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晶晶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26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音乐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学科,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和系统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以期为音乐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将音乐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形成有机的整体,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音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音乐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大单元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期间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并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音乐,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至关重要,以花城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声与微笑》为例,本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学习《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快乐,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学会用正确的音高、节奏和情感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素养。通过歌曲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演唱、演奏等方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基于以上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学生要能准确地演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并能用正确的音高、节奏和情感演唱。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了解《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会分享快乐,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以花城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多彩的乡音》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构建有机的教学体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乡村特色的歌曲或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如《茉莉花》《红河谷》等,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乡村音乐,可以增加学生对乡村音乐的了解和兴趣。音乐与社会、地理、历史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将相关内容融入音乐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多彩的乡音》这个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乐器和音乐风格,了解乡村音乐与当地文化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整合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观看音乐演出视频、听取音频资料、亲身体验乡村音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设计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材内容,并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同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冬日的遐想》这个大单元时,教师要利用一系列的活动和资源,创设一个与冬日相关的情境,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观察冬日的景象和感受冬日的气息。通过展示冬季的图片、播放冬季的音乐、描述冬天的特点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冬日的寒冷、雪花的美丽和冬日的快乐等,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小活动,例如听冬季风吹过的声音,感受冬季的寒冷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加深对冬日的印象,激发他们对主题的兴趣。教师还应设计一些情境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比如,组织学生假装成冬日中的小动物,通过模仿动物的音调和动作来表达他们对冬日的情感。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鸟儿、兔子或者是冬眠的熊等,通过模仿动物的音调和动作,来表达对冬季的心情和感受。
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多媒体资源,例如短视频、动画片等,以情境化的方式来呈现冬日的故事或者是音乐作品。通过观看和欣赏这些资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冬日的氛围和情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一起探究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互相帮助,例如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合唱《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他们共同合作,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采用多元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花城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十四单元《十二生肖篇》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十二生肖的来历、传说以及与动物相关的趣味故事,引导学生对这一主题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元素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想象的音乐空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挑选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如民谣、交响乐、戏曲等,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和表现力的丰富性,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各种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提高他们的审美辨别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如编写歌词、设计旋律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挥想象,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既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为学生展示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营造一个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音乐氛围,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又能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音乐作品的表演。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互相配合、协调,共同呈现出一场精彩的歌唱表演,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共享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应注重融入文化理解,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以花城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相会在北京》为例,教师需要从整体角度审视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在本单元中,教学主题为“相会在北京”,包含了不同风格的歌曲和与北京相关的文化元素。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北京文化,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北京的纪录片、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建筑、习俗、传统节日等;邀请北京籍教师或家长分享北京的故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北京的风土人情;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北京的印象和兴趣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结合歌曲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本单元中,包含了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以及现代歌曲《相会在北京》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这两首歌曲的风格、节奏、旋律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北京文化,例如,组织学生学唱《相会在北京》,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唱这首歌时,感受到北京的热情与包容;还可以设计“北京之旅”情境,让学生扮演导游、游客等角色,用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展现北京的风光和文化,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在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中,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必要的,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在花城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静与动》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音乐动作、表演姿态等,评价学生对静与动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例如,观察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时是否能够准确抓住音乐的节奏感,是否能够用身体语言表达音乐的内涵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询问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静与动的理解,鼓励学生通过自由表达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音乐感受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练习题、写作题等形式,让学生进行书面评价,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的文章,表达自己对音乐中静与动的感受和理解。通过学生的书面表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音乐表演能力的机会,可以通过学生个人表演、小组表演等方式进行评价,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展示自己对静与动的理解和应用。
在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海啊,故乡》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来评价和反思教学效果,以不断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在每节课结束时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对这堂课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写下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担任什么角色时感觉最有成就感,或者提出对课堂的建议和改进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直接了解学生对课堂的认知和反应。教师要采用小组讨论或问答的形式,倾听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课程目标的把握,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想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还要利用课后作业或作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学到的歌曲、乐器演奏或音乐创作作品等。同学们可以给予他们鼓励或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长。在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后,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和反思,并观察学生的反馈是否积极,是否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兴趣和投入。如果学生反馈较为消极,可能是因为课堂内容没有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或者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春天的歌》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通过歌曲、音乐欣赏、节奏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的变化,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歌曲学习、音乐欣赏和节奏练习。在歌曲学习中,教师选择了不同风格、不同难度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小雨沙沙》等,让学生在歌唱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在音乐欣赏中,教师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春天音乐作品,如民谣、交响乐等,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春天的氛围。在节奏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多种节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知识。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合作探究、游戏化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如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气息和音乐的美妙。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音乐素养的提升,教师还注重评价的全面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音乐老师,我们有着独特的机会和责任,需通过音乐教育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而音乐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合作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的学科,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综合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