查,了解自身角色类型,通过各种形式放松,如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正念减压训练,促进角色转换,达到工作与非工作状态的分离,提高心理脱离〔30-31〕,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焦虑抑郁情绪〔32〕。此外,合理布置生活场所,营造舒适、放松的环境,工作相关物品等放置在医院。

6.2 组织和工作层面

工作-家庭边界理论认为增强个体工作与家庭的界限,有助于个体角色领域的转换,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幸福感,维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23〕。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对护士进行心理脱离水平筛查,帮助护士识别并了解心理脱离;实施科学合理排班机制,优化管理水平,弹性排班,避免占用护士的非工作时间,导致工作-家庭边界不清;构建护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划分与资源共享,改善护理管理水平与同质化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与工作满意度〔33〕;搭建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平台,发展兴趣爱好;在工作中给予护士一定的话语权,使护士获得一定的工作控制和决定权;管理者鼓励护士在工作中运用深层扮演和情绪表达要求,提高非工作时间内的心理脱离水平,合理设置工作场所环境,在非工作时间进行家庭聚会、健身等娱乐放松的活动,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与紧张情绪,达到良好的心理脱离状态〔34-36〕。

6.3 社会层面

从国家层面加快不同层次护士的培养,增加临床护士数量,增强护士职业认同感,减少护理人才流失,弥补护士短缺等问题,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增加重点科室护士的配置,减轻护士工作负荷,避免护士加班等现象;提供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奖惩制度和薪酬体系,提升护士的工作热情〔37〕;创建支持性工作环境,促进护士有效利用社会支持,取得领导、同事、家属及朋友间的理解、支持与鼓励,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避免工作-家庭冲突〔38〕;鼓励手机软件开发商开发适合低心理脱离护士使用的手机软件,一方面满足护士手机使用的需求,在下班后通过手机安排工作,沟通、补充遗漏信息,另一方面提醒低心理脱离护士适度使用手机,进行适当的心理脱离,提高幸福感,促进消耗资源的恢复〔7〕。

7 小结

护士从事高风险、高压力职业易产生疲惫、情绪耗竭等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因此应关注护士心理脱离状况,目前国内外关于护士心理脱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无针对护士群体的心理脱离测量问卷,同时相应的干预策略研究较少。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管理者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心理脱离干预经验,从个体、组织和工作、社会层面进行干预,实践探索护士群体的心理脱离,帮助护士在非工作期间得到较好的身心恢复,降低护士的离职意愿与离职率,稳定护理队伍,优化管理措施,促进组织与个体共赢,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个体量表护士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