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汽车“两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启示

2024-06-11 13:19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两业制造业汽车

秦 逍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西安市行政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两业融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相融相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边界趋于模糊,彼此相互嵌入、衍生、转化、合成、赋能,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深刻理解“两业融合”的重要意义

“两业融合”对于企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两业融合”有利于企业拓宽盈利空间,塑造竞争新优势。根据经济学“微笑曲线”理论,在价值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设计和销售两端,处在中间环节的生产附加值相对较低。从单一生产制造转向“生产+服务”,从单纯售卖产品迈向“产品+服务”,有助于拓宽企业盈利空间,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很多知名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均通过两业融合抢占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实现转型升级。如美国苹果公司开创了将手机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获得巨大收益。德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与大众汽车公司采取了产品服务系统(PSS)模式,实现由生产产品向制造服务化转型。第二,“两业融合”有利于解决供需矛盾,推动制造业由量变到质变。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有助于破解低端无效供给过剩、高端有效供给不足、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矛盾,使制造业由追求生产数量转为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全方位需求的“质变”,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三,“两业融合”有利于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总体处于中低端。通过“两业”融合,使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两端延伸,融入更多的科技创新要素,把制造业打造为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汽车产业是西安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是西安工业稳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投资活跃、创新显著、带动效应突出的代表性产业。2022 年西安汽车产业完成产值超过2 000 亿元,占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的28.3%,同比增速52.9%,产值及增速均居六大支柱产业之首。当前,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汽车产业正在迎来重大变革,汽车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两业融合”)已经成为主要趋势。汽车产业“两业融合”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以智能网联技术为核心的汽车智慧出行;以汽车金融、租赁、改装、二手车交易、维修保养等两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汽车后市场。推进汽车“两业融合”,是西安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内在要求,是增强汽车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也是实现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1]。

2 上汽集团“两业融合”的经验分析

上汽集团是目前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拥有智己、飞凡、大众、通用、五菱、大通等十多个汽车整车企业,连续17 年蝉联国内销冠,同时也是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与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在“两业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制造商向移动出行综合服务商转型之路[2]。

2.1 以技术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代表。在智能网联技术的开发上,上汽集团坚持自主研发来掌握发展主动权。上汽集团在国内最早提出并实施“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新四化”发展战略。2018 年上汽集团就投资建立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自主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为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增强核心技术能力,2022年上汽集团成立了创新研究开发总院,致力于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隐性技术的研发,形成了自主自研的技术生态,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汽车产品奠定了坚实支撑。此外,上汽集团以产学研共建模式,与阿里巴巴成立斑马合资公司,主攻车联网技术;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电池公司,聚焦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开发;与中国石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在新能源汽车智造、汽车安全等方面技术共创;与湖南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成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点攻克汽车智能设计方法与自主软件。

2.2 以多点布局拓展利润增长极

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上汽集团“两业融合”的重要体现。上汽集团围绕主业积极开辟新市场,拓展业务增长点。2022 年上汽集团以1 106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财富》世界500 强第84 位,领跑中国汽车企业。在智慧出行方面,上汽集团善于跨界合作、借势发力。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共同打造了“斑马网络”,利用阿里巴巴在语音、视觉、芯片、云计算、地图、支付、电商等领域技术和生态优势,为用户提供智慧加油、智慧停车、斑马自驾、智慧点餐等全方位出行服务;上汽集团“环球车享”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享道出行”入局网约车市场,提供无人自助全天候的租车服务。在汽车后市场方面,“车享”作为上汽集团全生命周期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新车销售、配件销售、二手车交易、车务服务、汽车改装等一站式汽车服务;“安吉星”提供汽车安全信息服务,包括碰撞自动求助、路边救援协助、全音控免提电话、被盗车辆定位等。上汽集团洞察汽车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于2004年成立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业务涵盖汽车金融、公司金融、海外投融资、保险、资产管理等领域。现今已建成涵盖300 座城市的汽车金融服务网络,不仅释放更多消费潜力,而且为集团公司在前瞻技术投资布局、企业市场化融资、海外业务拓展等方面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此外,上汽集团积极布局物流业务与会务培训服务,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供需闭环。

2.3 以数字人才注入发展新动能

数字化是“两业融合”的重要特征,数字化人才是车企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上汽集团主要通过“内培外引”,吸引数字化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上汽集团对内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将原有培养体系划分为传统制造与新四化人才两类,进行差异化培训。2019 年又在新四化中着重增加软件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建立起数字化/软件人才培养框架。对外,上汽集团与腾讯智慧出行在数字化运营、产品开发设计、汽车+互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分析挖掘五大数字化板块深度合作,打破原有组织边界,培养跨界人才,建设新型“汽车+互联网”人才队伍。在人才引进方面,一是提前介入“准员工”培养。上汽集团的实训基地遍布全国各个汽车职院,上汽集团与学校通过专业设置共议、课程体系共定、人才培养共管的模式,提前实现“准员工”培养,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对口人才;二是差异化精细化选才。在软件人才的争夺上,上汽集团通过聚焦汽车产业所需的软硬件协同、工业互联网等复合型人才,制定差异化、精细化人才招聘策略,避免与互联网企业开展正面高成本人才竞争;三是变通用人模式。上汽集团运用项目制、首席顾问等新模式,吸引跨界领军人才,实现“外脑”为我所用。

3 借鉴上汽集团经验推进西安汽车“两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西安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等措施,促进制造业与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引导汽车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目前已取得初步进展。工信部在汽车领域共评选出超过30 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西安上榜1 个示范企业和1 个示范平台。但整体来看,西安车企还存在着企业核心技术优势有待加强、汽车出行服务全产业链有待开拓、关键人才队伍有待巩固的问题。通过吸取上汽集团在“两业融合”方面的宝贵经验,有助于西安汽车企业拓宽盈利空间,加快转型升级。

3.1 加强技术攻关,练好融合硬功夫

西安的头部车企,例如比亚迪,主要是通过与地平线、速腾聚创、英伟达等科技型企业合作的方式获得核心技术产品的使用权。尽管同样可以达到生产目的,但未来受制于人的风险依然存在。作为中国传统车企,上汽集团之所以能在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中稳坐钓鱼台,坚持自主研发是其最大的底气。

1)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陕汽、比亚迪、法士特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提升车用操作系统、高性能芯片的创新能力。加快把陕汽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培育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跨界合作,深化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参照上汽集团产学研共建模式,西安车企可与华为、中兴、英特尔、三星等互联网企业以及能源、交通领域企业跨界合作,依托西安交大和长安大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西工大、西电在电子、传感器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集中力量攻克基础交叉关键技术。

3)发挥平台作用,增强技术交流。发挥西安市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联盟的平台作用,走出去向其他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例如北京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北京智能物联汽车创新中心、上海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取经”,加强动力电池、智能物联、智能传感等关键核心技术交流,联盟成员协同共享、协同发展。

3.2 布局全产业链,挖掘融合增长点

1)布局汽车产品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汽车制造与整车物流、汽车销售、维修保养、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支持车企建立从研发创新、产品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回收利用等整个过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2)促进产业金融一体化融合发展。上汽金融不仅帮助集团挖掘更多潜在消费,而且为集团在技术投资、产业布局方面提供金融支持。数字化金融让上汽集团在疫情期间也能为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解决了许多燃眉之急。西安应支持符合条件的车企建立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引导发挥金融对产业的资金融通、资源整合功能。要创新金融工具,发展壮大数字金融,更好地了解终端消费者与经销商的特点与痛点,提供更加富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3)引导汽车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支持比亚迪、吉利、陕汽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数字化车间、智能示范工厂等工业资源,开发集生产展示、观光体验、教育科普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工业文化旅游示范点。

3.3 重视人才储备,筑牢融合蓄水池

智能网联人才、后市场服务型人才是“两业融合”的重要保障,也是近几年各大车企争夺的高地。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人才缺口可达103 万人,主要体现在智能网联人才、复合型人才、末端汽修人才。其中,智能网联人才需求每年增速超过30%;既懂汽车又懂新能源、材料、信息、软件等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每年增长20%;汽车维修等售后服务人才2025 年预计将面临80%的空缺。

尽管比亚迪很早就通过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训练营等途径打造自己的“人才鱼池”,但是在当前车企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如何引进对口人才、留住高端人才,依然是其面临的难题。上汽集团将人才当作第一资源,通过“内培外引”保障企业发展动力。

1)创新企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传统制造类人才以及新四化人才,可借鉴上汽集团实行差异化培养模式。特别要注意,对软件类人才要用互联网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给人才松绑,给予他们更宽松的舞台。

2)搭建跨界人才培养平台。车企与互联网企业在汽车研发与AI 算法、软件方面优势互补。借鉴上汽集团跨界人才培养方式,鼓励比亚迪、陕汽、吉利等车企和华为、中兴等企业联合打造人才培养平台。

3)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式。西安头部车企要加强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借鉴上汽集团提前介入“准员工”培养,减少企业培训成本。高校要探索“汽车+”人才培养模式,比如主修汽车工程的同时鼓励学生辅修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传统汽车学科向电动化、智能化靠拢,重视开发新能源汽修专业,为行业输送更多对口人才。

猜你喜欢
两业制造业汽车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以“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